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bg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袋獾凭借残酷冷血的生存策略,保证了后代的健康和强壮,得以在澳大利亚繁盛一时。但由于人类的疯狂猎杀,目前袋獾已成为澳大利亚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袋獾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珍稀野生动物,它毛色油黑,身材娇小,小眼睛,大嘴巴,长相虽然谈不上特别漂亮,但也还算娇憨可爱。就是这样一种小动物,却有一个难听且令人生畏的别名——“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在澳大利亚被视为祸害,遭到人们的疯狂捕杀,以致被逼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仅塔斯马尼亚州有少量分布,是澳大利亚国宝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袋獾的确非常凶猛,尤其是其撕咬能力甚至超过凶猛的狮子和老虎,位居动物世界之首。可袋獾同时又很羞涩温和,若非生命安全或食物受到威胁,绝不会出手伤人。随着科学家长期不断的研究,“塔斯马尼亚恶魔”的本来面目已经逐渐被揭开。
  
  “恶魔”绰号的由来
  
  很早之前,袋獾就被澳大利亚人称作“塔斯马尼亚的魔鬼”,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见过它们,即使在一些动物教科书上也只有它们的画像。那么,袋獾的“恶魔”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或者是因为这种动物具有昼伏夜出的行为特点,而且在深夜捕食时常为了保护食物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声,这种声音在夜深人静时能传出很远,听上去如同恶魔的哀嚎;或者是因为在人们的传言中,它们就像恶魔的化身——能咬断手指粗的铁棍,咬断被捕猎器夹住的爪子,能在一小时内吃掉一只丛林袋鼠……
  成年袋獾身长近1米,非常健壮,浑身长着油亮的黑色皮毛,只有喉部及臀部点缀着几片白色的斑块。袋獾是有名的大肚汉,一顿可以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食物。不过它们对食物并不挑剔,无论是老鼠、蜥蜴、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还是别的动物吃剩的残骸,它们都不挑不捡,照单全收。
  一段珍贵的袋獾觅食的影像资料显示:一只刚成年的雄袋獾正在吞噬一具袋鼠的残骸。这家伙的吃相十分不雅,整个背部弓起,强大的颌骨像一台推土机那样迅速地向前推进,就连袋鼠坚硬的腿骨也不肯放弃,像嚼甘蔗那样咬成碎屑,吞咽下去。不过十几分钟。袋鼠的尸骸就荡然无存,连骨头都没剩下。
  袋獾进食时是极为投入的,即使看到前来抢食的同类,也不肯停止咀嚼,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阵阵嚎叫。那是何等恐怖的嚎叫!伴随着咀嚼股沟的咔喳声,时而是凄厉的嘶鸣,时而是声嘶力竭的哀嚎,回荡在寂静的夜晚,令人毛骨悚然。事实上,正是袋獾夜晚活动时发出的这种恐怖叫声给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加之袋獾生性狂躁,又喜欢吞食腐肉,它们才获得了“塔斯马尼亚恶魔”这个可怕的绰号。
  
  凶猛的动物
  
  袋獾不仅喜欢食腐,而且在遇到来犯的敌人或者感觉到危险临近时,会吐出奇臭无比的唾液,这使得很少有人对它们产生好感。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袋獾都是胆小和温和的,甚至还有些洁癖。每天清晨觅食结束,它们一定会扎进水里好好洗一个澡,而且还会像猫一样用舔湿的前爪仔细地洗脸洗耳朵、梳理毛发,然后才肯钻进地下洞穴睡觉。看来恶心的臭味不过是它们对付敌人的工具。
  袋獾在梳洗打扮时,如果碰巧有一只小鸟突然掠过,就可能把它吓坏。但澳大利亚科学家证实,在发情期或在被激怒后,袋獾隐藏的野性会充分暴露出来,转瞬之间它们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
  袋獾的下颌不仅强悍,而且结构非常奇特,嘴巴张开最大可达180度,而且根本不会影响到咀嚼的功能。据实验室测试,袋獾的咬合力远远超过狮子和老虎,在现存哺乳动物中高居第一位,是地球上咬合力最强的动物,可以轻松地咬死体重超过自己5倍的动物。据现有的影像资料,一只体重约6千克的袋獾曾成功地袭击并杀死了一头30多千克重的袋熊。
  
