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其思维能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究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以此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77-02
  在世界科学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入了教学领域,并成为了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我国教育部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同步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前,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所以,针对信息技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质性创新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有的教师只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采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却没有在教学的核心环节中对其进行灵活应用。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讲课架构才是真正关键的元素,这些环节能够对最终的教学质量起到重大影响。在高效的信息化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进行双向沟通,且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性,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收到新知识。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还较为单一,很少进行实质性的创新,所以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二)过度使用课件,忽略学生的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和知识点,而这便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学生在教师书写的这段时间中,可以自主思考题目,并进行探究。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教师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进行快速讲解。这样一来虽然节约了课堂时间,但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余地。虽然多媒体课件也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可是学生时常感到收益不佳。由此可见,过度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一定弊端,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且学生也很难深入地探索知识内容。
  (三)教师水平不足,技术和教学分离
  在有的初中学校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还存在不足,难以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妥善结合起来。也有的教师还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也不去尝试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学效率较低。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探究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或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此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自主发现一些新鲜的问题,并展开研究和探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进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比如,讲到几何相关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直角三角形,并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基础向其外部构造三个正方形,再构造出正方形的内部。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身处轻松的氛围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这道题目:有一只蚂蚱掉进了一口9尺高的井中,假如它每天跳5尺,然后下滑3尺,则共需要多少天才可跳到井外?对于这道题,教师就可用多媒体制作出flash动画,打造出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学生观看了动画的演示后,就能很好地理解题中所讲的情况,而问题也会随之变得生动易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元化探索教学
  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探索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自主性,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可以呈现出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把教材中各种繁杂的知识以清晰的形态展示给学生看。而学生根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就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并掌握相关数学定理、概念、题目、案例,并正确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可以引导学生凭借仔细的观察来展开对知识的探索与思考,且利用信息化手段还能实现快速运算以及图像展示功能,使学生对图形的变化有更深的了解。这样就能强化学生的创新及钻研能力,确保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中,有关正方形、矩形等特殊性的时候,教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转变为矩形的过程中对角线的改变,以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菱形的过程中对角线的改变等。如此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学生就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并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经由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比如,学习平移这一知识点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平移的距离。对此,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PPT中设计出一个能够移动的图形,再通过PPT路径功能的展示,让图形运动起来,并随之呈现出对应的运动轨迹。观看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便会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凭借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平移相关的知识,从而突破数学学习的重难点。
  三、结语
  实践证明,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同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信息技术变为有利的工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强化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元化探索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1):70.
  [2]刘松.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7,(70):1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5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分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将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76-01  优质课大都设有导语,教师也大都喜欢使用导语,可见导语对一堂课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一个好导语犹如大剧前的精彩序幕,能先声夺人,牢牢把学生引入艺术殿堂,但又并非所有导语都能达到这种效果。按照效果大小,导语的运用可分低、中、高三重境界,境界不同,导语的使用效果也各异。  一重境界引课题。引出
期刊
本文论述了低波段集成宽带低噪声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利用薄膜微带工艺在三氧化二铝陶瓷基片上制作了微带传输线路、镍铬电阻,外焊四只CG39盘型晶体管以及低损耗小型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之下,各学科开展教学时,开始以新课程标准为契机,深入地研究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让课堂更具生命力量,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尤其是在优化教学策略方面,各学科教师更是大展身手。高中物理教师以积极地心态应对新课程改革,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制定更为全面、具体、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优化教学策略上,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
本文论述了当反馈控制系统处于闭环时,可根据系统自然承受的无规则扰动和与之相应的输出响应(闭环过渡曲线),计算扰动通道频率特性的工程方法。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ng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术,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处放置电极导管,行电生理检查并标测定位后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靶点,
全血细胞减少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表现,即乏力、出血和感染等临床症状,故在疾病早期往往难以鉴别,必须结合血液学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中骨髓穿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充满丰富信息资源的社会,它增长了人们的知识,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78-02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
【摘要】面对大量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上的问题,学校提出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笔者就如何利用融合教育来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并弥补初中数学衔接的缺口来展开探索。  【关键词】融合教育;初中数学衔接;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74-01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昆山在校学生的流动人口子女居高不下。家长的流动性决定了他们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