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小学生的情境游戏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ong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鸽传书
  目标:
  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通过接力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方法:
  10人一组。游戏开始时,每组的第一个人手拿信件模仿鸽子飞越高山森林后,接着将信件交给第二个人以同样的方法练习,最后以完成任务的时间多少决定胜负(时间少者为胜)。要求中途不能跨越或者碰到地上的标志物,否则回到起点重新练习。
  【点评】:为了保证游戏接力错肩跑,利用两根竹竿标志物往返跑4次返回。组织队形可以四组统一方向练习,也可以是两组对面练习。当然,根据学生的奔跑能力可适当增加竹竿数进行练习。
  和谐号
  目标:
  发展学生合作跑能力,通过游戏知道一些有关高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方法:
  10人一组。游戏开始时,每组同学的两手各抓住同侧的一根绳子(或竹竿)模仿和谐号火车,听到信号后,火车启动按照指定路线运行,直到回到原地。最后以高质量先完成任务的组为胜。
  【点评】: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增加一些山洞、爬坡等地形,让学生变换身体姿势移动,让游戏更加逼真。游戏时,先慢后快。可以组织学生按照口号走或跑,这样有利于提高火车运行速度。
  守护森林
  目标:
  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方法:
  10~12人一组。游戏开始时,每组的前几个人在队伍前面按照一定间隔手扶竹竿模拟大树,听到信号后每组的排头迅速跑向第一个同学交换扶竿,被交换的人跑向下一个同学,以此类推,直到最后被交换的学生跑回队伍,与新排头击掌后归队,新排头用同样的方法游戏,最后以先完成任务的组为胜。
  【点评】:游戏中要求扶竿的学生必须保持竿的根始终不离开地面,一是让游戏更加逼真,二是保证游戏的安全性。游戏要先易后难,可以先组织一个扶竿交换游戏,再组织两个或多个扶竿交换游戏。
  万马奔腾
  目标: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马儿奔跑的场面与乐趣,发展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和下肢的力量。
  方法: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成横排准备,每人双手重叠握住一个易拉罐(好似马蹄)成蹲撑姿势,教师发令后,所有学生成蹲撑姿势向前跳跃行进,同时用手中的易拉罐敲击地面,发出马蹄声,大家同时做此动作好似马儿在奔腾。
  【点评】:本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快速进入热身准备状态,而且还能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同时体会到马儿奔腾的快乐,场面热烈壮观,让学生学会在集体游戏中寻找快乐。游戏教学时先原地计数练习,再进行行进间移动练习。
  大风车
  目标:
  让学生体验风的感受以及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
  方法:
  7~10人一组,人手一根绳。中间一人将其余人绳的一端系在身上固定为风车轴,其余人握绳另一端拉紧平均分布在圆上为风车叶。游戏时,听到“起风啦!”风车叶绳拉紧逆时针走动,中轴在原地随之旋转。听到“台风来啦!”风叶同学边跑边做抖绳。听到“龙卷风”,风叶同学向中轴做旋转缠卷绳,卷到中轴时,再反方向旋转绕出,如此反复,直到风型改变。听到“大风来啦!”风叶同学高举绳,绕中轴顺时针跑动。听到“微风轻轻吹”,风叶同学握绳蹲下绕中轴逆时针慢走。
  【点评】:通过游戏开发学生想象力,感受风,体验乐趣。此游戏占地面积小,所用器材简单,趣味性高。
  运送伤病员
  目标: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发展四肢的力量和耐力。
  方法:
  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9人左右,教师事先用4根竹竿(两两合并)和一根长度适中的结实绳子缠绕在竹竿的中间部位,组成一副自制的担架,确保安全。每组由8名学生抬担架,1名同学作伤病员,抬担架的同学要求站在担架(竹竿)的两端,各需4名,面对面站立。等伤病员坐到担架上时,运送到指定的救治区域,比比哪组运送的快而且安全。
  【点评】:此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抢救病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还可以不停地往返运送,交替做抢救者和伤病员,每个人都能体会伤病员的感觉和抬担架的感受,趣味性高。
  争分夺秒
  目标:
  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
  方法:
  每组派一人手持2根斜放的平行竹竿站立,其余人站在起点。游戏时,每组的第一人拿起呼啦圈里的篮球跑到扶竿人的旁边将球放在竹竿上,然后快速跑到竹竿的低头接从竹竿上滚下的球,拿球后到呼啦圈里放下,与下一人击掌排到队伍后面,依次进行,以先结束的小组为胜。
  【点评】:此游戏就是用篮球下滚的速度,来刺激学生要快速奔跑,追赶篮球,使学生有目标,有劲头。在追赶中忘记了跑步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兴趣,活跃了气氛。可以同侧放球接球,也可异侧放球接球;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降低或提高竹竿高度改变球的滚速。
  贪吃蛇
  目标:
  发展学生走跑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方法:
  九宫格的场地。男女生各为一条大蛇。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为蛇头,其余人分散站在线上为食物。游戏时,各蛇头直线寻找自己的食物吃。吃到食物后,蛇头变身,食物为头,继续前进。若前进途中遇到其他蛇的“食物”,需立即应变原地转身,蛇尾变为蛇头选择适宜的路线行进。如行进途中,蛇身断裂,则从断裂处至蛇尾的人原地不动重新成为食物。以先吃完食物的蛇为胜。
