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外一章)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m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队长说,明天就是春耕。
  你们都带着家伙给我住到田头地炕里去。
  明早鸡叫三遍,老槐树下集合。
  全村五百号人口,男女劳动力两百多号人,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上学的小孩子。
  男人们回家开始拾掇家伙。
  女人则翻出些单衣,把老人的收拾在一起,把小孩的收拾在一起。
  缝一条豁口,钉一个扣子。边说,不知道这次要多少天。
  男的回答,十来天吧。拖拉机都开去了。
  比往年时间肯定要短。
  村子原来是渔村。守着大湖。后来围湖造田,一下子田地多了起来。
  但是距离比较远。生产队在田头地边搭了几排临时房子。
  左厢住男人,右厢住女人,中间是食堂。
  倒也热闹。就是蚊子多,黑压压的,像谁向空气中撒了一把会飞的芝麻。
  于是烧草包,干谷草,里面夹杂着几根艾条
  蚊子嗆跑了,人呛得要咳出心肺来。
  一百多亩水田要把草拔了,犁了,关上水等着插早谷秧。三十几亩旱地要把草拔了,犁了要种上绿豆、饭豆、黄豆、豌豆蚕豆。
  田埂也不能白板,要栽上南瓜、冬瓜、丝瓜、青瓜、地瓜。
  今年牛很给力,拖拉机很给力。都没有趴窝。
  为此,十五条水牛和驾驶员三牛很受欢迎。
  有些妇女拿生红薯喂牛,把自己碗头的辣萝卜拨给三牛。
  十来天,队长要安排吃两回肉。平常基本上是早晨吃红薯饭中午是白干饭晚上是手擀面。面是掺了玉米粉红薯粉的面,倒也劲道。
  做饭的五爷据说是抗美援朝的连队厨师。
  身子骨硬朗。带着两个干干净净的老年妇女。
  每天把饭做得热乎乎的,开水瓶灌得满满的。
  更多的人把这阵子春耕当作一种享受。
  那时的夜晚要长得多。房间里不断传来的啪啪声。
  其实就是在打蚊子。有的两口子都在,但不好意思亲热。
  也没地方亲热。附近有块草地,青草萋萋,很柔和。
  整齐得像小孩子的头发。
  有夫妻悄悄过去,不多久,一声惊叫,女的被蛇咬了。幸好是一条花水蛇,没毒。
  但以后就没有人去那里了。
  天很蓝,月很亮,春风沉醉。油菜开始灌浆,浅浅的香腥味让人有些发懵。
  队长关心春耕的进度。他再三警告大家。
  昨天他看到草地有一条菜花蛇。这次不是花水蛇了。这次会要命。
  天没完全黑时男人会拿眼火辣辣瞟了老婆看。
  老婆则假装没看见,依然和姐妹们谈东拉西。
  水牛们在牛栏里哗哗泻粪。

我姑


  我有一个姑,喜欢垂着睫毛说话。她说的话很简单,一般都是一个字,最多三个字。比如说“嗯”、“嗯嗯”、“嗯嗯嗯”。
  她也没有念过书,所以不会写字。却会算账。多少钱,差都少,找多少,分厘不差。我喜欢这个姑。
  不仅是去她家拜年能吃一碗鸡蛋,更关键是关键时刻她能救急。其实她也没啥钱,可是在我突发奇想时,比如要买一套《红楼梦》或者《水浒传》或者《普希金诗集》我都能如愿。
  因为我姑有一个小匣子,这个小匣子里,藏着卖鸡卖鸡蛋的钱。
  可是生产队里要超支款,呃。
  我姑总是说两个字,没钱。再问,真没钱。理由是,矿里没发钱。这是实话。
  姑父在乡镇煤矿挖煤。
  大队后来去核实。确实没发钱,但我姑父还欠了矿里的钱。
  姑父奉我姑姑的命经常给我家和一些亲戚送炭。乌黑的炭果子。那时冬天多冷啊,很多人冻得真哭。
  后来我也知道,我姑自己用苎麻杆生火做饭,烟非常大。
  导致她在不到五十岁时眼睛见风流泪。
  所以,有时她看落日,首先会看一下风,看风从哪个方向到哪个方向。然后寐着眼睛问我,现在是什么时辰。
  我姑喜欢穿男人衣服。蓝色的,卡其布。宽大。那时煤矿里都发。有时她坐在门口做针线,喊我名字,然后从一团蓝色里伸出头,满脸微笑。
  有一次,我确实想穿一件毛线衣。绿色的毛线衣。
  班上有同学开始穿了。可我还是穿着大棉花背夹。
  我不敢回家说。我家也是超支户。母亲为此每晚都会郁闷。
  我还记得姑姑跨进校门的样子。抱着一件绿色毛衣。她靠在大门右侧,盯着二年级教室的方向。而我的第一二节课都是算术课。
  老师说两课连上。所以我姑在那里足足等了我100分钟。气温骤降。临近中午时分还扬起了粉雪。
  关于那件毛衣的来历,是我猜出来的。
  我穿着新毛衣在正月初三去姑姑家拜年。吃完一碗煮溜水蛋。我发现表弟没吃。他等我吃完拉着我去看鸡笼。
  里面只有几根鸡毛,没有鸡蛋,也没有鸡。
  我姑跟我父亲不是亲兄妹,她是我奶奶改嫁我爷爷时带来的。至今我对此仍是半信半疑。
其他文献
1  儿想娘,儿想娘  娘不在人间,娘在天堂  母亲啊,我们母子一场  是谁传下这古老的节日  让人起身迎,躬身送  红灯笼呀,饺子皮呀,贴春联呀  除夕夜,辽阔的大地鞭炮声声  母亲,今日我多么想念你  电视上春晚节目那样热闹  你的孙子、儿媳,那样高兴  母亲,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心里有一角,是那样凄清  日子越好越想念你,母亲  你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了  娘,老家村东墓地,冷不冷
