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古代文人雅士对于绘画作品的创作和点评都非常看重气韵,特别是山水画,尤其注重表现山水风景的磅礴大气和气势恢宏。古代山水画家和现代山水画家都希望作品具有生动的气韵,能够展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独特之美。因此,文章对气韵生动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气韵生动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关键词:气韵生动;中国山水画;绘画创作
  韵主要指文学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或文章、书法、绘画的意境、韵味。通过绘画把事物的气韵表现出来是古代文人喜爱的方式。虽然历史在不断发展,但是气韵生动依然是现代绘画艺术创作和评判的标准,影响着现代人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气韵作为一种极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在我们的中国画之中。
  一、气韵简述
  (一)气韵的来源
  我国的文学艺术至今依然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气韵生动在我国艺术发展中作为绘画艺术的评判标准,是对绘画艺术作品和谐之美进行审视和评判的依据。它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中国山水画作中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行充分展现。古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存在与繁衍生息的根本,所以气韵自然成为人们对于绘画艺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1]。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云:“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
  (二)气韵与艺术创作
  在绘画艺术欣赏过程中,人们希望通过视觉从一幅绘画作品中感受到山水风景之美和绘画创作者的情感和心情变化。因此,当一幅绘画作品拥有属于自身的气韵特点时,这幅作品就成为一幅优秀的艺术创作。一方面,绘画创作者要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绘画素养;另一方面,绘画创作者要在绘画时将自身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所学习的绘画知识进行结合,融入绘画作品之中,对物象进行立体化的描绘与呈现[2]。
  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气韵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深刻的艺术文化內涵,而艺术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不断进步发展的依托。现代艺术家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吸收、弘扬,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
  二、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作品中的应用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中,早在唐朝就出现了青绿山水绘画技法。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为颜料来给画作进行增色。到了明朝,这种绘画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演变成为我国山水画的一种重要特点。青绿山水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仇英、张宏等画家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青绿山水这种传统画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3]。
  (一)绘画作者的性格特点与气韵生动的关系
  气韵生动为南朝画家谢赫提出的中国古代绘画“六法”之一,“六法”是他提出的绘画评判标准。在这“六法”之中,气韵生动排在第一位,能够展现绘画创作者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也可以展现作品的内在韵味和绘画精神。
  气韵是一幅作品的内在含义和精神的具体表现,作品好坏的判断标准在于作品气韵是否生动。人们对作品产生的艺术感受也能够证明作品气韵生动的重要性。如果人们只可以感受到绘画作品的形式美,那么这幅绘画作品就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如果人们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绘画者创作时的创作情感和作品的文学韵味,内容和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那么这个作品就有了气韵。
  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能够反映绘画者的思想、精神、性格。人们可以通过对画作的赏析来感受到绘画者胸怀宽广的优秀品格,也可以通过作品来了解绘画者在当时进行绘画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4]。
  (二)气韵生动在画作中的体现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气韵生动不只是对作品所描绘画面进行生动的表达,更是对于绘画者的内心情感进行细致的刻画和表达。通过对山水花鸟和人物等世间万物进行艺术描绘和艺术升华,将澎湃汹涌的生命力在绘画作品中全部进行展现,将绘画者对于社会与自然的感悟进行充分展示。在自然界中“气”代表了永恒不变的生命气息,“韵”代表了世间所有事物的表现状态。绘画者通过各种绘画技法对作品进行艺术升华,融入自己的思想,使作品拥有生命力,展现了艺术创作者对于气韵生动的追求。
  (三)通过虚实结合展现作品气韵
  在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中,作者需要对画面变化进行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进行侧面表达,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对画面进行处理和加工。对画面的布局结构和所描绘的事物形态进行虚实结合的艺术加工,突出空间结构的立体感和具体变化,呈现出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气韵生动的体现。在我国的传统绘画的发展中,绘画者很早就将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融入了绘画创作,对绘画进行了渲染加工。
  (四)通过笔墨运用展现气韵生动
  在山水画的绘画技法中,对笔墨的运用非常关键,对于焦、浓、重、淡、清墨色的灵活运用非常重要。对这些颜色进行灵活运用,能够将绘画者对于自然界的追求通过绘画艺术进行具象化。另外,通过对画作进行颜色的调和和渲染,能够突出绘画作品的灵动之美,可以展现绘画作品的生动气韵,这也可以说明对水墨画的颜色进行调和与组合应用是可以将气韵生动这一特点进行精准表达的。
  作品展现出来的气韵也代表了绘画者自身的内在品格。如果气韵不够生动,那么虽然这幅绘画作品的画面是丰富优美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内在气韵存在,也就无法具有生命力,也无法体现绘画者的内心思想,只能成为一幅没有灵魂的艺术加工品。
  因此,绘画者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以及对笔墨技术的运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融入绘画作品中,塑造画面的意境,使山水画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现出生动的气韵[5]。   三、气韵生动对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一)气韵生动能表现山水画创作者的思想精神
  气韵能够展现绘画创作者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和思想感情,人们通过观看绘画作品与创作者的精神与心理相契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气韵。
  对于很多优秀绘画者的作品,除了用“气韵生动”来形容之外,还可以用“妙笔生花”来形容。绘画者将精神思想在纸张上通过恣意的绘画创作来表达,绘画作品展现了绘画者的精神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还体现了绘画者精湛的绘画技艺。人们也可以从艺术美学的层面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进行客观的鉴赏。
