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调式和声语言与现代调性意识的完美结合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作曲家叶小纲的大量影视配乐中旋律、调式、和声及调性衔接、调性设计方面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叶小纲在其影视配乐作品中,注重、强调运用的一些作曲技法,并探索其影视配乐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启迪当代层出不穷的影视配乐作曲家们进行一些新的思考,从而推动我国影视配乐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调式和声语言 现代调性意识 叶小纲 影视音乐
  叶小纲是享誉国际乐坛的严肃音乐作曲家,从1981年首次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以来,他孜孜不倦地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舞剧、影视配乐等各类音乐作品,且其作品频频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大多数人眼里,叶小纲是一位伟大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不折不扣的探索新音乐创作道路的作曲家。然而,三十余年来,叶小纲在影视音乐领域内也成绩斐然。从1985年为电影《湘女潇潇》配乐以来,到后来获奖的《人约黄昏》、《刮痧》、《半生缘》等,尤其是直到为电视剧《玉观音》的大量配乐,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终于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配乐风格。在其影视配乐中:一方面注重了旋律调式、和声运用的民族化,另一方面在和声序进、调性转换衔接上又独辟蹊径,注入很多现代意识,开拓了国内影视音乐新的创作手法,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他的影视音乐在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同时,又不失专业水准。下面,笔者将就两个方面对其影视音乐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民族调式和声语言
  叶小纲在其多数影视配乐作品中都特别地注重了旋律调式的民族化、和声语言的民族化,同时,又在音调旋法、节奏等方面注入了时代气息。
  (一)主题旋律采用民族调式
  如电视剧《玉观音》主题音乐《玉观音》是C徵五声调式,《母爱》是F徵五声调式,《初到云南》是C羽调式,《云南的早晨》是A商调式,《坦诚的铁军》是G宫调式等。采用大量而丰富的民族调式(甚至是淳朴的五声调式)谱写主题旋律,一方面符合了影视剧情节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求,另一方面也最能满足中国大众的“口味”,不仅如此,作曲家在其旋律的节奏方面也融入了很多时代气息,如大量的切分音、对称乐句的非对称节奏、乐段结构的非方整及乐句落音节奏的巧妙安排等,从而使这些旋律在不失民族韵味的同时,又生机勃发。
  (二)五声纵合化和弦或附加音和弦的运用
  如:《玉观音》之《母爱》、《惊世商情》的和弦配置全部不是单纯的三和弦,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三和弦的基础上附加二度音、六度音、也可理解为五声纵合化结构的和弦。
  (三)旋律的民族调式旋法与大小调旋法的完美融合
  如《云南的早晨》中,旋律的骨干呈现出典型的五声调式旋法(以民族调式三音列进行为主),但局部却通过大小调音阶式旋律填补、衔接,使旋律在纯朴的民族风格基础上又同时洋溢着时代气息。尤其请注意该段音乐中当主旋律为长音时为其衬托的副旋律显现得更加音阶化。
  (四)变格进行主导的和声进行
  变格功能关系既是浪漫主义风格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自然调式所固有的产物,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作曲家就在其民间音乐、民间舞曲的基础上大量运用变格进行手法将音乐效果提升至极致。可见,变格进行能更为有利地与各种民族调式旋律高度融合。作曲家叶小纲的很多音乐主题开始于I级-IV级、I级-II56、I-II2这样的进行,体现了其和声运用方面变格的意识,音乐风格清新亮丽。如《玉观音》、《惊世商情》、《邂逅毛杰》中开始的和声进行。另外一些作品中常出现以大调调式属音为根音的小属和弦,或小属七和弦,它们都含有bVII级这个使音乐发展至下属方向的音级,那么无论是I--Vm,I-Vm7,还是VIm7-Vm7(平行和弦),或者终止处用bVII-I,都体现了作曲家强调运用变格进行的一种意识,同时也使音乐独特的风格凸显出来。如:谱例1《郎朗的星空门》开始两小节,《惊世商情》的第二小节。
  二、现代调性意识
  叶小纲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去美国进一步学习新音乐创作的,之后他的创作在近现代音乐技法方面曾走得很远,很多作品普通听众是无法接受的,但他在影视配乐这个领域的作曲技法运用方面却非常收敛,他在旋律大众化、节奏大众化、和弦结构不复杂化的基础上,却运用了具有近现代作曲技法意识的、频繁的、华丽的、扑朔迷离的调性衔接、对置、转换等手法,使很多音乐作品能够或格调高雅、或跌宕起伏、或思绪万千等,贴切地表现了影视剧需表达的情绪。以下,笔者大致将作曲家常运用的几种调性手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完整主题乐思(乐段)连续多次的较远关系换调
  如:《玉观音》主题音乐,这段优美的核心主题音乐首次呈示由钢琴在F大调上演奏,然后紧接着由弦乐群直接提升大二度在G大调上演奏,然后还是由弦乐群再一次直接提升大二度在A大调上演奏,作曲家通过这两次直接的无任何预示的远关系移调或换调使这个象征着忠贞爱情、顽强意志、历经沧桑的音乐主题一次次得到升华。
