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规律的“会计学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独立学院师生作为调查对象,提出“会计学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研究,并基于学生“认识规律”,从教材体系和教学过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如何构建基于认知规律的“会计学基础”课程设计。
  【关键词】认识规律 独立学院 教材体系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59-01
  引言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对于新入学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会计学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入门课,是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夯实的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从教材体系和教学过程设计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会计学基础”课程设计。
  1.学生的认知规律
  独立学院的学生,无论是从他们的基础知识,自身素质适应能力等,都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学生通常具有自信心不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差,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基础知识较差,缺乏主动性,依赖性较强;另外,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逻辑,和一般人的认知逻辑一样,都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而且认识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不断的重复认识—理解—验证—再认识,最后才能形成对知识的熟练理解和应用的程度,从而产生满足的情感,对学习的对象也产生好感,这种好感不断的延续下去,才能保证独立学院学生专业学习热情的持续性。这种认知的规律会在一门课程中不断的加深,求知欲也不断增强。
  “会计学基础”是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他们喜欢通过做具体的事来掌握知识,如讨论、应用或解释。学生喜欢默读,擅长记住亲眼看见的东西,对老师的讲解不能长时间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的能够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先从实践入手,接着通过理论的学习找寻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答案,然后再通过实践对理论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更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启发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体系设计
  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是从理论上的各种原理、方法开始,主要内容包括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从目前出版的本科会计学教材看,所有教材无一例外地包括上述内容,而且顺序也是这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把知识点割裂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本研究项目针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打破教材的固定顺序,打破传统的知识框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将此认知规律引入“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并从教材体系方面对“会计学基础”课程进行了一些思考,为接下来“会计学基础”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
  新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框架分理论和实训两部分,具体如表1。
  3.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知识的快乐,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教师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由原来的教师为主体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与沟通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创造、自我提出问题、自我总结问题的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如下:
  (1)课前: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看案例、了解案例,找出问题。(实践)(2)课中: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课下的预习情况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课下的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接着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答疑。(认识)通过线上测试,评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后作业或课后测试。增加知识拓展模块,设计“会计学基础”在实务中运用的小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展现会计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实践)(3)课后:课后,教师通过线上查看學生预习情况、课堂练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情况,给予学生过程性的平时成绩。(认识)(4)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核还包括三类测试:第一为课前的测试,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和做测试题的方式进行;第二为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教师重点内容讲解的掌握情况;第三,对课堂测试后的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设计课后测试。结果考核主要是指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这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评价效率,也能更加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课程成绩。
  结语
  传统的“会计学基础”注重讲授和习题演算,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效果欠佳。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认知规律来设计“会计学基础”课程,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对改善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刘颖婷,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讲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31-01  “20+20”高效课堂中“引、展、探、评”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注重学生的思考。高三课堂教学以复习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整体成绩的效果不明显,以评带思、分层纠错的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三有效课堂是行之有效的。  在高三的数学复习课中,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例题讲解、一题多变、归
期刊
【摘要】近期随着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展规划,本科院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日趋完善,部分院校还单独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而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如何将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信息类专业建设中。本文结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的发展状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研究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技能融入到已有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中,可为其他兄
期刊
【摘要】2017年秋季,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统一使用。如何理解教材的立意,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教材的价值追求成为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本文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基于核心素养,丰富教学资源,尝试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浅谈教学实践体会与认识。  【关键词】教材 立意 价值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数学思维是数学的本质和核心,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够理解、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问题驱动、一题多解和总结归纳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本文通過高等数学的两个知识点,有理函数求极限和有理函数找间断点分析并阐述了掌握有理函数运算原理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让学生具备一定数学素养,养成科学有效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有理函数 极限 间断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34-02  我们研究数是从整数到分数,正数到负数,最终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理论,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特别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首位。除了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和明确教学目的外,还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注重巩固课后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期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终身学习开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使学生拥有利用数学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探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背景出发,论述了数学建模思想对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提倡创新创业的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发掘理论背后的数学魅力,不断丰富财经类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载体与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管理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高等数学 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一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问题。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总结。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 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38-01  尤其是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问题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情境,指的是教师在课堂
期刊
【摘要】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起点较低,对于各个领域的专业课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更是感觉到力不从心。而中等职业学校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其涵盖了极具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茫然,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加强中职数学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 加强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