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现状分析入手,对施工工程管理对策以及重点进行了简要论述,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给同行提出建议,从而提高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
关键词:现代房屋,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作着手、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是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分布着多种地形类型与地质。我们国家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分布着冻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等不同的地质类型,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我国处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的交叉处,作为世界上多发地震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建筑方面对地震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难题。
2.多发性。我们国家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建筑物倒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建筑施工问题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施工导致的,这些事件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充分说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隐藏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重要的衔接,有时会出现前一道工序被后一道工序所覆盖,隐藏性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隐藏性的特点使得建筑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隐藏部分的监管。
4.严重性。建筑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不重视,在工程建成之后发现建筑地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彌补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所投入的资金。因此建筑公司在决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时要严格考察本地区的地质环境,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只有将实际情况考察清楚了才能保证建筑地基的坚固性,只有地基的坚固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了一丝一毫的差池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更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事故在修复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工程,如果地基工程出现问题,要在地下进行修复,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建成的工程,它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二、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 地基基础和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 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性的施工工艺
1. 人工挖孔灌注桩
(1) 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浇垫层→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桩孔周壁的清理→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浇灌桩身混凝土。
(2) 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且小于2. 5 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4. 5 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60% 时,再开挖相邻桩。
(4) 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 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 1 000 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 200 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 5 MPa 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 ,螺旋箍筋每隔 1. 0 ~ 1. 5 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 2 m 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 15 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孔口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 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 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80 ~ 100 mm; 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2. 冲孔灌注桩
(1) 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2) 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0 mm。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 0. 2 m。护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 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 1. 0 m 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 1. 5 m 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 500 mm 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 1. 25,含砂率小于等于 8%。
(4) 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应≤50 mm。
(5) 桩 允 许 偏 差。桩 孔 桩 中 心 位 移 偏 差 100 +0. 01Hmm; 桩的垂直度偏差 H /100( H 为桩长) ; 桩径允许偏差 +50 mm。
(6)钢筋笼制安。主筋接头错开 50%,螺旋箍筋每隔1. 0 ~ 1. 5 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 2 m 加设一道劲箍。对于长度大于 15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80 ~ 220 mm。泌水率应控制在 4% 之内; 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导管,导管定长偏差不超过0. 5% ,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 2 mm。内壁光滑平整;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不大于 20 mm。连接后在 0. 5 ~0. 7 MPa 的压力下不漏水;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结语
建筑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是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实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地基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地基在整体建筑中处于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建筑地基的质量,本文是作者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并且提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实际的相关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凤亮.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 现代装饰: 理论,2011,( 2) .
[2] 李彩英,刘霜菊.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 7) :89-90.
[3] 卜雪华,郭艳梅.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4) :96.
关键词:现代房屋,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作着手、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是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分布着多种地形类型与地质。我们国家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分布着冻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等不同的地质类型,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我国处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的交叉处,作为世界上多发地震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在建筑方面对地震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难题。
2.多发性。我们国家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建筑物倒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建筑施工问题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施工导致的,这些事件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充分说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隐藏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重要的衔接,有时会出现前一道工序被后一道工序所覆盖,隐藏性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隐藏性的特点使得建筑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隐藏部分的监管。
4.严重性。建筑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不重视,在工程建成之后发现建筑地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彌补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所投入的资金。因此建筑公司在决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时要严格考察本地区的地质环境,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只有将实际情况考察清楚了才能保证建筑地基的坚固性,只有地基的坚固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了一丝一毫的差池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更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事故在修复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工程,如果地基工程出现问题,要在地下进行修复,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建成的工程,它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二、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 地基基础和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 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性的施工工艺
1. 人工挖孔灌注桩
(1) 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浇垫层→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桩孔周壁的清理→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浇灌桩身混凝土。
(2) 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且小于2. 5 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4. 5 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60% 时,再开挖相邻桩。
(4) 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 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 1 000 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 200 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 5 MPa 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 ,螺旋箍筋每隔 1. 0 ~ 1. 5 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 2 m 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 15 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孔口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 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 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80 ~ 100 mm; 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2. 冲孔灌注桩
(1) 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2) 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0 mm。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 0. 2 m。护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 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 1. 0 m 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 1. 5 m 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 500 mm 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 1. 25,含砂率小于等于 8%。
(4) 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应≤50 mm。
(5) 桩 允 许 偏 差。桩 孔 桩 中 心 位 移 偏 差 100 +0. 01Hmm; 桩的垂直度偏差 H /100( H 为桩长) ; 桩径允许偏差 +50 mm。
(6)钢筋笼制安。主筋接头错开 50%,螺旋箍筋每隔1. 0 ~ 1. 5 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 2 m 加设一道劲箍。对于长度大于 15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80 ~ 220 mm。泌水率应控制在 4% 之内; 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导管,导管定长偏差不超过0. 5% ,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 2 mm。内壁光滑平整;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不大于 20 mm。连接后在 0. 5 ~0. 7 MPa 的压力下不漏水;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结语
建筑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是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实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地基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地基在整体建筑中处于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建筑地基的质量,本文是作者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并且提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实际的相关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凤亮.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 现代装饰: 理论,2011,( 2) .
[2] 李彩英,刘霜菊.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 7) :89-90.
[3] 卜雪华,郭艳梅.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4)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