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次氯酸钠补加氯设备在二次供水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中,由于存在管道或水池(箱)内水体滞留时间较长等因素,容易造成管网末梢余氯浓度不达标或微生物滋生等水质安全问题。基于此,将智能型次氯酸钠发生器用于二次供水生活饮用水补加氯,并分析了补加氯的控制方式、效果和运行成本。此系统采用高、低位水箱进口端联合补加氯方式,当水箱出口端余氯含量低于0.2 mg/L时,智能型次氯酸钠发生器根据水箱水量按需制备次氯酸钠,并进行自动稀释投加。结果表明,该设备用于二次供水系统补加氯时,控制简单,管网末梢余氯稳定,提高了供水安全性。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耐药菌的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因为过度使用抗生素,全球每年有接近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除此之外,80%的细菌感染都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生物膜的形成进一步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然而,自1940年至1960年抗生素研究的黄金时代以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更长的时间、更高的成本和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努力探索新型抗菌聚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患者胆汁酸(bile acid, BA)谱的变化,分析BA谱成分与DKD的相互联系。方法 对80例T2DM患者进行BA谱检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患
背景 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目的 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方法 首先构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包含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患者分级管理流程、多学科管理团队及其诊治分工,然后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流程,并完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老年糖尿病患者235例,采用中文版老年人口腔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OHAI)评估其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 2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GOHAI评分为(42.86±5.71)分,处于中低水平;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家
<正>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两个核心角色,建构出什么样的协作关系,最终决定带给子女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当前的家庭教育现实看,不少家庭教育问题根源于父母协作关系的薄弱甚至缺失。但是,让这个问题更复杂的情况是今天的父母常常不会也不能随便按“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传统行事,且父母双方即使愿意投入家庭教育中也未必能够相互协作,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协作关系建设有着
期刊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医疗污水中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2020年8—9月,采集杭州市某传染病医院污水,对污水过滤富集并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经PCR扩增检测医疗机构污水中微生物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 该传染病医院医疗污水总余氯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从医疗污水中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IMP-1、Ⅰ类整合子基因intI1
<正>《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写的一部散文集,书里对杭州一带的山水、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名胜古迹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书中对西湖有这样的描述:“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西湖到底有什么魔力,让神仙都流连忘返呢?西湖之美,春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乱花浅草,新燕春泥。“苏堤春晓”指的是苏堤上的六座桥以及寒冬过后堤上花草报春的美妙景色。
期刊
目的 研究四川省藏族及汉族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和粪便胆汁酸的差异,为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改善肥胖积累资料。方法 调查四川省红原藏族居民和成都汉族居民的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样本。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使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纳入114名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藏汉肥胖组(BMI≥28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测定肠道菌群16S rRN
<正>在国内,某集团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重要发起者,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土化合作,推动国内制造向“智”造升级。在智慧物流赋能“工业4.0”道路上,德马泰克连续两次与该集团强强联合,以全自动和高密集智能物流系统,准确实现汽车原材料和生产线无缝对接。这是德马泰克国内深耕制造业二十余年的努力见证,更是两家百年名企同力驱动国内汽车产业“智”造转型的可靠基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