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多一些“质”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也在各处生根发芽。我们多次参加其他学校的教改研讨活动,看到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处破土而出,成长壮大,或数学日记、课堂观察,或成长记录、课后访谈,或如何创设评价环境等等,各种形式不一而足。然而,这种学习评价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形式多于实质,反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质”的研究,要使学习评价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的一些实践与操作,与大家一起探讨。
  
  作业评价——让学生展示自我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作业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一是丰富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操作作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即使是书面作业,我也尽量节省学生的抄写时间,注意作业的灵活性,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二是拓宽评价内容。把过去只有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教师查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每次作业先由学生自查自评,力争把部分失误纠正在教师评价之前,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评价也一改过去只对题目的正确率打一个等级的做法,转变为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和正确率。注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状态、存在问题进行适当点评,如“你x题的解答很有创造性!”“你解题的严谨与周密使我好像看到了一名未来的数学家!”“多工整的作业啊!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一天天在进步,教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教师充满激情的评语,时时鼓舞学生,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愿望。最后每周一次小.组互评,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把作业当作展示自己的机会,每次都能认真、愉悦地完成,进一步树立学习的数学自信心。
  
  考试评价——让学生人人进步
  
  改进考试的组织形式,实行“开放式”考试。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及学习发展情况,承认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差、过程差,实行因人而异的测试形式;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实行“免试”;对于个别基础差、接受慢、理解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实行延期测试或降低试题难度。测试结束,允许学生对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再去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同学,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答卷进行改正。教师在学生订正后再进行阅卷,批上学生满意的得分。这种做法使考试评价成为一种激励手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改变试题的呈现形式,使题型多样化、情趣化、人文化。改变单纯的笔试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增加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减少“纯数学”的题目,用许多有实体背景的现实问题、实际调查、报刊资料来代替。把考试、评价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生活与实际的距离,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课堂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前的评价,往往是凭教师的印象或根据平时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所作出的简单结论,具有不少主观成分,容易造成评定中的失误,而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由于未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情绪变化而采取了措施,使得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所以,要发挥评价的积极意义,应重视平时的观察,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的观察,作好相应的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例如,我校有位教师上“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时,他让同桌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中,任意取出几个,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数据。要求每桌至少拼出5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并记下相应的数据。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操作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综合评价——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密切知识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的联系。例如,有一节实践课,用统计图的形式调查一个单元住户一周丢塑料袋只数的情况,要求学生先估计每家一周丢塑料袋的只数,经过调查后再算出平均每家一周丢塑料袋的只数是多少,并预测:“一栋楼40户一周丢塑料袋多少只2根据这些情况,你想到什么?”让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掌握统计图表知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巩固求平均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内对环境恶化、能源浪费、保护环境等几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发言,教师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及时肯定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程度,鼓励有创见的学生,表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对考试成绩感兴趣,而且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正在不断提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才能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教师们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然而,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最近,笔者听了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聂凤霞老师的一节“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课,使笔者很受启发。
期刊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进一步沟通比与分数、比与除法、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复习交流,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实录:  1.复习梳理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师出
期刊
2004年7月12日下午,有幸在北戴河听了徐斌老师的数学课“认识乘法”,精巧独特的教学设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时过几日,回味徐斌老师的人和课,留在我心中的竟然只是一个字——静!    恬静——春风拂面    下午第二、三节是徐老师的课,第一节下课是2点10分,炎炎烈日的午后,正是教师和学生最疲劳的时候,且看徐老师怎样忽悠学生吧,我在心里这样默默
期刊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3页~55页。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生: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生2: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推导出来的。  教师板书:新→旧
期刊
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笔者讲究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    一、大小课堂,合理衔接    例如,在上《5的乘法口诀》时结合钟面的认识进行教学,把枯燥需记忆的口诀物化在实物钟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玩具钟面上贴数字1—12,从而体会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再引导学生感知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然
期刊
今天,教学“2、3的乘法口诀”。课前,我这样预设: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出示例题图,引导观察1个2是2,2个2是4,编出关于2的乘法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创编关于3的乘法口诀,由“扶”到“放”。  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将我的计划全部推翻。现将这节课的部分教学实录如下: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学生刚刚坐下,就有几个学生按捺不住: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机灵的孩子知道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我还没来得
期刊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2.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人。4.活动性原则。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儿童的实
期刊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简单应用题”复习。为了唤起学生的联想与记忆,我需要一组同学帮忙创设一个现实情境,并抛出一条信息,让学生根据这条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我在五(6)班上课时,有意识地抽了5个男生、4个女生上台做小助手,接着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数学问题:“女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
期刊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85~P87“分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    1.“数数”创设认知冲突。  师:大家会数数吗?  生:会。  师:好!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出现几个圆就数几。(出现1个圆、3个圆、2个圆)  生(齐):1、3、2。  师出示3/5个圆。  生:……(无法数出)  反思:数数过程中突然出现的障碍,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了一个学生急切希望探究的教
期刊
探究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决定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必须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否则探究活动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探究的成分,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减弱,相反,教师的启发、临场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