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时期下初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如何开展网络信息化时期下初中学生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现在存在的思想教育方式的有利之处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结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状寻求一种比较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行初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 初中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模式 解决方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和在全世界的普及,全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开始向信息化转变,人类社会开始迈进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作为现在人类之间的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媒体,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走进了初中校园,闯入了初中生活,并且以其自身具备的快捷信息、新颖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烈的时代性等独特魅力把广大的青年尤其是初中学生吸引到电脑荧幕前,毫无限制地在纷繁芜杂的虚拟的网络世界翱翔,对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变,从观念、内容、手段方式上根本的改变,增加其针对性、时效性,赋予其时代性,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一、信息化网络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利
  1.1 网络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拓展了教育工作的时空界限。网络资源囊括声音、图像、视频等众多信息,学生可以随意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和共享,可以轻松方便的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也可以及时的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在政治、经济以及生活方面的信息。网络信息化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样也可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观念和优势。网络可以将课本上一些抽象、乏味、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具有生动,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消化吸收,学生可以再网络上轻松的获取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信息,增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改变了以前老师“一言堂”的教育方式。
  1.2 网络环境新兴了思想教育的模式。网络信息继承性多向交流性和自由选择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环境。人们可以不用受到外界控制的约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平等自由的交流,实现了真正的畅所欲言。网络还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协同学习模式,互动学习。双方在教育过程中是处在平等民主的地位,彼此之间成为互相信赖的“网络知己”。网络的匿名性交流和教育,让彼此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想法,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网络上的自由组织的讨论会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给教育带来便利。同时,教育者同样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思想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价值取向,在以后的教育中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些都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而高效的完成,在互动中轻松的推动学习。
  1.3 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创造了积极良好的和谐教育环境。网络信息快捷的传播,大大的扩展了思想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大容量的信息储备和环境、平等的交流平台和个性化的服务环境均给我们地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自由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让问题得到最快的最合理的解决。
  1.4 网络信息化快速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知识是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能让学社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之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独立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网络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热点消息和材料,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使课堂内外有机的结合统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育创新型的人才。
  二、眼下网络新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初中学生不合理的使用网路。网络技术内容犹如繁星、包罗万象,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让它们被网络中虚拟的娱乐、哗众取宠的信息深深吸引,甚至会沉湎其中无法自拔。初中学生正值好奇心极强的年龄,导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如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游戏和聊天中,被纷扰的虚拟世界迷惑,造成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毫无规律更有甚者出现反常行为、心理障碍等形象;一些学生被网络上虚假的信息所吸引,注意力分散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学习规律;网络上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造成网络文化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形成扭曲的人身价值观。这些由于网络使用不当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给教育工作着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2.2 缺乏正确的上网行为指导。初中生对于网路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辨别能力低,而目前,学校和家庭这个学生生活成长的大环境中有没有正确的引导行为,更多的是一味的打压,限制孩子上网,导致孩子的逆反心增强,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又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课题。
  2.3 网络环境下政治思想教育方式不合理。教育方式欠缺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素质不能达到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我国现在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网络知识,不能够利用网络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和学习;应试教育模式让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各种途径和方式不能有机合理的结合,让学生思想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也不能及时的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
  3.1 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上网行为。家校协作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专业上网知识的教育,让孩子有效自律的进行网络活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2 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设,使之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参加各种新技术心思性的培训,与时俱进,在教育中灵活的应用。此外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网络,明确怎么样去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宴兰.网络信息化时期下初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2]邓海军.再探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J]
  [3]李美华.走进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J]
其他文献
该课题通过应用带气囊胃管给家兔胃充气导致疼痛的方法制作急性胃痛家兔模型,以胃电变化和胃痛痛阈变化为观察指标,把114只家兔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六组,并以足三里、中脘、内
研究目的:研究中医"瘀去新生"理论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股骨头坏死发病与修复过程中各种病理环节的影响;研究"瘀去新生"理论在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研
目的:初步建立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Jiaweisinisan,JWSNS)的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方法:建立标准汤剂煎煮方法,煎取供试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十批JWSNS汤剂,建立JWSNS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准煎煮方法为粉碎并称取石决明30g,取水600ml浸泡石决明,时间30min。先煎石决明,2100w煎3min,改800w煎30min,同时取水400ml浸泡余六味中药30min。计量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以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三贴近”是一个整体,中心是学生,即,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真情实感,贴近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
期刊
摘要:新世纪,我们都在为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社会而努力奋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贸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发展面临多重选择,如何避开企业发展弯路,选择良好的发展道路,做好当前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经济效益  一、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发展面临的新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的教学理念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然而,许多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教学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我们必须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客观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教学经验,在探索教学创新的同时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 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学反思越来越
掩护支架经常采用四连杆机构,对这种机构提出了多种要求:顶梁与掩护梁铰点的轨迹一般应尽可能呈铅垂线;必须保证掩护支架有一定的调高范围;连杆的铰点位置及长度都要遵守几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新兴网络生活方式,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微博这一新型网络交流平台的研究,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  【关键词】微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微博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迅速普及,“织围脖”已经成为大学生广泛认同的一个时尚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如何积极探
介绍了“定距测时法”原理,利用微机测瞬时速度,由打印机绘图并打印出瞬时值。介绍了实测结果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Introduced the “d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princip
该文对《素问》、《灵枢》162篇作了的网式的彻底排查,确认了60个联绵词,并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字)之间的双声、叠韵关系,从中诂学的角度对历代注家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