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排斥体验与健康状况: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来源 :心理发展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社会排斥的多元动机模型、负性情绪影响健康的四通路模型,通过对一项覆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合港澳台)农村居民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1803名农村老年人社会排斥体验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负性情绪、人际信任、经济状况在两者中的作用.结果 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排斥体验负向预测其健康状况;负性情绪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排斥体验和健康状况之间起中介作用;人际信任、经济状况均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排斥体验和负性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经济状况还在农村老年人负性情绪和健康状况之间起调节作用.该结果不仅验证并拓展了上述两个理论模型,还为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讨知觉组块中部件类型和空间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是否促进问题解决.研究采用学习-测试范式,71名有效被试(女性25名,平均年龄=20.51±2.35岁)先学习解答组块破解问题然后进行测试.研究分别在学习和测试阶段基于组块破解任务操纵了部件类型(汉字水平vs.笔画水平)和空间交错关系(交错vs.非交错).学习阶段,被试分别在四组中完成组块破解练习;在测试阶段完成所有四组问题.研究发现,对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与利用相对于部件类型信息促进了问题解决:在涉及交错信息的测试任务上,涉及交错信息比非交错信息的学
以49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受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父母教养方式.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多种发展轨迹,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 发现:(1)在2年时间内,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2)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存在两种下降趋势,即快速下降与慢速下降;(3)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这三种教养方式可增加两组初中生的网络受欺负行为,同时也可降低其网络受欺负行为的下降速度;(4)父亲情感温暖可显著预测快速下降组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母亲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178名小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1.05±0.69岁,男生1132人)自5年级追踪至8年级,通过纵向交叉滞后模型对攻击与同伴侵害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 发现,各年级关系攻击均可预测之后的关系侵害,7年级身体攻击预测8年级身体侵害,此外6年级关系侵害经历对7年级关系攻击具有预测作用.攻击与同伴侵害间的纵向联系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童年晚期至青少年早期攻击与同伴侵害之间总体上符合连续性社交过程模型,即攻击对随后的同伴侵害具有更明显预测作用,但在小学升初中的学校过渡阶段关系侵害预测随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 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探讨变革型领导、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变革型领导量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幸福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北京79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1)变革型领导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2)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教师幸福感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教师幸福感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职业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不仅是直接预测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而且变革型领导还能通过教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学业被家庭和社会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构成了青少年学生时代的主要旋律.学业成绩不仅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也会被社会性发展所影响.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通过同伴提名和标准化考试对1283名初中生(Mage=13.43岁,SD=0.65岁,47.7%为女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学业成绩和社会性发展(受欢迎程度、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 表明:(1)T1 ~T2时间段,学业成绩显著正向预测受欢迎程度;(2)T1~T3时间段,男生学业成绩均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攻击行为,
为探究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同时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贵州省某高校3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1)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能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2)述情障碍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社会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注重考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性技能和情绪识别、调控方面的能
对196名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了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和篇章朗读流畅性等不同层面口语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快速命名和自回归效应之后发现:(1)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作用的单向预测模型,儿童二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以及三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四年级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双向预测模型,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欺负量表对42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 显示:(1)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均能显著预测欺负行为;(2)父母拒绝在家庭功能与欺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父母拒绝→欺负行为”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即该中介效应仅在男生群体中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