  (二)气韵生动对绘画作品进行感官渲染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绘画者通过对风景画面的色彩配比进行严谨的设计和思考,通过对绘画笔墨的疏密进行精准控制,展现出疏密有致的画面布局效果。一幅绘画作品如果具有疏密结合、互相协调、严谨的整体布局,就具有了成為一幅优秀绘画作品的特质,有助于取得气韵在整幅画面里恣意贯穿并且大幅渲染个人情感的理想效果[6]。
  不只是绘画作品颜色浓淡深浅方面,绘画者还要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对气韵充分理解然后进行创作,以气韵为画作的骨架,以色彩和绘画技法为填充的血肉去丰满这幅作品,从而达到绘画者的灵魂与作品融合的最终目的,将绘画者的真情流露在纸上,成为经典画作。中国山水画并不追求完全描绘某一山水景观的所有细节,而是基于绘画者对自然风光的感悟,通过写意的形式呈现,追求自然风光的灵动与绘画者内心情感思想的互相融合。
  四、结语
  气韵生动是我国历史文化经过长期沉淀和变迁而留下来的绘画审美标准。现代绘画创作者可以通过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吸收、创新,进一步创作出更具有现代气韵的绘画艺术作品,促进现代绘画的发展,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美学观,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受中国山水画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向鑫,杨茜茜.“气韵生动”在中国人物画鉴赏中的价值[J].科技信息,2010(5):143.
  [2]路永泽.论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鉴赏中的价值及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3-105.
  [3]周东海,气韵生动在中国写意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李盟盟.“气韵生动”的缺失:论气韵的重要性兼及在当代中国画的缺乏[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6):290.
  [5]王慧.当代山水画传统意义的缺失:论气韵的重要性[J].参花:上,2017(7):141.
  [6]王振.“艺心通神”:论“气韵生动”在当代国画创作中的承载之“道”[J].国画家,2014(1):72-73.
  作者单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景观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形象的外在表象,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途径。同时,它也构成了城市居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空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从技术美学的角度出发,从形式、结构、材料和技术四个方面探讨技术美学在城市现代景观当中的体现和渗透。  关键词:技术美学;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校级“特色课程”项目“景观
摘 要:提高城市空间的艺术性有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县域城市的城市空间规划的艺术性在当下愈发重要,相比以往简单粗暴、不科学的规划,我们应当立足于县域城市空间规划的艺术性进行探讨研究。截至2018年6月19日,全国共有县区2851个,庞大的县区数量意味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空间规划艺术性需求。结合当下县域城市空间艺术性的发展现状,文章以广西来宾
摘 要: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繁荣,在文化自信的倡导下,国风潮兴起,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文章结合实际,阐述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二者结合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二者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艺术;传统文化;审美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艺术‘逸’审美观念流变研究”(20FZX
摘 要:博物馆可以集中收藏和展示众多的人类文明成果,现今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收藏和展示在实体博物馆里,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被展示出来。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新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艺术品实体的承载处。文章探讨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展示的数字化及数字化艺术产出。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艺术生产;数字艺术产品  使用传统绘画材料绘制一张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需要花费数载,但如今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宣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技术手段,积极构建正面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刺激旅游经济。新媒体技术带给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图文攻略、宣传视频等正在不断走入民众的视野。文章基于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和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探讨在城市形象的设计当中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摘 要:在艺术发展史上,重复元素的应用不断地显露其独特魅力,从原始的彩陶文化到如今的当代艺术,重复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种类与形式不断更迭演变。重复元素从具象转向抽象,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作用从单纯的视觉强调功能转为强化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根据格式塔视知觉原理,艺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存在着独特的辩证关系。文章基于重复元素的应用与格式塔視知觉原理,对绘画作出了相应阐释,使“重复”摆脱机械复制的桎梏,
中国的比德说和西方近代审美移情论都是审美学说,均是人类将自身情感转移至外物,使得该物具有同样的情感属性,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此时人类拥有了审美情感.文章结合具体
摘 要:感物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美学的核心部分,其景情合一的美学理念在园林中皆有体现。通过分析梳理,耦园在对于“偶”的景致营造中深刻浸透了造园主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一物一景间融入了男女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意。研究其情景之间的表达方式不仅对于耦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借此解读中国古代感物美学,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感物美学;景情合一;耦园  一、感物美学概述  
文章以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莲
摘 要:中国画中的“道”与“技”的关系深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道家思想文化独特内涵及意义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文章从道家文化中中国画的“道”与“技”,以及道家文化影响下中国画“道”与“技”的关系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道家文化;“道”与“技”;中国画  一、道家文化中中国画的“道”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产物。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