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在符合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需要在课堂的环节设计以及对教材的挖掘上进行重点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有一些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
  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德育
  在对数学教材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夠发现,一些习题以及注释中都存在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数学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能力的综合性材料,只要能够将其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就能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数学史料中的德育因素
  史料就是数学教材中的史实以及史迹,教师可以将数学教材中一些数学家的史迹以及史实作为激励学生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了解到这些历史内容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二项式系数的讲解时给学生讲述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给学生讲述项数排列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相关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古代数学成就在世界上都是靠前的,使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 数据材料中的德育因素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还有很多数据能够描述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变化以及我们的生活变化,这些数据通过对比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社会变化,从根本上就可以看作是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可以联系一些实际的生活,比如在给学生讲指数以及函数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搜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题目,学生可以在了解这些题目之后惊叹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了解到我国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还能够激励学生成为祖国繁荣发展的接力者,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3. 数学规律中的德育因素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矛盾性很强的学科,命题中的已知和未知、特殊的和一般的、直观的和抽象的等等很多重要的数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已知和未知是待定系数的转化过程,直观与抽象的联系能够有数据和图形结合现实,特殊和一般是数学归纳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给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在体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在过程中解决和研究问题。
  二、 在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出数学课堂中的德育
  1. 教师可以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而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而且还能提高渗透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比如在讲标准方程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载人飞船的航天创举,在引入课题之后让学生进行主动的了解,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还能激励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民族热情。
  2.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及时评价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一些思想教育的契机,这将会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点,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巧妙的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这种德育教育的方式比一次长谈更来得实际一些,也会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教师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正能量,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对于作风良好的学生进行肯定以及表扬,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来说都起到了一种非常好的作用。
  三、 在数学实践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学课堂当中,还要和课下实践活动互相结合,所以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的智力获得锻炼和提高,还能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及行为活动方面得到较好的规范和锻炼,在实践活动当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习当中,更应该有效地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来。比如,在向学生讲解关于“统计”相关概念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统计自己家每天会使用多少塑料袋,一星期会使用几个,一个月几个?假定每家平均每天用三个,那么全校有多少名师生,一天又会使用几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塑料袋被称作白色污染,是不易降解物质,埋在地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被降解。让大家想象一下,大家都这样做的话,地球将会受到严重的污染。通过这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又真正地意识到塑料袋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也会自觉性地拒绝使用塑料袋,起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 结束语
  显然,在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单单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应充分融合在数学教学及所有教育教学科目当中。德育教育与多个学科和教学环节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处处留心,将德育教育有机地在数学教学当中进行渗透,努力教育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教学研究,2014,5(3):23-24.
  [2]李明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师,2016,3(5):2-11.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EN-931化学镀镍技术典型的工业应用及其工艺过程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扫描俄歇(SAM)等手段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初始沉积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催化活性来自于活化后表面氧化物在镀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足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和建议,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参与度;初探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大部分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进程。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不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想要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积
利用按统一试验方案布置于中国15个省84个水稻肥料试验点共2352个小区产量资料,借助于计算机对水稻肥料试验产量离均差差数分布(简称Dd分布)作了研究,结果表明,Dd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异,为对
摘 要:数学作业批改中,教师可利用部分批改法、张贴题解对照法、评题互换批改法、课内对照批改法、指定学生批改法、对照答案自改法等方法,加上合适的评价机制,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自理能力。  关键词:批改作业;数学;学生自理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做数学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利用做作业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努力提高新知识的成长过程,
本方法是以一定量的化学镀镍溶液加入NI,在催化条件下使其完全反应后,由所产生的氢气的量推算出溶液中次亚磷酸钠会计师的一种方法,特点是速度快、易操作、设备要求简单.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含稀土元素镀液镀层初期沉积形貌及组织结构,并对镀层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研究表明:在原有的化学镀技术中引入稀土元素,晶粒细化,镀液寿
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通过研究与胡麻抗倒性相关的性状,认为胡麻抗倒性与工艺长度占株高百分比、茎中部叶片长宽比和主茎分枝数关系密切,当前两个性状比值较小.后一性状数值较高时
摘 要: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的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小学生智力、贯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能力  一、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要构建民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互动,使孩子在数学教学中,眼到、耳动、嘴动、手动。采取通俗易懂的趣味性教法,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使孩子在快乐中实现曲径通幽,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把小学数学上出艺术性、趣味性、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