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意外的疾病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单纯的胆结石相比,用腹腔镜处理发炎的胆囊,没那么容易,不过,手术还是顺利结束。病人的疼痛在手术后得到缓解,手术的第二天,她甚至自嘲:“早知道手术效果那么好,我就不用忍那么久了。”
  出院前一天,手术后送检的胆囊病理报告显示,竟然是胆囊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形态更显示是恶性度极高的类型,可以预见疾病的进程与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都会相当快。
  临床上,胆囊癌的发生率不高,而且症状不明显,有一部分的胆囊癌是病人因为其他的原因进行手术,在手术后的化验时意外发现,即所谓的“偶然发现的胆囊癌”。若按照正常的治疗流程,遇到预期外的胆囊癌时,应该进行第二次手术,用开腹的方式,将胆囊附近的淋巴结廓清,切除與胆囊接邻的部分肝脏,以达到根除肿瘤的目标。
  我很委婉地告诉病人的儿子,这件令人意外的事。果不其然,他完全不能接受,并且拒绝我接下来的一切建议,决定带母亲去其他医院就诊。
  我可以理解这个意外对家属与病人本人的打击,对于对方激动与接近于不客气的口吻,没有太在意。
  他问了我一连串的问题:
  “第二次手术会好吗?可以再活多久?
  “不手术可以吗?有没有别的治疗方式?
  “不手术,只用药物治疗,有用吗?
  “是不是手术没做好造成的?早知道当初就不手术了。”
  面对前三个问题,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没有答案。对于一个恶性程度如此高的肿瘤,治疗的成效,谁也没有把握,我只知道,治疗绝对比不治疗好。
  倒是最后一个问题,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手术本身不会造成肿瘤,事实上,有一部分肿瘤是意外发现的,这才是所有手术后的切除组织都需要病理化验的原因。如果当初不手术,现在连自己有肿瘤都不知道。别说肿瘤,不手术的话,她可能连胆囊炎这一关都熬不过去。”
  我明白,这样的结果,对医生、病人与家属,都是一个大意外。
  在复印病历与影像之后,他们最终办理了出院手续。可以料想,她不会再回来就诊。
  临走前,我还听见病人嘴里嘟囔着:“不来医院没事,一看医生就有事……”虽然如此,离院前,我还是对他们说:“治疗的结果不如预期,对此,我感到很遗憾。不管未来在哪里治疗,我都衷心希望你的母亲能够顺利痊愈。”
  这个病人的治疗,从意外开始,也在意外中结束。
  由于病人不曾再回门诊来复查,一段时间之后,我忘了这件事。
  直到有一天,她再度被送回急诊室,全身的水肿与黄疸,几乎让我认不出她就是当初那位病人。与当时出院的状况相比,她简直判若两人。原来,她儿子带着她,看遍各大医院,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建议手术把肿瘤清干净。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无法保证手术后的预期效果,某家医学中心的肿瘤科甚至直接告诉她,来日无多。
  最后,她选择寻求传统医疗协助,希望通过偏方与草药来延长寿命。
  结果,偏方的效果不如预期,病人病情急转直下。不得已,家属只好将她再送回我们急诊室,于是,她又成为我的病人。
  再一次CT,看到的图像不出所料。不断往外蔓延的肿瘤,与四处扩散的淋巴结,一口一口啃蚀着她的生命,胆管遭到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解释了她目前的黄疸;被肿瘤压扁的十二指肠,说明了她现在吃什么吐什么的病况原因。
  病人的儿子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听我的建议:“医生,拜托你,救救我妈,对于之前不相信你,我感到很抱歉,现在,我们想尽快手术。当初我们原本以为简单地胆囊切除后,就能顺利出院,没想到病情突然转变成恶性肿瘤,一时之间才无法接受。”
  我可以理解他口中的意外,也很想再帮他们多做点什么,疾病进展之快速,让我也爱莫能助。
  面对一个扩张如此之快的肿瘤,手术的黄金时期已过,现在的治疗只能趋向保守。先用引流的方式解决因为胆管被阻塞而造成的黄疸问题;放个十二指肠支架,让病人可以吃点东西;最后一步是会诊肿瘤科,看看还有没有适合她的化疗药物,说不定还可以延续几个月的寿命。
  之后,病人被转到肿瘤科病房,化疗的效果依然抵挡不了肿瘤的侵袭。
  几个星期后,我在电梯里遇到合作的肿瘤科医生,听到他说病人已在前几天过世。整个疾病,从意外发现到病人临终,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迅速得令人措手不及。
  回顾这位病人的遭遇,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老人不愿意进医院、不愿意看医生。如果不是这个意外发现的肿瘤,她可能还开开心心地活着,最后可能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事实上,她意外发现了这个治不好的肿瘤,与其最后这几个月饱受心理与生理的煎熬,或许宁可选择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年轻一辈为表示孝心,常会劝自己的长辈,要定期做健康检查,若有疾病,才能早点发现、尽早治疗。老人的观念常停留在“不检查没事,一检查就出事”的鸵鸟心态。他们怕的就是遇到意外,在自以为健康的身体上,发现某些意外的疾病。
  生病是一种意外,外伤也是一种意外。我们总是在充满意外的人生里,遭遇意外。面对意外,弱者往往被击倒,强者却战而胜之。
其他文献
不久前,38岁的吕某在足浴店拔罐,背部被“拔”成深Ⅱ度烧伤。背上15个罐,其中8个扣罐处烧伤。这条新闻被不断转载,网友们纷纷投票表示“愤怒”,有人评论说:“洗浴中心、足疗店、美容理发店等无牌经营拔罐、刮痧的多了去了!一个个所谓的‘技师’简单一培训就‘上岗’了,不知多少人吃了这种苦呢!”  拔火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在科技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和一些民间疗法又成了人们养生保健的
期刊
