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DVT)孕产妇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00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23例围生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产妇的DVT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均存在患肢疼痛、肿胀、以及压痛感等症状,其中6例发生于妊娠期,妊娠时间为5-32周,平均(14.6±1.8)周;17例发生在产褥期,12例为剖宫产后,5例为阴道分娩,时间为产后的3-32d,其中13例在3d以上,平均(22.8±2.6)d。产褥期比例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19例发生部位为左下肢,4例为右下肢。静脉部位:2例胫后靜脉,2例大隐静脉,2例腘静脉,3例股静脉,14例髂外静脉。合并症:13例产后出血,5例出现子痫前期,3例为双胎妊娠,8例为复发性流产。所有患者均由彩超确诊。辅助检查:少部分患者出现APTT与PT异常,21例患者的D-二聚体成阳性,23例患者均采用经尿激酶抗凝法治疗。其中2例患者通过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的方式成功将血栓取出,另外21例患者均通过溶栓疗法成功治疗。结论:DVT患者主要以疼痛、发热为临床症状,DVT多发于产褥期,且剖宫产的发生率大于阴道分娩,卧床时间超过3d,妊娠合并症等均为DVT的危险因素。总之,及早诊断对于治疗DVT具有重要意义,静脉彩超与D-二聚体是DVT的有效诊断手段,采用抗凝与溶栓对于DVT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11-02
  孕产妇在围生期中,因胎儿的生长会加重孕产妇的身心负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现DVT等并发症的风险【1】。DVT是危险孕产妇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分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选取近十年来收治于我院的23例围生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产妇的DVT的临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23例围生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40岁,平均(26.8±2.4)岁。其中初产妇9例(39.13%),经产妇14例(60.87%),所有患者均满足DVT临床诊断指标。纳入条件:妊娠期以及产褥期妇女,且临床相关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均排除下肢外伤及感染等因素造成的DVT病例。
  1.2方法
  从200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23例围生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产妇的DVT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特征。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存在患肢疼痛、肿胀、以及压痛感等症状,其中6例发生于妊娠期(26.09%),妊娠时间为5-32周,平均(14.6±1.8)周;17例发生在产褥期(73.81%),12例为剖宫产后,5例为阴道分娩,时间为产后的3-32d,其中13例在3d以上,平均(22.8±2.6)d,产褥期比例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具体数据及所占比例见表1。
  19例发生部位为左下肢,4例为右下肢。静脉部位:2例胫后静脉,2例大隐静脉,2例腘静脉,3例股静脉,14例髂外静脉,具体所占比例情况见表2。
  所有患者均由彩超确诊。辅助检查结果显示少部分患者出现APTT与PT异常,21例患者的D-二聚体成阳性。并均出现至少一种妊娠合并症,具体见表3。
  23例患者均采用经尿激酶抗凝法治疗。其中2例患者通过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的方式成功将血栓取出,另外21例患者均通过溶栓疗法成功治疗。
  3讨论
  围生期DVT发病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病则会对孕产妇造成严重影响,轻者影响外观,严重者可产生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2】。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产褥期出现DVT的比例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且主要发病于左侧的髂外静脉,这可能和左侧髂总静脉正好处在L5与右髂总动脉间,相对较为狭窄,此处血流的流速较缓则容易出现涡旋,最终形成血栓。围生期孕产妇的子宫对于静脉系统造成了压迫,造成下腔静脉的血流速度减缓,易于出现瘀滞,而分娩期时的失血以及分娩时会造成盆腔血管以及内皮的损伤,导致产褥期出现DVT的比例较高。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来说,更易出现麻醉并发症、产后出现、产褥期感染等症状,因此也大大增加了DVT风险【3】。此外如果卧床时间过长,使下肢肌肉长期处在较为松弛的状态,阻碍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也是引起血栓的一个诱因,本次研究的DVT产妇中的13例孕产妇(56.52%)卧时间均在3天以上,也证实了这一推论。总而言之,通过研究可以看出,DVT患者主要以疼痛、发热为临床症状,DVT多发于产褥期,且剖宫产的发生率大于阴道分娩,卧床时间超过3d,妊娠合并症等均为DVT的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对于治疗DVT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由彩超确诊,辅助检查结果显示少部分患者出现APTT与PT异常,21例患者的D-二聚体成阳性,23例患者均采用经尿激酶抗凝法治疗。其中2例患者通过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的方式成功将血栓取出,另外21例患者均通过溶栓疗法成功治疗。由此可见静脉彩超与D-二聚体是DVT的有效诊断手段,采用抗凝与溶栓对于DVT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启涛,宋天蓉,邓佩瑛,汪丽萍,陈淑滢,李宁,何丽娜,钟梅.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1):1594-1597.
  [2]李毅,沈柏儒,杨成刚,张映辉,谢振荣,许思慧,甄曼华.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32-34.
  [3]冀玉香,王镜霞,李 华,王志刚.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898-189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在配合钳刮术进行妊娠终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12周妊娠者案例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人工流产钳刮术,观察组运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来配合钳刮术。而后观察两组流产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长、生命体征、手术出血量等情况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在疼痛情况上,观察组所有对象疼痛评分均在0-1级,没有3
期刊
【摘要】综述松龄血脉康胶囊近年在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胶囊;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00-02  松齡血脉康胶囊主要由葛根、珍珠层粉、鲜松叶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具有平肝潜阳、养血熄风、活血化淤、镇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以及气滞血淤的冠心病和肝热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114例腹股沟疝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且对其治疗情况加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哮喘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儿科收集治疗的72例哮喘患儿,根据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采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4.44%)、总不良反应率(8.33%)均优于对照组(80.56%、2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硫酸镁对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儿科收集治疗的哮喘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5例,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硫酸镁治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持续状态的缓解、临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总不良反应率(5.71%)与对照组(77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EA)与腰麻-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剖宫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分为EA组与CSEA组,各60例,对两组产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患病类型,可分为地中海贫血50例,缺铁性贫血5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人员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其血液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经比较,地中海贫血组患者血液中的RBC、RBC/MVC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缺铁性贫血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麻醉时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然后对导管进行调整。实现单肺通气,回顾性分析临床麻醉资料。结果:54例开胸手术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满意率达100%。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麻醉,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能为开胸手术创造最佳的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ICU中不同时段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将我院ICU室2011-2013年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天BiPAP呼吸机,4小时/次,2次/d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夜间8小时持续BiPAP呼吸机治疗,选择合适的硅胶面罩,根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微创手术与联合用药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136例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优于对照组79.4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41%小于对照组30.89%,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