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连续听了几节课,多数课堂上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学习,但还是有所顾忌,不敢放开,很多时候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接近“一言堂”,学生的讨论只是应付眼前的提问,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灌注”还是课堂的主要风景。教师始终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人与人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等。在课改中,合作学习被作为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予以倡导。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视。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表现为小组内的交流、研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滥用这一学习方式,而应该注意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需特别注意:
第一,合作讨论的问题应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且依靠学生现有的个人能力无法独立解决的。
第二,小组内的合作讨论需要有时间、任务分配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切忌随意性,放任自流。
如果合作学习开始前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就将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那么,不但合作沦为空洞的形式,不易产生实效,而且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因此,课堂上学生间的合作与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这样,合作才有意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人认为:合作学习无异于“放羊”,或者作为课堂上因教师思维不连续而冷场的一个补救。其实不然,真正的合作学习教师并不轻松,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还要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要有个人魅力,要能“站得起、坐得下”。所谓“站得起”,是说教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张力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之后会对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帮助,切忌在同一问题的同一层面滑行。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觉得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通过“合作学习”之后得到攻克,体验到攻克难关后的喜悦。课堂要成为一个沟通、合作、互助、奋进、成功的场所,教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动力,而不能使课堂失控,乱成“一锅粥”。所谓“坐得下” ,是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待。“坐得下”并非一件易事,不能你一坐下去学生就鸦雀无声,而是要求你坐下去学生会很欢迎你、会很开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的对话和沟通才成为可能。要想“坐下去”,教師得首先想着“坐”,不能高高在上;其次为了想“坐”,你得努力成为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不要放弃任何可以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与鼓励。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都应该有所收获
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更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他们更大、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每逢语文课,学生都非常开心,有的学生甚至称语文课为“忘忧课”。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观念,使课堂上的收获不再局限于问题的解答和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还是一个交互审美的过程,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改变、丰富与提升,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更多的感动和鼓舞,精神也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合作学习使学生远离了孤僻与生疏,多了一份默契、关怀、信赖与支持。
通过合作学习的实践,教师要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还要给他们以生活、学习、做人上的启迪。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将合作学习的方式科学有效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争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责任编辑 吕 行)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人与人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等。在课改中,合作学习被作为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予以倡导。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视。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表现为小组内的交流、研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滥用这一学习方式,而应该注意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需特别注意:
第一,合作讨论的问题应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且依靠学生现有的个人能力无法独立解决的。
第二,小组内的合作讨论需要有时间、任务分配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切忌随意性,放任自流。
如果合作学习开始前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就将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那么,不但合作沦为空洞的形式,不易产生实效,而且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因此,课堂上学生间的合作与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这样,合作才有意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人认为:合作学习无异于“放羊”,或者作为课堂上因教师思维不连续而冷场的一个补救。其实不然,真正的合作学习教师并不轻松,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把握,还要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要有个人魅力,要能“站得起、坐得下”。所谓“站得起”,是说教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张力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之后会对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帮助,切忌在同一问题的同一层面滑行。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觉得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通过“合作学习”之后得到攻克,体验到攻克难关后的喜悦。课堂要成为一个沟通、合作、互助、奋进、成功的场所,教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动力,而不能使课堂失控,乱成“一锅粥”。所谓“坐得下” ,是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待。“坐得下”并非一件易事,不能你一坐下去学生就鸦雀无声,而是要求你坐下去学生会很欢迎你、会很开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的对话和沟通才成为可能。要想“坐下去”,教師得首先想着“坐”,不能高高在上;其次为了想“坐”,你得努力成为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不要放弃任何可以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与鼓励。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都应该有所收获
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更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他们更大、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每逢语文课,学生都非常开心,有的学生甚至称语文课为“忘忧课”。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观念,使课堂上的收获不再局限于问题的解答和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还是一个交互审美的过程,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改变、丰富与提升,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更多的感动和鼓舞,精神也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合作学习使学生远离了孤僻与生疏,多了一份默契、关怀、信赖与支持。
通过合作学习的实践,教师要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还要给他们以生活、学习、做人上的启迪。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将合作学习的方式科学有效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争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