  奇特的婚恋
  
  雌袋獾只有当育儿袋发育成型,而且在已经做好了生儿育女的准备后才算真正成年。雌袋獾进入发情期的重要标志是后颈部鼓起的厚实坚硬的肉块,那是一种极不雅观、又红又紫的大肉瘤。同时,雌袋獾还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然而,在雄袋獾的眼中。只有这样的雌袋獾才是十足的“美人”。
  在雌袋獾进入发情期后,就会有数只雄袋獾闻“香”而至。为了抢夺交配权,它们不仅会声嘶力竭地相互嚎叫,还会大打出手。这种打斗绝不是点到为止,一旦出手,场面总是极为惨烈。它们相互挤撞、撕扯,一有机会还会使出杀手锏——拼命撕咬对手的要害部位。在抢夺配偶的战斗中,失败者非死即伤,胜利者也难免遍体鳞伤。
  在袋獾的世界里,雌袋獾对选择配偶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当雄袋獾们殊死搏斗的时候,雌袋獾只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冷眼旁观,直到战斗的最后一刻,它才会发出温柔的呼噜声,邀请胜利者走进自己的“闺房”。袋獾是地球上少数避开同类进行交配的动物之一,它们只在漆黑的洞穴中才会进行“浪漫的”交欢。
  然而,一当交配结束,雌袋獾马上就翻脸,它愤怒地吼叫着、挤撞着驱赶雄袋獾,甚至对其又撕又咬。不过,雄袋獾也会拼尽全力地赖在雌袋獾身边。当雌袋獾渐渐体力不支,撒腿冲向洞口企图离家出走时,雄袋獾却在后面穷追不舍,百般阻挠,甚至咬住雌袋獾颈后的肉块将其拖回洞穴,开始一次类同“强奸”的交配。
  “出逃、追逐、搏斗、交配,再出逃、追逐、搏斗、交配……”在随后的一周中,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几十分钟就会重复一次,而且日夜不停,直到雌袋獾疲惫不堪,再也无力逃跑。
  原来,发情期的雌袋獾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袋獾一次生育的幼崽可以有不同的父亲,雌袋獾总希望能从更多、更年轻健壮的雄性那里得到更多样的基因,以确保下一代中至少能有一两个强壮优秀者能顺利健康地成长。但雄袋獾却要力保自己基因的纯正性。为了防止妻子“红杏出墙”,雄袋獾往往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在雌袋獾发情期间,它会尽可能地守在妻子身边,甚至用一次次交配累垮妻子,让它再没有精力和机会与其他雄性交配。
  一周之后,当雌袋獾颈后的肉块消退,发情期特有的味道逐渐消散后,雄袋獾这才放心地离开洞穴。这时,雄袋獾自己也已变得皮毛凌乱、虚弱不堪。不过它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因为大多数雄袋獾都没有它幸运。当雄袋獾体力消耗殆尽后,雌袋;獾就会溜出去“偷情”。
  
  铁血淘汰
  
  孕期的雌袋獾变得十分贪吃,觅食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直到天空泛亮还心无旁骛地四处寻找食物。临产前,雌袋獾的腹部变大,行动笨拙,这是它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一旦遭遇澳大利亚野狗或澳大利亚雕之类的天敌,转瞬之间就会死于非命。所以,在这一时期雄袋獾大多会守候在妻子的身边,还会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妻子。对袋獾这种饕餮之徒,自己填饱肚子已经非常不易,还要与他人分享食物,简直是天大的事。 好在这样的时间不会太长,雌袋獾的孕期只有31天,当小袋獾出生后,雄袋獾可就不再负责了。
  袋獾每胎大约生二三十只小崽,但雌袋獾的育儿袋很浅,而且只有四个乳头,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有四五个孩子活下去,其他的都会夭折。刚出生的小袋獾似乎知道这是此生第一次生命的竞争,因此这些只有几厘米长的小家伙们会不顾一切地迅速爬行,谁先爬进育儿袋吃上母乳,谁就有可能活下去。
  进入育儿袋后竞争也不会停止,小袋獾们相互推搡着,争抢着仅有的四只乳头。较为虚弱的小袋獾长时间无法靠近乳头,就会饿死或被挤出育儿袋。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皮毛,一旦失去育儿袋的庇护,很快就会被冻死。即使这样。母袋獾也绝不会出手相救,它们的原则是“出袋概不认账”。不仅如此,母亲还会把掉出育儿袋的小袋獾当作“小点心”吞入腹中。
  小袋獾在育儿袋中大约生活3个月,但整个哺乳期长达8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为了填饱肚子,雌袋獾必须拖着孩子们终日奔波。然而,无论它多么努力,也不可能养育全部的孩子,两个多月后,它的育儿袋就会变得冷清许多。
  严酷的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使得能够活下来的幼袋獾具有强健的身体和竞争意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生殖策略。小袋獾一旦断奶就会被母亲赶出家门,但你完全不必为它们担心。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小袋獾的生存能力很强,无论是捕食毒蛇、蜥蜴,还是吞噬其他动物吃剩下的腐肉,它们都不会生病。如果没有大型猎食者的猎食,它们几乎都能够存活下来。
  
