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5例),术毕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超前镇痛组(B组1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注射氯比洛芬酯100 mg.两组患者在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完全清醒时(T1)、其后1h(T2)、2 h(T3)、5 h(T4)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 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S值在T1、T2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CRP值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麻醉的创伤,术毕两组患者CRP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B组CRP值在T1、T2时间比对照组升高更为缓慢(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麻醉诱导前用药能更好发挥其镇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普通腔镜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10 mm腹腔镜,沿脐周皮肤皱褶圈作三个弧形切口,分别位于6点(1 cm)、2~3点(1 cm)、9~10点(0.5 cm),相应用作观察孔、主操作孔、副操作孔.常规方法切除胆囊.结果 本组6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脐部瘢痕不明显,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普通腔镜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赊术安全可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使用气管导管下2/5段进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手术结束即刻(T1)、吸痰时(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时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尿道电切术术后辅以常规膀胱灌注药物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手术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周后23例症状消失,8例好转.随访3个月~2年,复发1例,无恶变患者.结论 膀胱镜检查加活组织检查对腺性膀脱炎合并膀耽白斑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术并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
目的 探讨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腔阻滞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高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产科入院的产妇121例.根据产妇自行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因自身情绪紧张而自愿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61例产妇设为观察组;未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产妇上述各项临床指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产妇均成功完成分娩且母婴平安,无一例出现运动神经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近3年收治的121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方法.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治愈及好转87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22.3%.结论 仔细的问诊及查体、及时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重视全身综合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才能提高老年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目的 探讨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2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睥静脉一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并发症、病死率,近远期疗效及再出血率进行追踪统计。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无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及肝肺综合征,其他并发症:轻度肝性脑病1例,人工
期刊
患者,女,38岁.因胸痛6d人院.6d前在家做家务时突然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疼痛,伴大汗,休息后无好转,不伴有气喘、咳嗽等症状.发病当天去南宁某三甲医院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K)29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22 U/L,肌钙蛋白(CTN-Ⅰ)2.704 ng/ml.明确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期刊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手术过程中有效控制颅内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8例颅内肿瘤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平扫或MRI检查,明确肿瘤瘤体大小和部位,观察围术期颅内压变化.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麻醉后、开颅手术后、引流管拔除后颅内压均低于入院时测量值.其中肿瘤瘤体完全切除27例,切除瘤体体积>50%者22例,切除瘤体体积<50%者9例.术后加强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其中预后良好45例,遗留一定并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治疗4~15d症状减轻、消失,住院时间9~21 d,平均15 d,出院时9例患儿痊愈,3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1年,1例患儿出院4个月后复发,再次治愈后无复发,其余患儿未见复发及后遗症出现.结论 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多病因综合征,及早发现共济失调并进行
目的 探讨手术室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或避免手术室湿包的发生以及物品重复灭菌的人力和物力损耗,提高手术室灭菌合格率和工作效率.方法 干预前按常规操作7745个灭菌包;8817个灭菌包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控制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种方法的湿包率.结果 干预前有231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2.98%;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后有74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