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比较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c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EA)与腰麻-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剖宫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分为EA组与CSEA组,各60例,对两组产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CSEA组的60例产妇通过CSEA方式进行麻醉后,包括感觉阻滞期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EA组,且CSEA组产妇的麻醉满意率也显著高于EA组,p均<0.05。此外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CSEA方式进行麻醉的总体麻醉效果好于EA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同时这两种麻醉方式均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联合麻醉;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12-02
  为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儿的影响,研究选取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剖宫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分为EA组与CSEA组,各60例,对两组产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进行比較,并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剖宫产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分为EA组与CSEA组,各60例。其中CESA组产妇年龄为22-34岁,平均(28.6±1.4)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39.2±0.8)周,均为单胎妊娠,且没有妊娠合并症。EA组产妇年龄为21-36岁,平均(29.2±1.3)岁,孕周为38-40周,平均(38.6±0.7)周,均为单胎妊娠,且没有妊娠合并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在麻醉前的30min均给予0.5mg阿托品与0.1g苯巴比妥肌注,入室后吸氧,并进行常规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常规监测。CSEA组产妇取左侧卧位,以L2-3为穿刺间隙,行腰-硬膜外联合穿刺进行麻醉,穿刺后先注入0.75%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剂量为1-1.5ml,并进行硬膜外置管,在15min之内进行麻醉平面的确定后就可进行手术。EA组产妇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以L2-3作为穿刺间隙采用硬膜外穿刺进行麻醉,穿刺后注入0.75%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2ml,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则再注入8-12ml,确定麻醉平面后进行剖宫产手术,如果操作时间在50min以上,则可追加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麻醉效果分级:0级,完全没有痛感;1级,轻微痛感;2级,中度痛感,术中可见产妇呻吟,但可忍受;3级,疼痛剧烈,术中呻吟不断,难以忍受。本次研究中0级为麻醉满意,1-3级均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SEA组的60例产妇通过CSEA方式进行麻醉后,包括感觉阻滞期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EA组,此外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则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2。
  3结论
  近年来剖宫产比例上升势头明显,与其它手术不同的是,剖宫产术的麻醉方式不但要有效减少术中疼痛,还要考虑母婴安全,避免对新生儿造成影响【1】。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剖宫产麻醉方式包括EA与CSEA这两种方式,单纯EA麻醉虽然可有效麻醉、肌松,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此种方式的麻醉期间时间较长,相关研究显示此种方式的麻醉效果与CSEA相比,在麻醉起效时间、满足效果等方面均相对较差【2】。CSEA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20余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成熟【3】。此种方式继承了EA麻醉的优势,不但能够增强EA的麻醉效果,还弥补了传统麻醉方式的不足。本次研究中CSEA组的60例产妇通过CSEA方式进行麻醉后,包括感觉阻滞期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EA组,且CSEA组产妇的麻醉满意率也显著高于EA组,p均<0.05。此外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剖宫产术中采用CSEA方式进行麻醉的总体麻醉效果好于EA麻醉方式,同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安全性良好,值得在剖宫产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巧仙.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危孕产妇分娩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136-137.
  [2]程春霞,薛敏.宫、腹腔镜联合治愈剖官产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一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8(6):373-374.
  [3]蔡薇,杨太珠,罗红,等.剖宫产后瘫痕处妊娠经阴道超声图像分析的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5(10):622-6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疗程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共80例,予以硫酸镁疗程治疗,对不同时间段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细胞压积水平的变化情况逐渐好转,发现72小时治疗效果最佳,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下降,72小时后不良反应率最低,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其临床治疗特点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 为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提高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水平和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合并症的加重。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200例住院资料完整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部分老年无症状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容易误诊。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腹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鼻饲活血化瘀中药浓煎液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轻型急性的胰腺炎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支持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鼻饲活血化瘀中药浓煎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在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70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实验组(35),实验组采取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浓度注射(TCI)麻醉,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在配合钳刮术进行妊娠终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12周妊娠者案例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人工流产钳刮术,观察组运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来配合钳刮术。而后观察两组流产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长、生命体征、手术出血量等情况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在疼痛情况上,观察组所有对象疼痛评分均在0-1级,没有3
期刊
【摘要】综述松龄血脉康胶囊近年在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胶囊;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00-02  松齡血脉康胶囊主要由葛根、珍珠层粉、鲜松叶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具有平肝潜阳、养血熄风、活血化淤、镇心安神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以及气滞血淤的冠心病和肝热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114例腹股沟疝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且对其治疗情况加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哮喘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儿科收集治疗的72例哮喘患儿,根据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采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4.44%)、总不良反应率(8.33%)均优于对照组(80.56%、2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硫酸镁对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儿科收集治疗的哮喘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5例,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硫酸镁治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持续状态的缓解、临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总不良反应率(5.71%)与对照组(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