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的学问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需要喝8杯水基本靠谱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是——人的身体大约60%是水。水或许是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相对于缺食物,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要短得多。
  对于喝水,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核心的三個是: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水?喝什么水?
  “喝什么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另外的文章来详细讲解。这里,我们来梳理一下“该喝多少水”和“什么时候喝水”。
  每天需要喝8杯水吗
  人之所以要喝水,是因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散失水。呼吸、出汗、大小便、吐唾沫,都会散失一部分水。为了让身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正常进行,我们需要补足这些水——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避免身体“脱水”。
  问题似乎很简单:身体失去多少水,我们就需要补充多少水。但我们每天到底会失去多少呢?不同机构总结出来的数字不同,美国的共识是男性每天3.7升、女性每天2.7升。
  假设食物可以提供20%的水,那么剩下的需要从饮料中摄取的水大概是男性每天3升、女性每天2.2升。
  这个量并不特指纯水,也包括牛奶、果汁、咖啡、茶水以及可乐等饮料。社会上流传的“每天要喝8杯水”(美国的“杯”是标准计量单位,一杯有8盎司大约240毫升),大约有1.9升,基本上接近这个范围。梅奥医学中心指出,“每天8杯水”,只是一个易于记忆方便传播的说法,并不能理解为必须喝8杯水。多数人只要在渴的时候喝水或者饮料,就可以避免身体脱水——有的人少喝一些也没有问题,而有的人则需要喝得更多。
  中国的推荐标准比美国的要低一些。总的推荐摄入量为2700~3000毫升,其中食物可以提供一小半,直接喝的水大概还需要1500~1700毫升——按照中国人通常用的水杯,大约是7到8杯。
  实际上,如果你吃的蔬菜、水果、粥、汤比较多,那么从食物中获得的水就会多,需要喝的水就会少一些;反之,如果吃的主要是油炸和烘焙类食品,食物提供的水就比较少,需要喝的水就要多一些。
  什么情况下要多喝水
  前文所说的“推荐摄入量”,是针对一般的情况。人体对水的需求,还跟个人的体重、健康状况、活动状况和所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喝更多的水。
  运动会导致出汗而失水。喝水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水分,避免出现脱水,所以推荐运动前、运动间隙和运动后都要喝水。如果运动剧烈而且持续一个小时以上,那么不仅失水厉害,还会从汗中失去大量电解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喝下大量纯水,就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和低血糖,所以应该喝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是指提供电解质和糖的饮料,并不是指含有咖啡因等成分、能刺激运动的能量饮料。
  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体脱水会很严重,需要大量喝水。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也应该多喝水帮助身体降温。
  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脱水比较厉害,也需要喝更多的水。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比如结石、痛风的人,也需要喝更多的水来降低结石成分的浓度,或者帮助排出尿酸。
  避免脱水对孕妇健康也很重要,产妇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就更需要充足的水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下属的“妇女健康办公室”的推荐是:孕期妇女每天喝水2.4升(美国的10杯),哺乳妇女每天3.1升(13杯)。
  晨起该喝什么水
  喝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体内水的平衡,避免脱水。只要不脱水,那么喝得多点或者喝得少点也没啥问题。那么,如何判断身体“缺水”了呢?
  一种情况是感到口渴了。另一种是尿液颜色过深,正常尿液的颜色应该是无色到浅黄色,如果颜色过深,就说明体内的水不足了。
  有很多“养生法”都说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水,可以“排出睡眠时产生的毒素”,否则会沉积下来危害健康。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在睡眠中,人体并不会产生毒素。而正常代谢产生的副产物,比如尿素、氨等,会随着常规的生理功能排出。喝这一杯水,不会排毒;不喝这杯水,也不会积累毒素。
  但是,早晨起来喝一杯水也没有什么坏处,或者说有一些好处。经过一个夜晚的睡眠,呼吸和出汗会排出相当一部分水分。早晨起来喝一杯水,及时补充了这些水分,有利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但如果不喜欢起床就喝,等到晚一些时候,比如早餐的时候再来喝水、喝奶或者喝果汁,也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有人喜欢在这一杯水中加入蜂蜜、红糖或盐,期望获得养生功效。实际上,加了糖或盐,是不利于健康的。
  还有人纠结这杯水该是开水、温水、凉开水还是凉水。其实这都不重要,不管是什么温度,喝到肚子里之后都没啥区别。只要喝了觉得舒服,就可以了。
其他文献
