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一针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ui19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 能力,55家注册厂商每年可为市场提供10亿剂的疫苗,整个疫苗市场容量大约20亿美元,并且拥有良好的成长性。中国疫苗市场有三个主要特点:不均衡的接种率分布、不寻常的供给竞争格局和复杂的分销渠道。因此,尽管市场容量诱人,但供给方面的动态性使得这一市场对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来说都充满挑战。
  三方混战
  2007-2010年,中国疫苗市场的年增长速度超过20%,2010年市场总额约120亿元。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2008年国家免疫规划(NIP)的扩容,使Ⅱ类疫苗对一部分指定的人群免费接种。目前,中国的NIP已经覆盖了15种传染病和特定区域范围内的3种传染病,这与日本的免疫覆盖相一致,超过了新加坡。2008年NIP扩大前,I类疫苗占市场总额的8%和市场总量的60%;扩容后,其已增长到总额的25%和总量的80%。
  相比之下,需要自费的Ⅱ类疫苗的接种率要低得多。例如,在适龄儿童中,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率低于40%,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率仅有15%。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也非常低,城市中免疫力最为脆弱的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只有1%,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65%。
  当然,Ⅱ类疫苗接种率已在增长。比如,水痘疫苗的接种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而Hib疫苗的接种率也在2007年到2011年增长了14%。
  由于疫苗生产企业众多,中国疫苗市场呈现出独特的格局。截至2012年,中国有55家疫苗生产企业,这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55家疫苗生产可以分为三类:10家国有企业,36家民营企业和9家跨国公司。2011年,三类企业的整体市场份额大致相同,但在I类和Ⅱ类疫苗的份额各有侧重:国有企业分割了整体市场份额的35%,以及I类疫苗70%的份额;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大约也是35%,它们占据了I类疫苗剩余25%-30%的份额;跨国公司拥有30%的市场份额,但几乎全部来自于Ⅱ类疫苗。
  目前,中国本土疫苗企业的整体研发和生产能力落后于跨国同行,因而中国公司的产品大都技术壁垒较低,且主要依靠价格竞争,例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Hib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目前,46家本土疫苗生产企业中有20家仅有一个产品,且这些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
  由于产能过剩,中国疫苗市场的价格压力明显。例如季节性流感疫苗,据估计,2010年其整体产能已经达到约1.1亿剂,是市场需求的3倍左右。因此,本土企业的疫苗平均价格从2007年的35元/剂下降到2011年的15—20元/剂,而跨国公司的疫苗价格也从2007年的45—50元/剂下降到2011年的35—40元/剂。
  复杂的分销渠道
  在中国,疫苗分销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疾控中心(CDC)系统,一个是商业渠道。对于I类疫苗,省市CDC是疫苗分发和管理的主要渠道,其通过接种点将疫苗提供给居民。而商业分销商自从2005年政府撤销疫苗分销的管制后,已获准参与分销Ⅱ类疫苗。放开疫苗分销,是政府出于引入市场机制的考虑,而且省级CDC已经采取了不同措施放松管制并且允许商业分销商参与,其结果是,省级的疫苗分销渠道模型由“CDC完全控制”,即没有商业分销商存在,变化到不同程度的“部分CDC控制”。尽管在极少数的开放市场中,商业分销是不受限制的,但有些CDC因为可享受政策优惠仍然不愿意放弃对渠道的控制,当然,担心分销商难以保证疫苗质量也是原因之_。因此,Ⅱ类疫苗的商业流通格局非常复杂。
  除此之外,Ⅱ类疫苗的复杂性还包括疫苗接种点的高度分散。为了方便接种,在中国至少设有6.5万个疫苗接种点,每个接种点计划覆盖1万~6万人。它们有的是独立的疫苗接种点,有的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相结合。对于疫苗生产企业来说,这意味疫苗与处方药相比在市场容量和价值的分布上是高度分散的。据估计,两万家最大的疫苗接种点占据了70%的Ⅱ类疫苗市场。相反,在中国的处方药市场,两万家医院里的3000家三甲医院就占据了接近80%的处方药市场。这种分散的市场显然给生产企业在产品覆盖和销售能力提出挑战。
  综上所述,未来将有四股力量主宰中国的疫苗市场:强劲增长的基本面、来自政府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本土竞争的加剧以及持续复杂的分销渠道。
  不同的未来表现
  经济的增长助推中国老百姓的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他们疾病预防意识也在提升,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疾病预防,这些因素将推动中国疫苗市场的持续繁荣,未来每年市场增长率都有望维持在10%~15%,但具体到I类和Ⅱ类疫苗的表现却各有不同。
  I类疫苗:2008年,国家免疫计划覆盖的疾病数量从7个增加到15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很清楚,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将让NIP的覆盖扩容符合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2015年之前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NIP扩容。在此之前,政府会继续强调当前NIP的全面覆盖和对新增I类疫苗的监管。
  政府还需要解决NIP扩容带来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和某些人口群体(如农民工)中疫苗接种率仍旧有限,而在接种广泛的地区,接种站的医生则超负荷工作,因为接种较多的仍然是单价疫苗。2008年NIP扩容也导致了某些疫苗的供应短缺,2008年共有380万剂的百白破疫苗和260万剂的麻风腮疫苗出现短缺,且供应缺口可能到2013年或2014年也无法完全填补。
  从长远来看,中国将继续稳步扩容NIP,尽管官方还没有讨论还有哪些疫苗可能纳入,但可能的候选者包括Hib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以及用联合疫苗取代目前的单苗。随着NIP持续扩容,I类疫苗在总量上将呈现稳步增长,每年的增长率在5%左右。
