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的有效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比较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记混的情况。而且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用集中记忆、快速记忆的方式,考试结束后,所有的记忆即刻“清除”,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古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所以将古诗词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为教学增添乐趣,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记忆。本文将针对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 ; 历史教学 ; 诗词 ;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4-02
  将诗词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史和诗中本就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贯通历史,通晓诗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将历史和诗歌结合起来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二者结合的具体方式又是什么?接下来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设置诗词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承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使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将诗歌引导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为课堂增添了生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诗词情境创设模式,但是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由诗引出史,比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宋元文化,学生会觉得课堂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使历史教学缺乏有效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先引入苏轼的《前赤壁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会使学生感受到宋元时期的宋词和元曲文学艺术水平之高[1]。在学生对宋元文化充满敬仰之情的情况下引入历史教学,则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历史文化,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其二,利用诗词来概括历史。这种方式必须是诗歌的创造基于历史史实,诗歌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将诗词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概括,使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完成历史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王扫六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时,可以将李白的《古风·其三》引入到教学中。在这首诗中对秦始皇扫六合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中的具体事件展开分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诗词的引用中加入趣味教学
  诗词不仅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所以针对历史教学内容引入对应的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而且诗词本身结构精短,具有一定的韵律,所以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同时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欣赏价值,这使得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增添了历史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将诗词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课堂增添生机,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
  将诗词引入到教学中虽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从而影响历史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在诗词的應用方式上进行探索,比如可以利用游戏将诗词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历史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你来出题,我来猜”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三组,由教师担任出题人和裁判,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收集诗词,然后由教师朗读诗词,学生猜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采用抢答的模式,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多哪个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将会得到相应的精神鼓励[2]。如,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反映的是靖康之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描写的屈原。有些诗词不能够直接的概况历史事件,但是却可以从诗词中分析出当时的历史状况。通过对诗词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了解。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通过对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交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唐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必然。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的沉闷问题,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三、通过诗词的引用帮助学生分辨历史
  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掌握人生的哲理,能够以史为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诗词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是在诗词中,存在着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主观意见,所以教师在引入诗词后要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对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时,其中著名的历史人物隋炀帝受到了巨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隋炀帝在政治上比较昏庸,特别是开凿运河,劳民伤财,使百姓苦不堪言。比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但是有的人却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对农田灌溉、水利运输有巨大的贡献。比如,“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两种说法都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意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观来看待历史问题,对于隋炀帝的做法可以说是,过在当朝,功在千秋。
  综上所述,将诗词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學习负担,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引用中一定要注意诗词与历史的联系性,并且注意引入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诗与史的融合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新课标下诗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妙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5):66-66.
  [2]李小园.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诗歌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来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 七年级英语 ;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69-0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在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
近年来,我国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发了新型近β型TLM钛合金,而良好的种植体材料要求具有生物活性,能促进牙周组织和骨组织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分泌更多蛋白,因此种植体表面改性
研究目的:运用口腔颌面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指导临床医生在颊棚区安全植入微种植体。材料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86例患者的CBCT资料,其中男性42例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也是高考的第一关。近年高中信息技术课面临一个新问题,学生出现“断崖式”差距,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分析相关教学片断、教学现象,结合个人经验与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设计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恰当的合作小组等手段,平衡差距、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
【摘要】新课改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引入开放式课堂理念,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和谐、轻松、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与模式中,积极探索、体验、合作与实践,培养语文素养。本文从实施课前开放、实施课中开放、实施课后开放、把握开放程度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 开放式 ; 以人为本 ; 实施策略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在面临着不断的变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启发式教学被广大的教师所使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现状,阐述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 启发式教学 ; 原则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
研究背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 orOSM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不可逆性的累及口腔甚至口咽部和上段食管的黏膜类疾病,主要分布于印度、巴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2-01  TPR即全身动作反应法,是total physical respense的缩写,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大学的James Asher最早提出来的。TPR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质作为教学中的突破口,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地被淘汰,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生活化教学方法,此教学方式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做好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