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语文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
  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语文课都以课本为主要开课依据。内容的单一、重复和思维的禁锢让语文老师教授书本味同嚼蜡。选修课的开设如同一股春风吹动一潭池水,给长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整个语文课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笔者就选修课的开设谈几点认识。   一、要有系统的安排和计划   作为选修课应该安排在高一和高二两个时间段按计划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计划到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甚至有人喊出了“误尽天下苍生”的罪魁祸首是“语文”的口号。语文教学再次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也取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际法、直接法等英语教学的兴起,“聋哑英语”现状已大有改进,而作为笔头功夫的写作,却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难题。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初步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听写、遣词造句、背诵、写作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交际法、直接法等英语教学的兴起,“聋哑英语”现状已大有改进,而作为笔头功夫的写作,却成了教师
期刊
一堂课要能称得上是好课,那应该是教与学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活动多以上课的形式来进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既保留“师受学承”的方式,又采纳“师导生创”的做法,让一堂课成为技术与艺术
期刊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对语文篇章的分析和诠释,绝不能取代学生主体性的接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文章解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去理解文本信息的丰富内涵。教师对特定课文的解读和理解,展示的仅仅是一个世界,一个十分有限的天地。而一个班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打开的是五六十个色彩各异的世界,而且每一年都会得到更新和发展。为了打开学生色彩斑斓的丰富世界,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
期刊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
期刊
“心灵环保,个性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從积累材料、命题、选材、构思到表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珍视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积极鼓励标新立异,讲究主见性、多样性、创新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而逐渐达到自主作文的能力,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其主张就是走出范文,走出指导,走出课堂,改革多年来“命题作文批改看分”的陈旧作文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
期刊
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这是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多媒体课的教学设计除了完成常规教学设计工作以外,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软件的创意,课件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体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部分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  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课堂的价值呢?课堂提问,可能是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手段。但我们也同时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局面:那就
期刊
新课标下物理高考命题新的指导思想是: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同时,加强对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逐渐掌握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常见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即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广度有所拓宽,打破了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