  【点评】:游戏可先以女生为例进行演示,然后男生进行尝试,最后增加难度男女生混合进行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灵敏、应变、统筹及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其他文献
2012年第11期本刊刊登的李志勇老师的《高抬腿教学的设计片段》,设计简单易行,教学重难点表述简洁准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游戏,借助竹竿检验动作的正确度,有效解决了重难点,学习效果明显。但在笔者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不足之处,现提出个人看法。  竹竿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习的帮助是值得肯定的,但竹竿的固定与选择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满足的,因此在辅助工具的选择上,器材应尽量简单、实际,确保每个学校
摘 要:观摩各级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时,发现队列队形中“向左(右、后)转走”扣分情况最多。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动作的书写并没有规范统一,且大都只有动作要领或学法指导的叙述,而缺少口令与动作相结合的详细操作说明。笔者对规范“向左转走”的书写和操作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以期获得同仁的认同。  关键词:向左转走;队列队形;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
为了使听(看)课更有针对性,我们在听(看)课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看课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内容,是按上课程序记录还是只记录重点内容、是详细的记录还是简略的记录、看课的技能如何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整体地思考。  一、听(看)课技能的含义  听(看)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体育课前设计、课中过程进行整体的、专题的记录与分析,学习授课教师的经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过
教学的预设再怎么完美也包含不了所有教学细节,如何解决课堂中突发的生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体会,介绍这方面的经验。
对象:水平三及以上  目标:发展腿部力量和快速跑能力,学习提高快速反应和快速跑技术。  方法:  1.足够大的平坦场地若干块,每块场地画两条间距为40~50米起点线和终点线,足球若干只。2.依据场地大小把班级分成若干个人数为单数的小组。每组先猜拳决定一学生为裁判,其他同学分成人数均等的两队,各队自行给本队队员编号。3.游戏开始,两队成横队分列于裁判两侧的起点线后,当裁判发令“×号PK”同时踢出足球
摘 要:教学能力测试课是社会人员、非师范专业和函授进修取得学历的准教师申请通过体育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经实践总结,提出在高级中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资格的认定中应从认真研读教师资格认定公告,选择好教学内容,把握好测试课的设计重点,借班上课预演,测试前精心准备,参加测试,答辩等七个方面来上好测试课,为参加体育教师资格认定的准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能力;测试
关键词:2014;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武汉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80-01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的“2014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七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于11月7~9日在武汉体育学院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学校体育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
跳绳是各地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高抬腿单脚计数跳绳法,这种跳绳方法已在我校体育中考中推广使用,取得了理想成绩。  一、高抬腿式下肢动作  1.频率优势  总体来讲,相比双脚跳,单脚交替式跳法更具有频率上的优势。有同行把单脚交替式跳法形象地称为走步法,但本人认为称作高抬腿法更为合理。在高抬腿单脚计数跳绳法中,首先要求所有腿部的动作必须是在身体前面完成,这是该跳法的显著外
摘 要:本文对中考体育加试现状,制约中考体育加试成绩提高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想法。  关键词:中考;体育加试; 提高成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54-02  中考体育加试是国家教委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体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以来,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有数据上报时间不合理造成成绩测试不能体现真实水平;测试项目设置需要进一步调整;测试内容更需要完善;测试标准不切合实际,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体质测试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笔者从2008年开始每年参与本校学生体质测试,经过这五年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