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n +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n +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作用可以持续1~3年或更长。由于B细胞大量存在于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其远期效应依赖于对这些淋巴组织中CD20n +细胞的杀伤。2.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问题:利妥昔单抗最早被引入移植临床时,使用的剂量参照了其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时的剂量(375 mg/mn 2或更高),而这个剂量对于绝大多数接受维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者而言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3.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使用时的时间点问题:由于其B细胞清除的长效性,当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对于高危受者可能发生AMR的预防性诱导治疗的措施时,一旦有了确定的移植供体,利妥昔单抗建议在移植前1~2周或更早使用,这种提前清除B细胞的治疗可以避免受者在接触移植物时体内仍有大量的B细胞而被移植物中异体抗原激活并发育成浆细胞。4.利妥昔单抗和血液净化联合使用时的次序问题:血液净化,如血浆置换/双重滤过等可以清除血浆中可溶性成分和大分子物质,包括利妥昔单抗等药物。两种治疗联合使用时,建议血浆清除在前、利妥昔单抗在后;或者在利妥昔单抗使用后至少等1~2个半衰期(2~4周)再进行血浆置换/血浆清除,以期发挥利妥昔单抗最大的B细胞清除效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