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视域下解读《我的安东尼亚》的身份构建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薇拉·凯瑟是20 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我的安东尼亚》是她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拓荒作品。不少学者从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进行分析,而本文从他者视域入手,旨在解读和探索《我的安东尼亚》中的身份构建,体会作者如何揭示自我身份构建下的乡村“他者”、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他者”以及美国民族身份构建下的殖民“他者”。从而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深度主题与语言艺术。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亚》 “他者”视域 身份构建
  一、引言
  薇拉·凯瑟是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在《我的安东尼亚》中致力于描写美国中西部移民的拓荒生活,同时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很多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在她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西部草原的魅力。薇拉的文学成就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学,通过对美国拓荒时代的人物生活描写,使得人们对于他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好的了解。她的小说背景远离工业文明,笔下的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以及亚力桑拉州的蓝方山无不闪动着大自然的灵光。a《我的安东尼亚》是她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拓荒作品,小说展现了西部草原的自然风光与边疆移民的拓荒历程,每个情节都是应笔而生,被评论界称作当代著名美国文学小说之一。
  “他者”的概念产生并成熟于西方的哲学领域,可以说他者就是一个与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而狭义的“他者”概念被定位在与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对象上。b随着“二战”到来,在全球一体化以及移民潮的出现和后殖民统治的影响下,身份建构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下,拓荒文学无不体现出他们渴望寻找到自身的文化地位。在“身份建构”中,身份的确立是一个行为主体得到与之相对应的“他者”的认可和认同的过程。在小说文本中,交际不仅仅存在于角色之间,也存在于作者和读者以及叙述者之间。薇拉在《我的安东尼亚》中刻画出安东尼亚和吉姆两个主要人物角色,描述了安东尼亚作为波西米亚移民的后代在美国西部的草原上与自然抗争与相处,在土地上耕作生活随之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同时也映射出工业化发展对人的精神影响与冲击以及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对人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他者”视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我身份构建、男权社会和美国民族身份去探寻人物身份的构建,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域去证实身份建构理论的合理性,也进一步理解美国拓荒文学的独特文学内涵与价值。
  二、自我身份构建下的乡村“他者”
  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20世纪初期,人口逐渐从农村涌向城市,国家的空间结构在不断改变。1920年美国人口突破一亿大关,而这一亿人口中,已有一半居住在城市中。c在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分析和解构美国拓荒文学中的身份建构,将有助于我们剖析美国拓荒群体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总是互不相容。在《我的安东尼亚》中充斥着权威的生存环境,起初安东尼亚在城市里的生活充满艰辛,她寄人篱下地生活在哈林家做帮佣,内心恐惧又无依无靠,后来她认识了拉里,但老板在某天晚上发现她和拉里在后门亲吻,于是哈林便觉得安东尼亚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流言蜚语,于是让安东尼亚做出选择,她不得已选择离开哈林家,来到卡特家,可卡特不仅视财如命,還好色有暴力倾向,她差点被卡特欺负,所以不得已寻找下一个栖身之地。相比之下哈林家是这些雇主中对她最友善的地方,可却不允许她有自己的爱好。她以为遇到拉里就是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最后却发现这个男人根本不爱自己。安东尼亚在城市的每一个选择都像是行走在冰刃上寻求温暖,失望的她身心俱疲,在偌大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这让她决心蜕变成一名独立自强的女性。二十年后她在农村的果窖中找到了幸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拥有美满的婚姻与生活。可见安东尼亚是名副其实大地的女儿,她完成了生态意义上的自我身份的构建,在时代的变跌中找准了自己和自然和他人的位置。这种在自然上的回归不是停滞,而是完成了在精神上的自我构建。
  “许多美国人欣然接受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物质享受,然而另一些美国人则表达了他们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d小说伊始薇拉就给吉姆定了个基调,他注定无法融入草原生活,可反观安东尼亚却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与期待。吉姆在两人最初结识的日子,心中一直都有优越感,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上帝派来教授安东尼亚语言的使者,这也使得他有一种对女性的征服欲。虽然后来对城市的向往让他义无反顾地去往黑鹰镇,可他对于城市与乡村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从未消失。因为城市进程带来的心理和个人身份的冲击还体现在安东尼亚的父亲身上,雪默尔达先生一家刚来到西部草原时,面对西部草原恶劣的环境和对家乡异常强烈的思想之情他们百感交集。而雪默尔达面对这些时,他的内心无法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绝望,最终选择终结掉自己的生命,这体现了人们在拓荒时期面对自然的复杂而又不同的心理状态,雪默尔达精神的困顿以及消极被动的态度让他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三、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他者”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男权意识是所有社会活动的轴心,女性处于服从男性的弱势地位,并且这种两性的对立观念根深蒂固。e《我的安东尼亚》在这样一个创作背景中,可以体现出作为20 世纪的女作家的薇拉试图通过作品来打破这种观念,通过对安东尼亚与吉姆、父亲的人物比较中,衬托出他们在西部拓荒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而吉姆所处的父权制社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上使得男性占据主体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垄断知识话语和文化资源的男性精英就成了记忆主导权的占有者。在各种口头和书面记忆中,男性在享受知识和权力特权时也在对女性“他者”进行控制。
