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 一、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二、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三、讨论的时机要恰当;四、讨论的方法要科学;五、讨论的氛围要和谐;六、要培养学生“三会”。
   关键词:讨论,“思维参与”,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跳一跳,能摘到”,“三会”, 两极分化。
  《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实验已经3年有余,对课改实验,广大实验区的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实验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当前,课堂讨论主要存在讨论小组的设置比较随意,讨论时机把握的不够好,讨论方法不科学以及讨论氛围没形成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讨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结合我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以便同各位同人共享。
  一、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讨论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讨论,这样可能导致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强,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组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为此,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四、讨论的方法要科学
  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現,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在教学实验中,我曾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对问题直接讨论,第二组独立思考,第三组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发现:第三组学习效果最好,第一组效果最差。第一组的学生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意见,思维活动受到了束缚,容易得出一些倾向性的结论;第三组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上,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活动,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积思广益的学习。第三组的学生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质量上都优于其它两组。可见,讨论的方法很值得推敲。
  五、讨论的氛围要和谐
  讨论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即使错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
  六、要培养学生“三会”
  有的老师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此老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然,课堂讨论还应注意讨论的问题应有多种解决途径,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加以指引、点拨,讨论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
期刊
“心灵环保,个性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從积累材料、命题、选材、构思到表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珍视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积极鼓励标新立异,讲究主见性、多样性、创新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而逐渐达到自主作文的能力,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其主张就是走出范文,走出指导,走出课堂,改革多年来“命题作文批改看分”的陈旧作文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
期刊
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这是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多媒体课的教学设计除了完成常规教学设计工作以外,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软件的创意,课件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体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部分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  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课堂的价值呢?课堂提问,可能是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手段。但我们也同时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局面:那就
期刊
新课标下物理高考命题新的指导思想是: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同时,加强对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逐渐掌握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常见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即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广度有所拓宽,打破了传统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
期刊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充分、精心作好准备工作备好课,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了然于胸,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备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用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
期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
期刊
问到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最怕什么,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回答:写作文!再问到许多教语文的同行最怕什么,多数的回答是作文难教!鉴于这种现象,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着重研究了这个问题,从中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小技巧。   一、教师转变思想,寻求适合学生接受的最佳指导方法   写作是一个抽象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是一个有着一定规律的、文字游戏的过程。因为抽象,所以它才显得很难;因为规律性,所以
期刊
多数中学生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生最怕做的、最头痛的英语作业是就是写作,在每次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也是英语写作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答题处是空白,历年高考都有一些考生因英语成绩低而未能圆大学梦。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不愿看到这种尴尬的结果。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了?英语写作对学生就那么难吗?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忽略了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那么,怎样使学生对英语写作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