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自己做”!等2则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自己做
  家长: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做,可他又做不好,经常给我们添麻烦,真拿他没有办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老师: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需要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原来是这么回事:
  孩子是喜欢尝试独立的。扳动门上的手柄,从橱柜抽屉里拿出糖果,打开电脑开关……这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尝试。有时,孩子们能够圆满完成这种尝试,但他们也经常因为不具备所需能力或技巧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无论如何,他们希望独立解决问题的动力非常强大。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情,那是因为家长可能要急着去做别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要想最大限度地缓解这类冲突,我们可以事先告诉孩子,现在确实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等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来做。如果孩子坚持要做的事情的确非常困难,可以把那些事情分成若干部分,让孩子做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孩子还不会自己刷牙,你可以先让他自己挤牙膏,他会非常快乐地参与这些事情,并且一步步学习,直到学会自理。如果孩子所尝试的事情实在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父母就要给予耐心的指导。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难以忍受孩子吃力费时地持续做某件在他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非常有耐心,这有时会很难,因为对许多没有必要做的事情额外付出耐心、费力诱导和悉心准备是非常熬人的。但是你允许孩子独自尝试的机会越多,他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当你看到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快乐的表情,你就会理解,让孩子有机会证实自己的能力是件何等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一离开我,行为就会大不相同?
  
  家长:天天在幼儿园好像情绪不错。
  老师:他在家怎么样?
  家长:他在我们面前经常发脾气。为什么孩子一离开我,行为就会不一样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
  孩子的行为的确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他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场所。
  有时家长对孩子的体察恰恰与实际情况相反。在他们来幼儿园接孩子时,看上去孩子很快乐,似乎玩得很投入,父母以为孩子在这里玩得很愉快,但实际上,孩子很可能一直受拘束,也许他已经压抑好长时间了。也许一整天他都过得不痛快,比如,没有得到自己钟爱的玩具,受到了来自老师或者同伴的压力。当孩子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其他场所时,他们往往感到很难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这是非常自然的。这种现象常见于2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只不过是在父母出现之后才安心地玩耍一会儿,看起来情绪不错。
  如果你的孩子在与你分别一天之后看上去烦躁不安或者急切地询问何时可以回家,你不妨问问老师,你的孩子在那里的精神状况和活跃程度,尽量全面了解孩子一整天的真实情况,切实体察和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豆豆妈妈推荐(广州,编辑)  “你怎么说不重要,孩子会学的,是你怎么做。你怎么对孩子也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真正学会的,是你怎么对待自己。”近日,本刊作者树妈马瑞推出了新书《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这是一本育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秘籍。  在这本书里,树妈马瑞用近三十篇、平均阅读量逾百万的精华文章,和妈妈们一起分享亲子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不仅是她对自己多年积累、系统学习、亲身实践的育儿经验
张先生和太太带着2岁半的儿子,到公园看花展。一家人玩了一天,到了傍晚,见儿子有几声咳嗽,一开始父母还没有在意,以为他可能有点着凉了。半夜,儿子咳嗽突然加重,呼吸音很重,呼噜呼噜地喘气,感觉很难受,烦躁并开始哭闹,越哭闹呼吸越急促,父母赶忙送孩子上医院看急诊。医生说,孩子得的是支气管哮喘。张先生一家对哮喘病原先也有所耳闻,知道它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一时难以接受,“不会吧?”他们对医生的初次诊断颇有
春季湿润温暖,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有关资料表明,春季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诱因,增加食用含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儿童增强抵抗力。  如何给儿童补充维生素A呢?最直接的方法是口服维生素A。但“药补不如食补”,维生素A在动物的肝、肾以及肉类、乳类、鱼类、蛋类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如胡萝卜、番茄、红薯、菠菜、卷心菜、南瓜、紫菜等含量也较高。如让孩子多吃上述食品,同样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们熟悉的“跳水皇后”伏明霞,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大女儿梁司渝虽然刚满7岁,可已是香港的小名人了。2008年,5岁的小司渝被评为香港“超级童星”,并作为香港地区小朋友的代表,与英国小朋友互动交流。当人们得知眼前这个聪颖大方的孩子是伏明霞的女儿时,不禁纷纷赞叹她家教有方。  其实,伏明霞和许多普通的母亲一样,在女儿的教育上也曾遇到过一些困惑。她是怎样走出这些困惑的呢?    急于求成,盲目超前
一直对剪纸有着无限热情的豆丫,最近却忽然投身到了新发现的折纸书里。趁着周末有空闲,在豆丫的盛情邀请下,我跟着她一起参与了这次“大制作”。  色彩缤纷的冰淇淋和小糖块  甜筒冰淇淋和小糖块,是我们的第一个作品。外形最简单的糖块,豆丫用了韧性较好的彩纸和餐巾纸来制作。餐巾纸要反复揉搓,捏成小球放在彩纸中间,再把彩纸卷成桶装,将两边多余的地方拧住,用固体胶把缝隙黏住,防止散开。而冰淇淋要比糖块的操作简单
折疊纸张,搭出一个“纸桥”,水瓶就可以躺在上面,稳稳地不会掉。
大豆异黄醇虽然和雌激素结构相似,但生物利用率和效应天差地别,日常喝那么点儿豆浆,可背不起性早熟的锅。    最近,有朋友转给我了这样一个帖子:其中不但列举了儿童性早熟的危害,还特别强调了12大“催熟”食物的黑名单,其中包括有自磨豆浆、鸭脖,榴莲、燕窝,蟹黄等等,理由千奇百怪,关键词是“激素”“催熟剂”“燕窝酸”“动物性腺”等。  事实果真确实如此吗?  打假“催熟”食物  孩子吃点动植物的“激素”
问:龙龙5岁半了,近半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反复感冒咳嗽,做妈妈的我当然担心了。看到报纸上和论坛上在讨论腺样体肥大,我就带龙龙去医院检查,一检查他还真有这个毛病。我急得不得了,赶快上网查资料,看看该怎么治。过了一星期带他去医院检查,一查又有中耳炎。我们又一阵紧张,赶快查资料看会不会有后遗症。大人的紧张态度感染了孩子。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和孩子说什么,但一趟一趟跑医院,做检查,让孩子的情绪很紧张。这几天,龙
身后有个小“粉丝”是件很让人得意的事。你刷牙她也刷牙,你吃苹果她也吃苹果,你伸个长长的懒腰她也来个懒腰……你喜不自禁地看着她,就像看一个缩小的自己,有股自恋的幸福感……  兴致所至,我就蹲到她面前故意问:“女儿,家里你最喜欢谁呀?”她不假思索地说:“妈妈呀!”和她爸争执谁配不上谁的时候,就把她拉出来:“女儿,你说爸妈谁更漂亮啊?”她头也不抬:“妈妈呀!”气得先生在一旁吹胡子瞪眼,她还无邪地跟着我在
圆宝宝,真调皮,转来转去做游戏:蔬菜水果变变变,白天黑夜来又去。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哈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快乐大转盘”,一起来快乐转转转吧!    小班的宝宝    拿出2张白色的卡纸或者厚白纸,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分别画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圈。把一个圆圈添画成一只小兔子。注意,要把小兔子的鼻子画在圆心处;给它画一张大大的嘴巴,请爸爸妈妈帮忙把嘴巴挖空。然后,将另一个圆分成3个扇形,在每个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