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血液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评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供者血液中新型生物标物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关系,及其预测DG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进行肾移植术的受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收集获取供者器官前12 h内的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供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脏损伤因子-1(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等4个新型标志物。将受者按照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和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EGF)组,分别计算两组供者4种新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阳性界值,计算供者血液新型标志物预测DG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70例受者,术后发生DGF(DGF组)8例,DGF总体发生率为11.43 %。DGF组供者血NGAL浓度为(521.01±132.84)ng/ml,EGF组为(299.99±100.03)ng/ml(n P425.1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87.5 %,特异性为90.3 %,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DGF组供者血IL-18浓度为(14.10±12.36)ng/ml,EGF组为(4.61±1.83)ng/ml(n P=0.0475),当IL-18浓度>5.34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100 %,特异性为64.5 %,AUC为0.914。两组供者间血L-FABP、血KIM-1均无明显差异。而供者血肌酐诊断DGF的敏感度为62.5 %,特异性为75.8 %,AUC为0.692。n 结论:供者血NGAL和IL-18浓度的升高用于预测肾移植术后DGF优于供者血肌酐水平,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生物学哲学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成为国外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开展生物学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学最新成就的哲学蕴
目的:探讨儿童移植肾后FSG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9年共6例儿童移植肾FSGS的临床特征。6例受者术后4~49 d内发生大量蛋白尿(3.2~13 g/24 h),使用了以甲泼尼龙联合
目的:探究移植肾膜性肾病(MN)受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活检确诊为MN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受者分为原发病不明组(A组,12例)和复发组(
目的:对2017年北京地区捐献供肺进行分析。方法:对128例供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原发疾病、呼吸机支持时间、氧合指数、肺部影像学结果、气管镜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
明末基督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而诞生的第一批中国基督徒。以利玛窦和徐光启为代表的中西会通开始于明末这个特殊的时期,近代西方科学成果通过这一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