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俏 龙舟闹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杨无咎 《齐天乐》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邪避凶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防止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插艾草、戴五彩绳等。
  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赛龙舟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最热闹的节目就是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大夫。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里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描写了这个景象:“……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划龙舟时还有其它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划龙舟时,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达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避邪驱瘟,吉祥如意——佩戴香囊
  香囊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来装小物品,也可作装饰之用,不仅样式多样,而且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香囊内填充有艾叶等中草药香料,可以驱蚊杀菌,有益健康。款式多样,有如意、元宝、彩丝缠粽、寿桃等,这些形象都具有吉利瑞祥的意义。
  端午节时,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打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色御恶气,祈福求寿——戴五彩绳
  早在东汉应劭的《风俗演义》中就有记载说把五色丝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
  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五色丝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祛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民俗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求福的需要。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儿童用五色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
  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小秘密,埋藏着,有的是幸福,有的是痛苦,说出来,是一种解脱,是一种释然。  嗨,大家好!我是树洞怪,是你们的新朋友!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碰见一些不好向父母、同学、老师诉说的事情,但是不说出来又很难受,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倾诉对象,这个倾诉对象能不厌其烦地听你诉说烦恼、小秘密……而且还能替你保守秘密!  我,就是来充当这个倾诉对象的!  故事作文编辑部的大朋友已经正式邀请我成为
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国民众最为广泛的年俗文化观赏品和吉祥挂图。我国民间在历史上创造的大量经典性年画作品,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馥郁气息,成为中国一些地域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
作者简介:  吕宗军,1961年生,字天童,号老藤斋主人。山东临沂人,师至郭子绪、宋唯原,曾得于希宁一代大师的亲授。    画家吕宗军,又号老藤斋主人,其家院中自植一株十年之紫藤,故以名之。善书,气格类颜体之雄放,韵致效思翁之淡雅,八六年书作获全国大奖。亦擅制陶,泥条盘筑之工艺久已失传,而吕宗军苦思孤诣,得其法,其仿古之作,为当今一绝,名家亦莫辨真伪。好斗蟋蟀,每至时节,辄关门闭户,非同好此趣者不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品牌,推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深入开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工程建设,坚持将“双新”工作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大督查事项,纳入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相继下发了《关于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的通知》、《关于创建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县的意见》、《关于全县23家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成员
9月1日至3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2010年“人口文化讲座及通讯报道业务培训班”在太仓市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cTc)举办。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司长金小桃、宣教司副司长石海龙、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奉雯,江苏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于洪军、太仓市副市长周文彬、《青春期健康》杂志社执行社长曹献民及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主任太仓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朱英等出席开班仪式。  来自全国18个
甘棠镇高度重视提高计生母亲科技文化素质,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农家书屋、科技培训班等阵地,以幸福工程救助户为主体,以点带面,对农村妇女进行大规模的农技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甘棠镇位于湖南省双峰县西陲,是遐尔闻名的中药材名镇。药材基地属于山斗,境内石山石海,每逢四月,牡丹、芍药竟相开放,奇山异石间药花吐艳,山上山下,五颜六色的鲜花相映生辉。在这片偏僻而贫瘠的土地上,有一支常年活跃在石间地头,
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更闻名天下。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后,再将一块一块的豆腐钻孔,灌辣椒油。吃起来辣味十足,臭香浓郁,颇受赞赏,也因此,“火宫殿”的臭豆腐的名声传出了湘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黄山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