  在吉姆的毕业典礼上,他将演讲稿献给希默尔达先生这一做法,也使得话语与权力的结盟显得更意味深长。《我的安东尼亚》讲述的并不是安东尼亚的故事,而是吉姆在主观过滤之下的意识残留。他将安东尼亚想象成为拥有大地之女,男性对女性的身体控制是人类社会中最隐秘和深刻的权力关系,她的身体也在不断承受他人目光和言语所实施的客观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曹七巧作为张爱玲小说中唯一一个彻底的人物,她的歇斯底里、变态疯狂直指人心。文本采用周蕾在《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中指涉的受虐、施虐理论,穿插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剖析曹七巧的双重身份——作为父权体制受虐者的同时又成为“父权代理人”的施虐者,并在身份的转换中发现自身的不幸命运,从而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受虐者 施虐者 主体意识  自20世纪40年代凭《传奇》《流言》
摘 要: 围棋的起源很早,流传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在魏晋时期,围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与弈棋者的身份、气质相契合,被赋予了高雅的文化内涵。围棋与魏晋名士通过双向互动,达到彼此成就的高度。通过考察《世说新语》中的史料,进一步发掘围棋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围棋 手谈 坐隐 忘忧 雅量  围棋是一种极富智慧的活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精神外化的产物,它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解放。围
摘 要:诸多学者以澳洲土著的图腾感生信仰对中国古代感生神话加以解释,造成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泛图腾论现象。本文从对图腾感生神话的概念、理论、例证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上古感生神话应是父系氏族社会祖先崇拜和政治崇拜的产物。  关键词:感生神话 图腾崇拜 父系氏族  感生神话是指妇女未与男子交合,通过接触、目睹或吞食某种外物,或者与神灵交合后怀孕产子的神话。  一、中国感生神话图腾说的形成  中国感生神话十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的悬疑推理小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出版、互联网和影视行业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悬疑推理小说作品,《法医秦明》系列小说自连载以来,便收获无数好评,其走红的原因值得思考。本文试从题材、价值传递、创作手法等方面分析《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作为悬疑推理小说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法医秦明》系列小说 悬疑 专业书写 人性的追问  近年来,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促成了网络剧的兴起与发
摘要:乔治·艾略特的前期创作主要是以英国乡村为背景,以普通人的命运为题材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就是一大代表。该作品以英国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其对当地风俗的描写展现了相关人物的生活状态,暗示了文章情节的走向,蕴含着一定的生命哲思。本文将以“风俗”作为切入点,从风俗的概念、风俗在小说中的表现和特征、风俗书写的功能,以及作家对风俗的态度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深度探讨该小说中的风俗书写。  关键词:风俗
摘 要: 民俗事象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场域,研读现代皖籍作家台静农创作的乡土小说集《地之子》发现台静农在其乡土小说中所呈现的民俗事象多是与女性有关的民俗,主要表现在对女子有诸多约束的婚俗以及涉及女性称谓、衣饰民俗。这些女性民俗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艺术情节,营造作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台静农 乡土小说 女性民俗 审美意义  “女性民俗”是女性在自
【摘 要】近些年来,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越发得到广泛的重视。具体来说,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大脑的生长发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促使他们最终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当今体育教学,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提到赵一曼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每个当下中国人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哈尔滨的一曼街就是为了纪念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而命名的,并且还有赵一曼的雕像。她与敌人斗智斗勇,具有顽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在阿成笔下的《赵一曼女士》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一曼性格的丰富多彩,她的斗争智慧和性情的刚与柔,超乎寻常,令人感叹。  阿成的《赵一曼女士》是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叙事者先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摘 要:本文基于情感教学角度,以初中音乐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水平,为其全面综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 情感教学 应用策略 渗透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对任何学科的教育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这一学生情感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则更是如此。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以情感渗透初中音乐课
在一般人看来,散文家梁遇春确实堪称才子。虽然他在二十六岁时即因患急性猩红热猝然离世,但是在其短短六年的创作生涯中,就给世间留下了两部虽然并不厚重但却极有才气的集子——《春醪集》《泪与笑》,另外还有大量的外文译著面世。这足以让人在痛悼其英年早逝之余,发出赞叹。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他生前的一些好友却并不太欣赏他。《泪与笑》是他去世后朋友们为他结集出版的,废名在该书的序中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  他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