  生存危机
  
  袋獾凭借残酷冷血的生存策略,保证了后代的健康和强壮,得以在澳大利亚繁盛一时。直到1788年,当第一批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家犬来到澳大利亚,袋獾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由于袋獾食量惊人,它们有时会为填饱肚子而偷袭人类的家畜,加上它们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怪叫,那些早期移民对它们深恶痛绝,将它们视为残忍的食腐动物,澳大利亚的祸害和人类的敌人,将猎枪对准它们,进行疯狂的猎杀。而大批放野的家狗也成为袋獾的可怕天敌。短短几百年时间,袋獾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已经完全灭绝,只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少量存活。袋獾已成为澳大利亚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实际上,人类误解了这些生灵。如果没有这些食腐动物,草原上将尸横遍野,瘟疫盛行。而且袋獾也绝非我们认为的“恶魔”或“暴徒”,它们的凶猛之举往往只是虚张声势的自卫。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在与科研人员长久接触,并确定他们并无恶意后,袋獾们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还会侧过身体,享受来自人类的爱抚。
其他文献
“死亡”,绝对可以被列进人类最不想谈论的十大话题之一,很多人甚至对死亡感到厌恶,并且一直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后代远离“死亡”这一主题。我们经常会教导孩子们不要去碰触死亡的东西,我们会告诉他们那些动物只是“睡着了”,过世的老人只是“走了”……而不愿意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只希望他们不要面对死亡的“残忍”。很多公园中,死去的树木和植株会被整个移去,因为它们很可能会让人感到萧条和产生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所有这些都表明,“明智心理干预”是解决一些棘手社会问题的良方。沃尔特说: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通常认为是因为能力不够,因此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会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在能力上并不输给周围的人,只是因为在心理上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无法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潜力而已。  “明智心理干预”在如何消除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已有了许多实际应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广东省教育系统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突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突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党史学
那年盛夏,我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夹在一本名叫《大自然探索》的刊里。  叶子呈椭圆形,放在手掌里,刚好是一样的大小。它的落黄色就像醉夕阳的霞彩,也像秋稻田里一束束光的闪烁。  树上的叶子,长在高处,在阳光和风里翻飞,这个盛夏,对于它们来说,想必是个热闹繁盛的季节。  地上的它,可怜孤独地躺在小角落里,离开了母体,独自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可是,叶子,你还记得初次萌芽的欣喜吗?就像我在母胎里最初的记忆
如果要讲有关“毁灭与古代智慧”的最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么最能激起人们兴致的肯定是“失落的文明”的故事,有限的事实常常被一些制片人和传奇作者为了故事好看而添油加醋。例如亚特兰蒂斯和复活节岛之类,其伪科学的描述远远超出事实。然而,对另一些“失落的文明”而言,尽管他们先前被忽视甚至全盘否定,最新研究却揭示出其传说背后惊人的事实真相。    亚特兰蒂斯    有人说它是西班牙南部海岸的一个地区;有人说它是直
一颗颗尘埃就像一片片雪花那样独特,但从未有人仔细关注过尘埃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最近,终于有了——    飘飞的尘埃    对常人而言,尘埃是细微的颗粒,是脱落的死皮,是你我都将“土归土、尘归尘”的状态。然而,对科学家来说,尘埃充满吸引力。地质学家、环境学家和健康学家甚至天文学家,都对风中飘飞的尘埃兴味十足。  尘埃的多样性堪称浩瀚。最大的尘埃微粒的直径超过2毫米,最小的还不到0.1微米(100
一、引言   数控铣实训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实现使中职生从职校人到企业人的纽带和桥梁,尤其在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职业教育“双精准”育人要求下,更使得中职专业实训教学环节的有效性要求更为突出。这就迫使,中职学校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进行教育革新、教学方式手段革新等。因此,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训质量,能使得学校实训更贴切工作实际,能使学校教学更精准与
有人以恐嚇信的方式向E公司勒索5万元现金。奥克斯警长悄悄布下包围网,准备人赃并获。
进化论的诞生    150年前,也就是1858年6月的一天,达尔文收到一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信件,寄信人是一个名叫华莱士的年轻人,他寄来了20页手稿。达尔文在读完这些手稿后倍感震惊和沮丧,他发现华莱士居然仅以寥寥4000余字,便清楚明白地阐释了他本人辛劳数十年才琢磨出来的整个进化理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得从达尔文的成长经历说起。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小时候
科学家对最古老疾病的探索只限于传染病、病毒和细菌感染疾病等人类疾病,蛀牙、牛皮癣、痛风、肥胖、佝偻病、癫痫症、关节炎等困扰人类的其他病痛不包括在内。在下面罗列出来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十大疾病中,没有包括流感、麻疹和黑死病,这是因为这些疾病是在人类开始聚集于城市生活并达到一定人口密度时,才有可能大规模爆发开来的。  霍乱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编写的世界疾病编目中,霍乱列于其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