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环境,能极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完成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电子学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6-0120-02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ing Education Environment//Zhou Zhiyong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ring about significant reform in the contents, forms,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of education. By making good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 can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normously develop students’ capability of thinking, thu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our education goal.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learning portfolio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智力、智慧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思维对于知识的产生,对智力和智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可以看到,在许多情况下,周围存在的事物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也就很不一样,对人的思维结果也不一样。恩格斯说:“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人的思维状况的,既有先天的经过遗传而获得的思维器官(脑)、神经系统、身体素质、天赋等,又有后天所处的环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等必然有差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发挥信息技术在校园讲座中的作用
在校园讲座活动中,信息技术能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校内课程的整合研究,以校园讲座带动相关的调查研究,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设素质教育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1],其内涵包括驾驭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等。学校的校园讲座,除了本校教师的讲座外,还可以从网上“请来”校外专家开设专家讲座。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及与学生的学习互动,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真理,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超文体(Hypertext)”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信息,主讲者利用超文本方法制作的课件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使之进行随意跳跃,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
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讲座的网上调查”及“校园讲座问卷调查”,可以为校园讲座提供一幅量化的数据图景。问卷内容应多方面,包含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学、美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意见、建设和收获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方便和自由,从而提高了传播效率,文学的陶冶,文化的感染,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文化的热情,为建设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创造条件。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班主任人际关系工作档案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形态。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关系的亲疏、融洽与排斥,影响着相互间的理解与合作。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必然与多方面的人员发生人际交往活动,要求他成为各种关系协调者,各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驾驭班集体,班主任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其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情况归类整理,建立班主任工作电子文档,班主任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之间的关系,相互间接纳或拒绝的情况可以用伙伴选择法了解。具体做法是:先以问卷方式提出一些择友内容、强度、标准不同的肯定或否定题,如“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聊天、打球、学习等”,或“最不需要……”,结果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整理,用电脑制成学生关系图表,就可以提供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信息、内容结构状况以及情绪倾向层次,有助于班主任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实现家校配合的桥梁。信号调控是班主任争取家长支持班级工作的特殊形式。对班上的情况、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和家长的一些建议,通过信息传播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但必须注意简洁,不要冗长,内容具体,根据家长不同文化层次而运用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并且说明请予回复。期末总结后,在对学生评价中肯、祝贺学生取得成绩的前提下,注意提出新的要求,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及家长表示祝贺。这种形式传播面广,速度快,易于刺激学生和家长。为了与家长保持长期联系,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联系电子文档,每个学生一份,对学生有何评价,学生最近有什么新的变化,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等等,都储存在电子文档里面,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这种做法的优越性是班主任能对班上进行系统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较而言,传统的评价体系是有缺陷的,它主要是从外部进行甄别性评价,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划分。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手段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就要求要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2]。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拥有八种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3]。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校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中就不能只重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相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现其所学,以适合每个学生的方式接受评价,呈现学生的努力与成就。
信息技术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保障。运用信息技术评价工具,如电子绩效评估系统(EPSS)、电子学档(ELP)等,可以分门别类系统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时间、方式和结果,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学习经验,调控学习进程或学习策略[4],从而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来关心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的作用,参考各种优化环境的研究成果,反思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状况,更加理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来塑造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琳.教育信息化与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2]周开宝,于柱.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J].中国农村教育,2010(10).
[3]董乃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科学时代,2007(1).
[4]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电子学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6-0120-02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ing Education Environment//Zhou Zhiyong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ring about significant reform in the contents, forms,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of education. By making good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 can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normously develop students’ capability of thinking, thu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our education goal.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learning portfolio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智力、智慧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思维对于知识的产生,对智力和智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可以看到,在许多情况下,周围存在的事物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也就很不一样,对人的思维结果也不一样。恩格斯说:“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人的思维状况的,既有先天的经过遗传而获得的思维器官(脑)、神经系统、身体素质、天赋等,又有后天所处的环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等必然有差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发挥信息技术在校园讲座中的作用
在校园讲座活动中,信息技术能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校内课程的整合研究,以校园讲座带动相关的调查研究,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设素质教育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1],其内涵包括驾驭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等。学校的校园讲座,除了本校教师的讲座外,还可以从网上“请来”校外专家开设专家讲座。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及与学生的学习互动,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真理,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超文体(Hypertext)”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信息,主讲者利用超文本方法制作的课件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使之进行随意跳跃,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
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讲座的网上调查”及“校园讲座问卷调查”,可以为校园讲座提供一幅量化的数据图景。问卷内容应多方面,包含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学、美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意见、建设和收获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方便和自由,从而提高了传播效率,文学的陶冶,文化的感染,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文化的热情,为建设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创造条件。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班主任人际关系工作档案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形态。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关系的亲疏、融洽与排斥,影响着相互间的理解与合作。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必然与多方面的人员发生人际交往活动,要求他成为各种关系协调者,各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驾驭班集体,班主任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其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情况归类整理,建立班主任工作电子文档,班主任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之间的关系,相互间接纳或拒绝的情况可以用伙伴选择法了解。具体做法是:先以问卷方式提出一些择友内容、强度、标准不同的肯定或否定题,如“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聊天、打球、学习等”,或“最不需要……”,结果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整理,用电脑制成学生关系图表,就可以提供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信息、内容结构状况以及情绪倾向层次,有助于班主任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实现家校配合的桥梁。信号调控是班主任争取家长支持班级工作的特殊形式。对班上的情况、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和家长的一些建议,通过信息传播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但必须注意简洁,不要冗长,内容具体,根据家长不同文化层次而运用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并且说明请予回复。期末总结后,在对学生评价中肯、祝贺学生取得成绩的前提下,注意提出新的要求,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及家长表示祝贺。这种形式传播面广,速度快,易于刺激学生和家长。为了与家长保持长期联系,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联系电子文档,每个学生一份,对学生有何评价,学生最近有什么新的变化,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等等,都储存在电子文档里面,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这种做法的优越性是班主任能对班上进行系统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较而言,传统的评价体系是有缺陷的,它主要是从外部进行甄别性评价,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划分。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手段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就要求要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2]。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拥有八种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3]。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校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中就不能只重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相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现其所学,以适合每个学生的方式接受评价,呈现学生的努力与成就。
信息技术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保障。运用信息技术评价工具,如电子绩效评估系统(EPSS)、电子学档(ELP)等,可以分门别类系统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时间、方式和结果,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学习经验,调控学习进程或学习策略[4],从而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来关心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的作用,参考各种优化环境的研究成果,反思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状况,更加理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来塑造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琳.教育信息化与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2]周开宝,于柱.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J].中国农村教育,2010(10).
[3]董乃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科学时代,2007(1).
[4]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