期刊
压水井旁,四岁的小囡囡  把压水井当成玩具  她要压一百下,压得满头大汗  仍不觉得累  她压的水,正好给  八十岁的老太太洗寿衣  起了霉斑啊,老太太在叹息  她洗得很认真  像洗节日里要穿的盛装  她们俩压啊,洗啊  都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清明  从墓地往回走的路上  女孩的视线被一只蝴蝶牵弓  嫩黄的,扑扇着两只翅膀  蝴蝶翩翩飞,飞入路旁  金灿灿的油菜花丛  女孩停下腳步  她没找到那只蝴
期刊
单身的德哥  德哥把钓鱼的丝线甩一甩  把自己甩成快五十岁的单身汉  德哥是个农村孤儿  成年后他去沿海城市打工  别人回来身边多个俊俏的女子  没几年把日子过成多个小人儿的热闹  他每次孤零零回家  本家的大伯作主张罗过他的婚事  对象是邻村德哥熟悉的小寡妇  可德哥拿不出几万元彩礼  小寡妇只得忧怨地远嫁  不打工的德哥突然爱上钓鱼  找口闲塘把自己坐成雕像  他家的炊烟也有气无力  德哥没多
期刊
她裹在花蕊中间,轻轻的  仿佛刚刚睡着的女子  温软甜润,恬静淡雅  凌风路与义化路交汇穿行  好像花瓣上的伞骨  整齐而洁净,向天边无尽  延展。汽车策应她耕作  汗水,不停地流淌  梅城是一朵花  客都热闹嚷出先民的温婉  梅花是一座城  围龙屋筑起客家的淑賢  这个良善柔媚的女子  无论梦里梦外,我都愿意  做一方娇若静梅的纱巾  绾在她脑后,虔诚地  成为她的一部分我的亲人  走回地里的,
期刊
傍晚的村庄  田野,竹子,小路  远山云雾缭绕。天空低矮深沉  山风习习。村庄一动不动  只有屋頂袅袅炊烟  诉说着远远的牵挂与思念  老屋外的墙头  铁锅种植着蔬菜花草  它们伸长脖子。比赛似地疯长  韭菜和苦菜翠绿。吱吱吱的拔节声  诗意着乡村傍晚的时光  又勾引着人们的食欲  野花开得如火如荼  不管是否有秋收,都不会错过季节  嫩黄泛红的小米辣  如娇羞的新娘。等待着她的新郎  鸟儿们穿着
期刊
酷授课  古典主义时期,诗人是国师。  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是自我放逐的叛逆王子。  现代主义时期,诗人是知识精英,像冷靜的哲学家。  后现代主义时期,诗人看不出是诗人,像邻家大叔一样普通。  这就是诗歌史上诗人形象的变化,其实就是文明中诗人角色的变化。地火  新居自带一个贮藏室,在地下一层,被我整成了私人图书馆。  此处有公共图书馆里没有的书刊,是一部中国当代诗歌野史。  是诗人比武的战场,是牺牲
期刊
太阳很美,也很毒。  阳光下的沙滩闪烁金属般的光泽。  你手持双拐,卓然屹立于船舷上,任咸涩的海风吹拂你狂放不羁的头发。  沙是苦的,泪是苦的。  饱尝了世间的悲欢炎凉,你学会了含泪歌唱。  海水是腥的,鲜血是腥的。  你深深知道,人生就的血肉之躯,必须以钢铁般强硬的意念支撑。  体验了杜鹃啼血的悲愤,目睹了海鸥搏击的壮烈,你不再属于容易冲动的年龄,你深深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期刊
癡情而执着的爱。与山相伴,将忠诚刻在内心,伴随岁月风雨,伫立成千万年的坚守,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修炼成佛的秉性。  裸露身心,倾听涛声鸟语,沐浴日月轮回的记忆里,呈现纯净圣洁的灵魂。  山风吹过季节的冷暖,花开花谢日子的枯荣。看溪水奔流轻快的脚步,听鸟唱飞过林中的远景。闻兽迹踏过迷茫的山谷,鹰翅划过山顶的悬崖。  意志如钢铁般坚硬,沉浸大山的怀抱,比钢铁更永久的是不曾锈蚀的纯净自身。  紧倚大山的山
期刊
祖母的屋前  祖母有了新家,就在村口不遠的山头上。  我每年都去探望她。她却总是躲在屋里,只愿与我梦中相见。我曾试图尾随,希望一路收拾她的足迹。如雨挥洒的泪水,已将她的脚印洗刷得杳无踪迹,无以寻觅。  岁月催人老,也催绿祖母的家。屋前屋后绿的是树,床沿绿的是草。她用满目的春绿遮阳挡雨,心静如莲。  每次过来,我都会带着酒。酒中盛满浓烈香醇的语言。科技日新月异,我曾给她带去一部纸手机,但阴阳的距离虽
期刊
这一天  我瞌去昨天,这血的印章,  像急坠的浮云,汇成阳光之剑,切开雾霾。  翠鸟的翅膀,自东向西,伸向远方。  这是宿命。  三月,在一张纸上瞬间变薄。  所有完美或不完美的碎片,越过了理性的誉美,或匍匐,或侧身,循入一阙词,  安静而璀璨。  多年以后,当我回望,那些止去的波澜,与坍塌的事物,以消隐的方式复活。  世界寂静,而万物,吐绿。救赎  必须准备祷词,为时间作一场法事。并以倒叙的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