前一阵子,我听了一位中医老师的几堂课,老师说了一些关于疾病的观点,使我深受启发,感触良多。他提到,是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生病了。  这话怎么解释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周围很多人是不是先在体检中被确诊有“三高”这个结果,然后回去后才有症状的?  老师说,就拿血压来讲,人每天的血压值可能有几十种结果,那么究竟哪个血压才是你真正的血压值呢?为什么就要认定在医院测量的血压代表了你所有的血压状态?  所谓的血
期刊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癌是一种“状态”。  癌症不是外来的,不是人家给你移植过来一个你就长癌了,一定是自身细胞产生的。一个癌细胞发展到10亿个癌细胞,需经过漫长的10到15年甚至20年,这个阶段是一个状态。这个状态是什么情况呢?是机体阴阳失调、五脏六腑失衡的这么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下出现了什么?出现了气滞血瘀痰凝的这么一个情况。机体由于平衡失调,自身的气血变成了恶气恶血。  基于这种认识,要治疗癌症,就
期刊
我父亲、我母亲、我哥哥和我的心脏都有问题,这个就像埋藏在我的家庭中的一颗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我非常害怕心脏病发作.我想,锻炼也许能使我的心脏走向康复.因此,我成
期刊
中世纪的人类面对瘟疫,基本上是用芳香类植物挽救生命的。1347年至1353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也就是后来史书让记载的黑死病,人们把它称作“上帝之鞭”,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因为这场瘟疫丧生。后来人们将迷迭香、乳香、沉香、熏衣草、苦艾、月桂、丁香等香料投入火中,让香料熏燃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才有效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在瘟疫盛行的年代里,英国有一个叫伯克勒斯伯的小镇,因为盛产熏衣草,也是当时熏衣草
期刊
“其实,没别的,就是心里的爱,对儿子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爱。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家愿意倾尽所有。”如果没有嫁给辛文林,王玉杰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景象:一家三口在黄昏时惬意地散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不是在24个春秋里苦苦守望着,期盼“瓷娃娃”儿子和下肢瘫痪的丈夫平安健康。不过,如果一切能重新来过,她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久前,笔者走近黑龙江省首个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的王玉杰一家,感受一家人
期刊
陆游说:“世上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能和胃补脾,且极易消化。秋季人们常会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若在煮粥时加入梨、菊花、芝麻等食药俱佳之品,则可收到良好的润肺防煤效果。  梨粥 梨子2只,洗净后带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与水煮粥。梨具有良好的润煤作用,用之煮粥,适宜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眼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者常食。  菊花粥菊花50克,粳
期刊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  1.长期性。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伴随患者终生。  2.复杂性。涉及多个学科,医学、理学、工程学;患者的疾病比较复杂,多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的功能障碍也比较复杂,包括运动、感觉、情绪、认知、言语、吞咽、大小便、日常生活能力、心肺功能等。  多数患者病情趋向加重。由于患者多为老年,身体逐渐衰老,各种老年病逐渐加重,再次脑卒中的几率很大。  脑卒中患者
期刊
印象中,脂肪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形影不离,而且专门摧毁婀娜身姿。不健康的它被许多人视为大敌,大呼“拒绝高脂”,力行“低脂膳食”,甚至忍饥挨饿以求降脂。事实上,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一样,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和基本营养素之一,有储存能量、保温,保护重要器官,维持细胞膜、皮肤和激素的正常运作等功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是不科学的。高脂不可取,过分强调低脂也可能诱发疾病。    被误解的脂肪  
期刊
“秋风响,蟹脚痒。”丹桂飘香、菊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河蟹上市的时候。螃蟹样子很独特。“身着铁甲衣,脚爪如箭支”,怪状奇形,横行无忌,在不了解其底细前,要想吃它确实需要有些胆量。难怪鲁迅先生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  螃蟹味美,古人称河蟹为“含黄伯”,认为“四方美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现代研究认为,蟹肉之所以鲜美无比,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谷氨酸钠。螃蟹营养价值也很高,据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