  Ⅱ类疫苗:受支付能力、疾病预防意识和新产品可及l生的影响,Ⅱ类疫苗市场未来3~5年内有望保持每年10%—15%的强劲增长。其中大部分增长将得益于新产品的上市,如葛兰素史克和默沙东的HPV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赛诺菲的潘太欣。而由于接种范围受限以及定价压力,现有成熟的Ⅱ类疫苗增长有限,如水痘疫苗、Hib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Ⅱ类疫苗未来3~5年内的主要挑战是分销渠道掌控的难度。除了CDC和商业分销商模式,还有两个因素使这类疫苗的分销渠道趋于复杂:首先是CDC和商业渠道并行操作,这两个渠道的相对重要性在省级或市级的转变非常迅速。一些省份和城市因为抱怨商业渠道疫苗的质量安全,纷纷提出欲从商业渠道转向CDC。二是中国缺乏规模大、能力强的疫苗分销商,即使大型的疫苗分销商(如国药、科园、泰凌医药)也不得不通过二三级分销商才能到达终端客户。这样一来,难以保证产品流向的透明,同时也增加了经销商管理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APP+Store的商业模式迅速风靡世界,APP有着移动互联网的天然基因,其便携性、富媒体和个性化的特点给TX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医药领域也莫不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美国有近80%的智能手机用户利用移动应用查询过健康信息,美国医生智能手机保有量已从2007年的51%跃升至2011年的81%。国内的数字其实同样令人振奋。截至2012年10月,中国iOS、Android平台的设备总量已达2
期刊
首个中成药欧盟上市  “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的成功上市,总算给想要进入欧盟这一世界最大植物药市场的中药企业一丝安慰和鼓励。  2012年3月14日,历时4年,成都地奥制药的“地奥心血康胶囊”终于获得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批准,获得该国上市许可,成为我国首个进入欧盟主流医药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品种。荷兰是欧盟27个成员国之一,根据欧盟成员国药政管理互认的相关协议,进入一个成员国后再进入其他国家,基本仅
期刊
近几年,中国主要医药流通企业都在转型,转型方向是从通过配送赚取进、销差价,到向上、下游供应链延伸服务。  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为例,它将专业化的物流管理理念普及到医院,为医院提供放入药库管理服务,获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对天坛医院的物流延伸项目作为商务部的示范工程向全国推广。此外,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又同美国医院自动化领先企业Omnicell在华实施战略合作,全程管理药品、医疗耗材在医院的流转使用,在保障患
期刊
建立起来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天猫的会员,即便是价格再低,都很难实现对于自身网站的忠诚度。  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电商选择自己搭建第三方平台,比如京东好药师、1号药网。当1号药店“秘密”布局医药馆的消息公开之后,立即引发了媒体的猜想:1号店与京东好药师、天猫医药馆或将上演“三国杀”的精彩大戏。  不过,更早一些的第三方比价平台八百方医药商城、818医药网现在的运营情况均不是很乐观。  内功仍欠缺  抛开
期刊
尹力:非常上任  新老交替是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一大主题词。2月20日,国务院宣布,邵明立不再担任卫生部副部长、SFDA局长,到点退休,由卫生部最年轻的副部长——50岁的尹力接任,成为SFDA新一任局长。  众所周知,SFDA现时所面对的是一个基础薄弱的行业,且当前的监管手段和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需要,食品药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很高。据说,关于新任局长人选的酝酿颇费时日
期刊
有时,个体或者组织也许会显得很脆弱,被一只蝴蝶的轻扇翅膀卷进各种事端,有时,会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新年的第一簇阳光照亮长安街北侧的那扇窗,我跟2012挥手做别。2012是玛雅人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更被一部好莱坞大片把这种末日情绪渲染得深入人心。这一年,并没有如预言般做个悲惨的结尾,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平静和艰难。  从年初“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巨大社会效应,到接下来的“螺旋藻铅超
期刊
中国的医械市场鱼龙混杂,共有超过6000家的制造商,且分销渠道复杂,又缺少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导致市场极度混乱。  尽管如此,人口的变化、支付水平的提高、医疗改革,以及政府投资都使得医械市场未来的增长持续给力,至少为未来5年内的持续扩张创造了条件。  中国医械市场目前约有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过去5年保持了约20%的年增长率,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3大医械市场。200亿美元市场规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
期刊
药企将更多精力放在处方药市场而非自我药疗市场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对这片市场存在误读。这篇报告展示中国医药企业对自我药疗市场5种错误认识并讨论且试图解决5个想要进入这片市场企业会面临的问题。  5大误读  误读一:中国自我药疗市场规模小。  事实:市场已经变大且不断扩容。2010年OTC市场和保健品已经达到200亿美元,且以每年保持12%的年增长率,到2017年将达到440亿美元的市场总量。  误读
期刊
千万不要陷进自我模仿与自我表现的泥中。  看到一段话,说是如果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三部影片,那么,第一部一定是诚恳,但不成熟;第二部,是诚恳且成熟;而第三部,就会陷入自我模仿,自我表现。  禁不住去翻看第一年的杂志。感觉透露着紧张和忙碌,焦虑中又充满期待。这个时期的激情多于思考,勤奋多于积淀。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采访,或者在去采访的路上。但此时纵然搔首踟蹰,搜索枯肠,往往又是想象不丰,联想不广,
期刊
生命由时间组成,而我们时间的大部分都在工作,工作之于人性、理性、情性的塑造无出其右。  “经理人活法”2012年将版面位置调整到了本刊最后一页,编辑部的想法很直接,就是要让更多的读者重视这个栏目。“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直是这本杂志和经理人,以及更广泛的读者最重要的共鸣。而这句话正是该栏目一切文章的暗线和推动力。  回溯2011年栏目启动,主要源自两点:一是持续推动中国医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清晰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