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4910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程实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随之成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更是重点聚焦的“热议”课题。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解读
  廖哲勋、田慧生在《课程新论》中指出: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现在的实践层面来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主要指学校和教师以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更符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类是学校开发新的课程,主要指学校针对本校需求和学生需要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无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其构建平台、涵盖领域、涉猎内容等都具有地域的、文化的普遍性,不可能顾全到校域特殊性,因此,开发并开设校本课程,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其次,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到了重要位置,在这一点上,仅靠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国家、地方课程是较难实现的。校本课程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箜竹,这在国家、地方课程中几乎是空白,但是,学校开设了,学生就可以选修,从而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另外,校本课程在积淀学校文化上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无论在有形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还是在无形的精神文化、理念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厚重的积淀,而这些文化的传承,只有校本课程才能持久地完成。
  二、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吴刚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兼顾两个层面:一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整合、拓展、补充,即在这两级课程中融入校本的元素,升格为国家、地方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或者落实;二是直接搜集学校、社区层面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的筛选、整理,按照学段编撰、结集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如何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应该发挥有效的规划引领、督导评价作用。
  第一,校本课程的申报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学校从宏观上提出开发的建设性意见;学科组根据学科情况,提出课程申请;备课组根据学段情况,选定课程,提出生情;教师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储备的优势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提出课程申请。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段学情,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决定课程开设项目,并为课程开课提供教材编印、场所设施、课时安排、学生分配等方面的保证。通过审核的课程,才能由相关教师分工或者独立编写教材,制定学期和课时计划,依据学校的开课流程,进行规范授课。这一机制越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有科学性、实效性,会有效地缩短课程的“试开期”。
  第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
  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管理一样,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例如对教材编撰的审定,对学期计划、课时计划的检查,对开课情况的阶段性总结等。只有规范有序地落实管理机制,才会保证校本课程的开课效果。
  第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导向引领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机制应该有三种形式:一是量化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学校印制相关的评价量表,通过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数据性分析,做出评价;设计调查问卷等,定期或不定期下发问卷进行调查,做出过程中的动态评价,并把这些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进而依据结论,评价开课效果。二是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开课一段时间后,通过教师书面总结、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开课情况,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课程开设全部结束后,做好总结評价,并与过程中的评价相结合,评估课程开设效果。三是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的评价汇总与学生的评价汇总集中在一起分析,更能评估出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并可以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开课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廖哲勋 田慧生 《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有两次命题作文,结果出乎意料。  一次是以“春上枝头”为题,练习写抒情散文。想借枝头上春景的描写,来展示家庭、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从而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并且希望学生能从初春景联想盛春景,由枝头春联想到果压枝头,从现实的变化展望美好的未来。这个命题在90年代学生中练习过,涌现出了一大批情文并茂的作品,有两篇在当年的夏令营征文中获奖,可是这次学生练习,情况大不相同,多数文章干巴巴的,尽是套话,
期刊
三年级是科学教学的起始年级,学生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学生在实验前一看到实验材料就急于动手,不再听老师说注意事项了;实验中,不按要求操作,抢着做的,闲聊的,更有甚者一人拿一个材料当玩具,实验结束该汇报了,仍然不停手……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发现,这些问题他们也有同感,这种现象在三年级尤为严重,四五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转好,但也参差不齐。分析原因:首先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改变了历史教学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品德修养 思维能力 审美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
期刊
當今科技知识有两大特点:一是积累多,知识量大,多得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二是增长快,快得千变万化、日新月异。随着创新思潮的兴起,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课题,这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以人为本”,培养创新意识  着眼于内化发展,强调的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责任。纷繁万事,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现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把建构学生在音乐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學的第一目标。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运用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环节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枯燥的汉字时,很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改革 问题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
期刊
一、鼓励发现,让学生自悟自得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主动探索的欲望,这是缺少“发现”意念的缘故;还有些学生有一定的欲望,但反应迟钝,自己只能应声附和“我也这样认为”,这是缺少“发现”信心的缘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发现的环节,变“呈现——接受”的被动为“呈现——发现”的主动,给予学生发现的空间,让给学生发现的权力,激发学生的“发现敏感”,让学生自悟自得。  
期刊
摘 要: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新  目前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养,创新精神和
期刊
摘 要:自学是一种很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于语文这一科目则更是一種可以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对语文的自学中,可以锻炼一个学生全方位的感官能力。语文成绩如果想要学得好,就要靠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目的。本着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的教学思想,本文将就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做出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 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等待教师来教导学生,学生就能自己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