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做个“懒”妈妈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吐了一肚子的苦水,都是关于上一年级女儿的作业问题的。
  朋友年近四十才生了女儿,一来望女成凤,二来女儿从小被娇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脾气也不太好。朋友说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后,从不自觉做作业,总是要提醒很多次才不情愿地去写,写不了一会儿又说不会。有时不想写,就会找借口说“好累”“好困”,但一停下来又想玩儿,一回到床上又不睡。道理讲过了,甚至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都没有用。
  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分析一下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再出对策,而不是一味地逼着孩子做作业。问题孩子往往来自问题家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朋友及家人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此,我给朋友提了个建议:你管得太多了,从今以后,你只管做个“懒”妈妈!
  接着,我跟朋友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识字量少,布置作业时,老师会教他们读一两遍题目,但回家后孩子会忘记很多字。这时,你只能教她读题目,不能教她做。一年级的作业大多非常简单,只要能明白题目,基本上都会做。当然,如果发现题目较复杂,家长可以给孩子简单分析一下,让孩子回忆老师是怎么教的,并告诉孩子:由于妈妈没有去学校上课,所以不会做!让孩子一是听你分析、学着做;二是第二天回学校问老师,反正家长不会做。为什么不能手把手地教孩子写作业?一来孩子会有依赖心理,反正回来家长会教的,上课就不用专心听讲了;二来家长的思维、方法肯定与老师教的有所不同,会误导孩子。教学的事让老师来做,家长只需要每天放学后,问问孩子在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比如,今天学到了什么、写字得了多少分、举了几次手、回答了几次问题、同学们怎么样,等等。如果有不开心的事也要向爸妈说说,爸妈和老师都会帮你。
  孩子爱玩是正常的,但要求做完作业才能玩,也可以跟孩子规定先玩15分钟再做作业,等作业都做完了才可以继续玩。遇到孩子做作业磨蹭,你可以跟她算算:如果从7:30开始做作业,45分钟做完,到9点睡觉的话,就有45分钟可以玩;60分钟做完的话,就只剩下30分钟玩了。孩子最喜欢算计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做完作业后,家长也不要帮她检查作业,要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做得对的要及时表扬,即使做错了,也要鼓励孩子多看题目并进行改正。另外,规定孩子必须在9点前做完作业,没做完超过时间了也不能做!如果孩子第二天没交作业,老师会批评她,孩子试一两次就不敢了。因为她有一个集体竞争环境,除了极个别学生,绝大部分學生都不希望被同学取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总会说“老师说一句,顶得上家长说十句”的缘由了。
  有时老师布置了作业,孩子会忘记带作业回家,或者欺骗家长说没有家庭作业。如果刚开学不久,属正常情况,多督促她带作业回家就行了,还可以让老师多关照一下、提醒她,或者请附近的同学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把作业带回家并按时完成,这是一个好学生的表现,如果孩子一个星期都能记得带回来,要夸张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如果表现不够好,要向孩子提出建议,并私下多和老师沟通,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朋友家的孩子由于以前没培养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改变的,有时即使孩子改变了,让家长刚看到点希望,但马上又会有反复。教育孩子首先需要的是耐心,绝对不能干着急,还需要及时巩固“劳动发展成果”。所以,一定坚持做一个冷眼旁观、心如明镜的“懒”妈妈。
  (责编  宋行军)
其他文献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地实施,陆续传来线上及线下学科机构转型的消息。困扰家长们许久的“拼爹式补习”“天价培训班”“巨额补课费”终于偃旗息鼓。但部分对补习班抱有依赖心理的家长,又开始担心自己没时间、精力、能力辅导孩子,孩子一旦不再进行线上或线下补习,好不容易有点儿起色的学习成绩又会一落千丈,到时候孩子越来越跟不上,最后为孩子费尽心思想办法补救的,还得是家长。  其实,“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
期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这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举措。可是,一些家长却因为《“双减”意见》的发布而慌了手脚,因为他们一直习惯于由培訓班来代替自己管孩子,自己仿佛失去了陪伴孩子的能力。  回归家庭。从一些家长来咨询时的陈述中我发现,他们当父母十多年来,和孩
期刊
从一份调查报告谈起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一时间,该政策迅速引发了相关各方的热议。  就此,《中国教育报》于近期针对“教育培训”话题做了一份市场调查,目前已经有将近7万人参与。首先,参与调查者的子女小学学段(52%)和初中学段(23%),总人数达到75%。这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家
期刊
补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第四点第14条指出:“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双减”意见》同时强调:“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
期刊
在全力逐梦的旅途中,生活给予每个孩子的感受与记忆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终究会成为普通人,但是普通人的价值就是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每一个当下。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抱着“唯愿孩子健康成长,其他别无所求”的想法;等孩子上了学,又开始怀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眼见孩子考上了很普通的高中,家长们于是不胜唏嘘:前半生都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孩子斗”中消磨,最终不得不接受孩子
期刊
提升生命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发布的目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研究者,我对该意见的发布拍手叫好,这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教育的出发点是保护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成全孩子全面发展。“双减”之下,家长
期刊
手机闹钟的铃声大作,我猛地从睡梦中醒来,睡眼朦胧地穿衣服、下床,走出房间后,听到书房传来打印东西的响声。今天是周六,难得妈妈没有催我赶快吃好早餐去上补习班,这都是拜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所赐,真恨自己没有晚生几年,那样就不会从小受上补习班的罪了,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  从小,妈妈总说我笨,没有遗传她和爸爸的聪明才智,数理化成绩太差,想当年她在大学里可是连续四年拿奖学金的。在父母双学霸“光环”的照
期刊
语言是有力量的,多用一些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相信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儿子游游在班上年龄最小,生理、智力发育比其他孩子明显落后,他的功课经常跟不上,尤其是数学,简单的一道计算题教他很多遍还是做错,看着他每晚慢吞吞做作业到十点多,我越来越没耐心,言语里也充满了负能量。  那天,他做一会儿作业就东张西望,我不高兴地喊道:“游游,快写作业,再拖作业又写不完了。”  “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做。”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