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隐私与数字主权:欧盟关于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禁令的深层考量

来源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欧盟《人工智能白皮书》草案拟禁止未来3至5年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同年2月正式发布的文件中最终删除了这一禁令.究其原因,欧盟拟推出该禁令是因为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特殊性对欧盟所倡导的用户基本权利构成了挑战;欧洲因其历史记忆,对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产生的歧视等风险更为敏感;现有的法律及技术都无法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欧盟最终删除了这一禁令,则是因为技术和法律进步以及欧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欧盟构建可信可控的人工智能环境,推动数字主权建设的体现.未来,欧盟必然会同时强调监管能力与技术发展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欧盟必然会对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实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另一方面,欧盟并不会真正全面禁止公共场所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只会对特定目的予以限制.
其他文献
以天然橡胶(NR)/溴化丁基橡胶(BIIR)并用胶为主体材料制备建筑隔震支座用高阻尼胶料,考察NR/BIIR并用比、炭黑品种和用量以及增粘剂种类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NR/BIIR并用比,即增大BIIR用量可以有效增大胶料的等效阻尼比,但会降低胶料的强度和形变能力;选用高比表面积的炭黑N220及增大其用量,能够有效增大胶料的等效阻尼比,但炭黑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胶料的强度和形变能力会迅速下降;树脂类增粘剂种类对胶料性能的影响不大,但苯酚乙炔树脂会减小胶料的等效阻尼比.
综述近年来在非轮胎橡胶制品领域拓展应用的一些具有特殊性能和特种用途、能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高性能特种弹性体.本综述第3部分报道近年来高性能硅橡胶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应用进展.添加新型热稳定剂(气相法二氧化钛)和耐热增效剂(3价金属-有机硅络合物)可以显著提高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低苯基硅橡胶是比目前通用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耐高低温性能更优异的硅橡胶,可在-70~250℃热空气环境中长期使用,也可在300℃下短期使用.采用集中交联技术可获得高撕裂强度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概述陶瓷化硅橡胶的组成和陶瓷化过程,简述国内在瓷化
本文阐述了高份子材料的特点、防弹材料的结构原理和作用机制,归纳了高分子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展趋势.
进一步工作的范围rn本论文涵盖了基于单一橡胶聚合物的换能器封装材料.这些材料用作声窗材料,以最小的损失传递声能.一个局限性是它们仅对窄频带有效,这取决于它们的机械玻璃化转变.作为合乎逻辑的延伸,实现宽带声窗材料还有进一步工作的余地.
期刊
10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对已完成制修订工作的化工、建材、冶金、轻工行业的200项标准进行公示,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时间为:2020年10月27日~2020年11月26日.其中化工行业标准共95项,涉及橡胶行业标准共12项.
针对线性块对角表达子空间聚类算法不能有效处理非线性视觉数据,以及常规的正则化器不能直接追求k块对角矩阵等缺点,提出了核块对角表达子空间聚类算法.将原始输入空间映射到线性可分的核希尔伯特空间,在该特征空间中进行谱聚类,同时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性分析,利用变量的强凸性和函数的有界性来验征目标函数单调递减和亲和力矩阵有界且收敛.与核稀疏子空间聚类、块对角表达子空间聚类等算法相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Extended Yale B,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和MVTec ITOD
2021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企业合规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案中明确的五大企业合规要求将被阐述,包括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依据、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的保障、与受托人的必要保护义务约定等.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履行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治理层、策略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不同的策略将被提出,帮助企业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治理蓝图,实现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可持续化.
日前,《金融时报》创新编辑兼《金融时报》论坛创始人约翰·桑希尔(John Thornhill)与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金融时报》2019年度人物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进行了交谈.以下是他们谈话的内容.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行,将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各类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带来新的影响与挑战.通过选取三个较常见的业务场景,探讨企业在新合规背景下的应对策略.首先,基于产品的隐私设计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建议,并聚焦移动App隐私合规设计,举例说明合规设计要点;其次,大数据场景下如何做到既赋能业务又保护用户权利,提出五大关注重点;最后,天有不测风云,针对企业在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机制.
当前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做好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是当下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研究数据安全治理在隐私保护和数据权概念下的治理理念,结合包括政务、企业和金融在内的不同行业的数据安全需求,我国可以从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和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两方面着手开展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应提升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的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