  又如:《玉观音》之《永恒的爱》主题首次呈示是在F大调上,但紧接着换到D大调上,(前后调是小三度关系,属于远关系调性)然后主题尾部运用交替调式的bVII级,bIII级、bII级等和弦推向bD和弦,意外的是,紧接着主题却在G大调的VI级和弦(e小三和弦)又一次开始,表面上看从D大调接G大调是近关系,但前后衔接的两个和弦bD大三和弦和e小三和弦却是分别隶属于远关系调性,作曲家这种调性布局使音乐在有限材料的前提下更加跌宕起伏,使听众心潮澎湃,同时也准确表现了角色的内心感受。以上这种同一主题的音乐段落直接换调在作曲家的很多影视配乐中都有运用,如《玉观音》之《我心涟漪》、《走出凯旋门》后部等。
  (二) 乐段内部乐句之间的换调
  如:《郎朗的星空门》整曲由两种音乐材料及变形构成,一种材料发展成一个段落,分别由上下句,或三句形成,这两种材料的音乐段落交替出现构成全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个段落里,每一句都在换调,见谱例1首个段落用材料a写成上句(三小节)在a小调上,再用材料a变形(移位)写成下句在bE大调上,接着第二个段落用材料b写成上句(三小节)在C大调上,再用材料b变形(变尾)写成下句在G大调上,后又用材料b变形在C大调上补充一句,形成三句的乐段。然后第三段落又用材料a变形写成上句(三小节)在f小调上,再用材料a变形(移位)写成下句在D大调上,音乐的第四段之后调性变化逐渐趋于平缓,但段落之间仍然换调。在如此短小的音乐段落中,调性置换如此频繁,可谓极致,但音乐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与作曲家匠心独具的材料运用、调性设计,和声序进是紧密相联的。   谱例1:
  再如:《玉观音》之《忧郁的杨瑞》中,单簧管演奏的主题由两句构成,首次呈示在e小调,然后将第二句直接移到bB小调,又移到a小调。从e小调到bB小调再到a小调,前者是增四减五度关系,后者是小二度关系,体现了作曲家在调性衔接方面的近现代意识,同时也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杨瑞在遇到挫折后无限的惆怅和忧伤。这种手法在《安心与小熊》中更是大量运用,这种丰富频繁的换调给音乐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安心与小熊在一起无限的快乐。又如《坦诚的铁军》中写法更为奇特,宫调式的旋律上句(一直不出下句)连续换调两次,从G宫到A宫再到bA宫,最后才将段落收束在主音上。
  (三)乐句内部乐节之间的换调
  如:《郎朗的星空门》第六小节处表面上看是配置了bE大调bII级和弦,但若与前乐句相比,理解为在第二句bE大调的尾部突然将调性提升小二度到E大调更为贴切,这种现象在这段音乐的第二十三小节还出现过一次。再如:《母爱》中第二段音乐材料的尾部也突然采用了突然移宫的手法(民族调式)。
  (四)调性模糊的乐段
  如:《玉观音》之《父爱》中间段落(谱例2),旋律的民族韵味很浓,但由于宫音阶段性游移,使得整体段落的调性很模糊。仅从旋律角度看,前两小节是bB宫系统,三四小节属G宫系统,第五小节属E宫系统,六七八小节属于A宫系统,但是配置和声的方案却一律运用小三和弦,分别是Gm、Fm、Em、bDm、#Fm、Bm、bDm、bEm,而且并不是按照旋律的阶段性宫系统配置,换个角度讲,如此多的小三和弦配置的奥妙在于总是把每小节强拍上的旋律音当作小三和弦的根音或三音或五音。总之,作曲家在这段配乐中保留了旋律的民族韵味,同时又结合了旋律宫音游移,非功能性和声配置等手法大幅度地追求了新鲜的音响。
  谱例2:
  再如:《玉观音》之《缉毒大队》中部,作曲家以#c小调 为核心调性,然后把#d小调、b小调、d小调作为上下大二度、小二度辅助调性,与核心调性#C小调穿插运用,旋律的生成来自调性和声,通过这种远关系调性频繁的直接对置营造了激烈紧张的音乐气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叶小纲影视音乐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首先在于他通过旋律调式,和弦运用、和声序进强化了其影视配乐的民族风格,以此满足影视剧所要表达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口味”。然而,在强调音乐语言民族化的同时,作曲家又将丰富的调性衔接、转换等手法运用到极致且有效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刻画了人物性格、渲染了场景气氛。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作曲家保证了其影视配乐是最接地气的,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同时也是高水准的音乐。
  注:
  本文中所举谱例均为笔者通过聆听音响整理记谱(旋律和声缩谱)。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加强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再指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关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教学 改革  音乐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质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放
期刊
韩蓬,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曾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先后师从于陈星教授、周小燕教授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先生。2009年1月,获意大利维罗纳《图兰朵》国际歌剧比赛第一名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颁发的“最佳音质奖”;2010年5月,获得意大利Riccardo Zandonai(理查德·赞道纳伊)国际青年歌唱家大赛第一名;2013
