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k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其进行情感交流、获得精神体验的空间,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大众可以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组织和开展公共活动,优美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可以有效塑造和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可以得到完善和优化,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
  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内在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运用艺术性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旨在营造优美、舒适、温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而为城市大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空间。
  (二)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营造出与城市大众审美趣味相契合的公共空间环境,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提升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构成,在空间环境营造中具有显著优势。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发挥创意思维,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并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段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化的创造,营造出优美、舒适且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面貌。
  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宽广,一个景观风格的流行,势必会引起一股潮流,部分设计者“拿来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盲目跟风,以至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
  (二)人情化要素缺失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大众公共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体现社会生活的舞台。现如今,城市大众越来越注重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具有优美的景观,还要具有温度,使城市大众能够感到温暖,获得身心愉悦,在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满足其心理、精神等需求。然而,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情化要素缺失,部分设计者不能从城市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设计中过于注重空间的形式,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于设计和营造出来的公共空间环境也显得愈发冷漠。
  (三)大众参与度低
  城市大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大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大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以满足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审美、心理、行为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动态需求,提升城市大众的幸福感。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城市大众参与度较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了个人表达和宣泄自身设计个性的工具,或者是变成了阶级意志的产物。不管是设计师个人还是相关设计单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其复杂性和完整性也缺乏全面的理解,以致于在完成设计项目之后,问题较多,不能获得大多数城市大众的认可。另外,部分城市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植树、种草、养花的层面,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其不愿意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也是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众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性、文化性、动态性等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求设计者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创造,即在尊重城市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进行适宜现代城市大众生活的艺术创造,或者是结合公共空间周边的环境进行协调性、统一性的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空间景观。在现代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广泛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也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融入人情化要素,展现人文关怀,进而营造出能够满足城市大众多样化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性设计原则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生态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绿色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另外,每個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文化性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使之与设计相融合,进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四、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一)城市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融入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性。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应该一味地大拆大建,而是应该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的创造和加工,在创造和加工的过程中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或者景观应该进行合理的保留,或者对其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使其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进而满足现代城市大众的审美需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借鉴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以营造出具有城市本体特色的空间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要打破设计的同质化,设计者应对城市的文化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而设计和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打造城市文化的名片。
  (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和应用
  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城市大众的生活提供服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城市大众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还要综合考量城市大众在审美、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进而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完善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营造绿色自然环境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进而展现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例如,可以根据街区人流量大小合理地放置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垃圾箱以及灯具等公共设施,这些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座椅、灯具,甚至垃圾桶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还是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它们在为城市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美化公共空间环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使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大众能够获得短暂的停留,感受城市的温暖,感受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大众参与度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城市大众审美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客观要求。不管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单位,抑或是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等都必须对此有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对大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积极听取城市大众的建议和呼声,和城市大众联起手来共同进行城市建设,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新兴媒介让城市大众参与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在向城市大众展示和讲解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要求其对设计方案进行满意度投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建议积极采纳,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营造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結语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公共性空间场所,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相关设计人员对此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协同、公众参与等,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艺术创造,进而为城市大众构筑美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润华.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法[J].魅力中国,2020(2):274-275.
  [2]戴东晓.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现代园艺,2018(10):102-103.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博物馆可以集中收藏和展示众多的人类文明成果,现今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收藏和展示在实体博物馆里,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被展示出来。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新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艺术品实体的承载处。文章探讨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展示的数字化及数字化艺术产出。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艺术生产;数字艺术产品  使用传统绘画材料绘制一张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需要花费数载,但如今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宣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技术手段,积极构建正面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刺激旅游经济。新媒体技术带给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图文攻略、宣传视频等正在不断走入民众的视野。文章基于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和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探讨在城市形象的设计当中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摘 要:在艺术发展史上,重复元素的应用不断地显露其独特魅力,从原始的彩陶文化到如今的当代艺术,重复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种类与形式不断更迭演变。重复元素从具象转向抽象,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作用从单纯的视觉强调功能转为强化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根据格式塔视知觉原理,艺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存在着独特的辩证关系。文章基于重复元素的应用与格式塔視知觉原理,对绘画作出了相应阐释,使“重复”摆脱机械复制的桎梏,
中国的比德说和西方近代审美移情论都是审美学说,均是人类将自身情感转移至外物,使得该物具有同样的情感属性,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此时人类拥有了审美情感.文章结合具体
摘 要:感物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美学的核心部分,其景情合一的美学理念在园林中皆有体现。通过分析梳理,耦园在对于“偶”的景致营造中深刻浸透了造园主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一物一景间融入了男女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意。研究其情景之间的表达方式不仅对于耦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借此解读中国古代感物美学,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感物美学;景情合一;耦园  一、感物美学概述  
文章以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莲
摘 要:中国画中的“道”与“技”的关系深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道家思想文化独特内涵及意义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文章从道家文化中中国画的“道”与“技”,以及道家文化影响下中国画“道”与“技”的关系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道家文化;“道”与“技”;中国画  一、道家文化中中国画的“道”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产物。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
摘 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古代文人雅士对于绘画作品的创作和点评都非常看重气韵,特别是山水画,尤其注重表现山水风景的磅礴大气和气势恢宏。古代山水画家和现代山水画家都希望作品具有生动的气韵,能够展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独特之美。因此,文章对气韵生动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气韵生动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关键词:气韵生动;中国山水画;绘画创作  韵主要指文学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或文章
区域资源是一个地域赖以生存与成长的所有优势与劣势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区域资源是区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辉县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黄河三角洲乡村文旅产业如火如荼。文章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景观现状的调研,从文旅景观塑造的视角,分析乡村旅游景观塑造与乡村文化、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探讨彰显地域特征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乡村文旅;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文旅产业视角下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设计”(S20191044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