中世纪的人类面对瘟疫,基本上是用芳香类植物挽救生命的。1347年至1353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也就是后来史书让记载的黑死病,人们把它称作“上帝之鞭”,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因为这场瘟疫丧生。后来人们将迷迭香、乳香、沉香、熏衣草、苦艾、月桂、丁香等香料投入火中,让香料熏燃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才有效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在瘟疫盛行的年代里,英国有一个叫伯克勒斯伯的小镇,因为盛产熏衣草,也是当时熏衣草
期刊
“其实,没别的,就是心里的爱,对儿子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爱。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家愿意倾尽所有。”如果没有嫁给辛文林,王玉杰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景象:一家三口在黄昏时惬意地散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不是在24个春秋里苦苦守望着,期盼“瓷娃娃”儿子和下肢瘫痪的丈夫平安健康。不过,如果一切能重新来过,她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久前,笔者走近黑龙江省首个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的王玉杰一家,感受一家人
期刊
陆游说:“世上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能和胃补脾,且极易消化。秋季人们常会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若在煮粥时加入梨、菊花、芝麻等食药俱佳之品,则可收到良好的润肺防煤效果。  梨粥 梨子2只,洗净后带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与水煮粥。梨具有良好的润煤作用,用之煮粥,适宜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眼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者常食。  菊花粥菊花50克,粳
期刊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  1.长期性。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伴随患者终生。  2.复杂性。涉及多个学科,医学、理学、工程学;患者的疾病比较复杂,多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的功能障碍也比较复杂,包括运动、感觉、情绪、认知、言语、吞咽、大小便、日常生活能力、心肺功能等。  多数患者病情趋向加重。由于患者多为老年,身体逐渐衰老,各种老年病逐渐加重,再次脑卒中的几率很大。  脑卒中患者
期刊
印象中,脂肪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形影不离,而且专门摧毁婀娜身姿。不健康的它被许多人视为大敌,大呼“拒绝高脂”,力行“低脂膳食”,甚至忍饥挨饿以求降脂。事实上,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一样,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和基本营养素之一,有储存能量、保温,保护重要器官,维持细胞膜、皮肤和激素的正常运作等功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是不科学的。高脂不可取,过分强调低脂也可能诱发疾病。    被误解的脂肪  
期刊
“秋风响,蟹脚痒。”丹桂飘香、菊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河蟹上市的时候。螃蟹样子很独特。“身着铁甲衣,脚爪如箭支”,怪状奇形,横行无忌,在不了解其底细前,要想吃它确实需要有些胆量。难怪鲁迅先生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  螃蟹味美,古人称河蟹为“含黄伯”,认为“四方美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现代研究认为,蟹肉之所以鲜美无比,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谷氨酸钠。螃蟹营养价值也很高,据测
期刊
与单纯的胆结石相比,用腹腔镜处理发炎的胆囊,没那么容易,不过,手术还是顺利结束。病人的疼痛在手术后得到缓解,手术的第二天,她甚至自嘲:“早知道手术效果那么好,我就不用忍那么久了。”  出院前一天,手术后送检的胆囊病理报告显示,竟然是胆囊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形态更显示是恶性度极高的类型,可以预见疾病的进程与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都会相当快。  临床上,胆囊癌的发生率不高,而且症状不明显,有一部分的胆囊癌是病
期刊
新闻回放    2010年7月22日晚22时左右,郑州市街头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位“墨镜女”开着红色马自达3次冲进广场追轧在此乘凉的农民工,在第4次返回时,与警方在公路上演了疯狂飙车,最终逃之夭夭。  一时间,“墨镜女”是何方妖魔,如此残忍,让人们义愤填膺。然而,追踪报道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位戴着墨镜、驾车冲向农民工的女子本性善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曾赶赴四川灾区,向受灾群众捐助了1
期刊
草本植物里,黄芪的身姿实在特别,看一眼再不会忘记。  五六月,在华北、东北、西北、内蒙古的山坡处处可见。高大的草本,近两米的身材,既不魁梧也不臃肿。棕黄色的主枝直立向上,清朗秀美。小小的叶片排队一样整齐地站在细细的枝条上,叶片两面有白色细细的茸毛,像羽毛一样飘逸。金黄色的花骨朵一串串挂在叶子旁边,花瓣大而低垂,像古代王孙公子金色的环佩。微风吹来,看它羽臂轻摇,环佩摆动,俨然一位风度翩翩、倜傥风流的
期刊
闲来无事,翻一本叫做《微笑·禅》的小书。书中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生活本来很简单。”  生活本来很简单。一缕暖阳,一片晴空,一箪食,一瓢饮,就足够了。  生活本來很简单。粥有粥道,菜有菜香,肉有肉味。一碗粥里有米粒的馨香,一棵菜里有生命的张扬,一块肉里有富裕的芬芳。  生活本来很简单。早出耕耘,种豆南山。午间小憩,采菊东篱。月下独酌,花下酣眠。  生活本来很简单。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