期刊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审美文化的不同历来是体现各民族间差异性的依据之一,而审美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的具体呈现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载体。双簧管音乐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色而闻名。但是,在追求双簧管音色标准的同时,不同地域、民族在具体的表现上仍然有着些许的区别,而导致这种区别的本质正是各地域、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性。哨片作为双簧管音色呈现的载体之一,对它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这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织体为线索,将本科作曲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单声部织体(独奏人声或器乐曲)写作、钢琴伴奏织体写作、钢琴独奏织体写作、室内乐法、管弦乐法。分别论证各阶段的创作要领与教学重点,试图构建以织体为线索的完整教学体系。  关键词:作曲 作曲教学 织体  一、单声部织体(独奏人声或器乐曲)写作  单声部织体写作即旋律写作,包括人声或器乐等种种不同的写作对象,它可以是歌曲写作,也可以是器乐化人声或器
期刊
摘要:山东琴书是山东境内具有近300年历史的代表性艺术品种,自清雍正时期萌芽,经历了近代、现代与当代三个时期,并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不断更迭变化的过程中艰难传承。本文对山东琴书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风格特征进行了梳理,管窥中国传统曲种在当下的传播与传承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山东琴书 传统音乐 传播 传承  山东琴书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山东琴书的发展演进跨
期刊
袁静芳,女,出生于1936年,湖南省岳阳人,音乐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主编,《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主编。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
期刊
摘要: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其重要的代表作。这部歌剧充分体现歌剧一般的审美特点,即艺术综合性、戏剧的音乐性和音乐的戏剧性。  关键词:罗西尼 歌剧 审美特点  歌剧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意大利是歌剧的发源地,并对世界歌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奥阿基诺·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其重要的代
期刊
摘要: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一线和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快速发展。而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地级市)城市,演艺产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包括政府角色、产品打造、市场培育、营销推广等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源是缺乏适应地方发展的演艺产业管理人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总结,结合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修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层次
期刊
摘要:《浙江音乐史》是一部以浙江音乐文化为基点,通过对浙江音乐历史、音乐现象、音乐种类、音乐理论、音乐思想以及音乐人物等内容进行探究的区域性音乐史专著。该书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一,全面而详细的向我们展现了浙江地区丰富多样的音乐历史文化,见证了我国广博的文化底蕴。笔者阅读时略有所感、所想、所思,在此略谈拙见,望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浙江音乐史 区域音乐 音乐史  音乐史学是每一位音乐专业学生所必
期刊
摘要:完美的声乐演唱是情感的诠释和表达,能够激发听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抓住情感表达的特点,理解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多样性以及与演唱技巧的融合性。同时演唱者应掌握正确的情感诠释和表达方法,对声乐作品要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要正确运用演唱技巧表达情感,还要增强演唱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 诠释与表达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有情感融入的声乐表演,“勇者闻之气勇,愁者为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