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课岂能如此的教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听一老师的作文课,上课的内容是《自画像》。在课终的评议环节,老师发问最多的是:这自画像是你吗?面对老师的发问,学生一脸的茫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试图还原本堂课,以求正解。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课,题目是《我的自画像》。
  一、欣赏杜小虎自画像,学习画法
  师:你看杜小虎的自画像,哪些地方比较像呢?
  生:笑的像。
  生:穿的像。
  ……
  (学习画法,却未能动笔去画。)
  评析:此环节多了一些随意,少了一些实践,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老教师的引导发问多了一些随意,少了一些实践探究,欣赏杜小虎的画像,不仅要看画得比较像,而且要引导学生比对杜小虎,要是自己画的话,应该画什么呢?在这联系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我。可惜的是老师未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而是在“像不像”这样的毫无浅层次的问题中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要是老师说:“看了杜小虎的画像,你觉得该怎样画自己呢?可以拿笔画一画。”这样的探究实践,可为后文的表达,练笔埋下伏笔,精彩将不期而至。
  二、学习例文“读一读”
  杜小虎小朋友不仅给自己画了像,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的自画像》。读一读例文,想一想杜小虎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从中看出了什么呢?
  生:杜小虎介绍了自己喜欢笑,喜欢运动。
  生:介绍了他爱看书。
  生:从中看出他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师:爱看书的孩子真让人喜爱。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杜小虎一样的爱看书。
  读了例文,你觉得应该向杜小虎学习什么呢?
  生:学习他的开朗。
  生:学习他的爱运动,开运动。
  ……
  评析:此环节多了一些分析,少了一些品味。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杜小虎同学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表述自我的,而不是在泛泛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老师习惯性地发问把学生引向了思考的边缘。我究竟该向杜小虎学习什么呢?假话、空话、套话充斥其中:学习他的爱学习,爱运动……学习一切在老师眼中认为优秀的品质。老师无形之中的推崇,学生会一味迎合老师的这种喜好。创新已经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模仿,缺乏真实的自我。对于如何去引导学生表达乐于表达,如何去品味语言文字,老师关注得不够。
  三、继续范文欣赏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两篇习作,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
  老师范读了两篇优秀习作。
  我们应该从以上两篇习作中学习点什么呢?
  ……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范读的例文,写写自己……
  评析:此环节多了一些无形限制,少了一些自主创作。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较大的写作空间,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过多的范文引路,无形之中将束缚学生的思维。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可学生却被过多的范文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忘却了自我,创新变成了低级的模仿。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爱上习作呢?
  四、学生习作相互交流。
  一学生站起来交流,俨然成了第二个杜小虎。
  师:你看你胖胖的,啥时变成爱学习的呢?模仿都不会。
  还有谁来?
  生: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平时乐于助人……
  师:写得还不错。你平时乐于助人吗?
  学生不语。
  ……
  学生的自画像基本不能真实反映自己。
  评析:此环节少了一些引导、宽容,多了一些急躁、指责。针对学生的发言,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特别是学生内心渴求进步,这种向往美好的心愿是值得肯定,老师一定要善于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如何引导学生去写出真实的自我?在错误面前,老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在包容中反思,在耐心中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在学生对照自己的过程中慢慢地去纠正。这样学生写作的航向才会慢慢地纠正。一味的指责,让学生无地自容,对习作的热爱之情荡然无存,长此以往,又怎能写好习作呢?
  习作应该源于学生热爱的生活,习作也应该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流露。这样的习作才会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彰显生命的力量,并体现自我的创造性。如何使学生的习作言而由衷、真情流露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老师除了要呵护鼓励外,更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产生真情实感,以我手写我心。同时,告诉他们,习作并不是神秘的,并不困难,就是说话,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怎样想就怎样说,把它看成一件寻常的事。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提供实践的机会,让每一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努力使学生形成健康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看待人生,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和培养下,形成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具有了健康而丰富的生活情感,才有可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是对时代有贡献的人,才有可能是具有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
  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内心丰富的世界,让学生用童真、童趣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世界。教师俯下身子去欣赏、倾听、点拨,方能发现一个个真实、有趣而又有思想的,乐于表达、乐于动笔的学生,方能师生一同走进习作的春天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情感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学生如何学,而已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过程,探讨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在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是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穆龙套金矿床,以其独特的产出条件和巨大储量,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笔者经过多年对中国新疆西南天山地区的地质调研工作,确认了中国首例穆龙套型金矿床——萨瓦亚
摘 要: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目前新课程倡导的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对自主学习的意义及实践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 实践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以全新的角度要求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在中学化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实验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它往往又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刚走上讲台不久的年轻老师。实验课教学管理的好坏,在教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强弱。在安全方面更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参加工作的五年里,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开始的班上乱作一团,到现在的整个班级井井有条,我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从学习实验守则入手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新课标倡导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领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设疑启思,引发创新;深入观察,培养创新;改革实验,探索创新;实践锻炼,主动创新。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学
摘 要: 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缺乏态度、方法、价值、责任、情感等人文内涵教育,导致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消失,道德滑坡,难以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关键词: 化学教学 人文精神 创造性 人才观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哪些方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但总的来讲,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有高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