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寻线控制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网络系统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同时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适用于处理难于语言化的模式信息.本文采用CCD图像传感器与PC/104总线相结合的硬件系统,运用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功能,实现了有引导线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寻线控制,仿真研究与实际运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于2012年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适当控制N肥、P肥用量,合理增加K肥用量,推荐最佳施肥量纯N139kg/hm2、P2O597kg/hm2、K2O100kg/hm2,最佳产量8 079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料;资源县两水苗族乡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
为了验证草甘膦和百草枯两种除草剂不同使用量浓度配比对麦后复播田的各种杂草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混用,不但可以加快吸收,效果加快,还
摘 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地区20个区(市)县的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对各类粮油作物的重要程度做出分析,构建成都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结论与现实相符合,可为成都粮油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56-03  粮油生产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
简述了焚烧麦秸秆的害处、实施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好处以及实施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宣传、广泛培训;政府引导及加强技术指导等。
摘 要:为了研究阜麦8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最适宜的播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阜麦8号的施肥与播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也能增加产量,但二者增加到一定范围时,二者的互作较显著。研究探明阜麦8号最佳产量的施氮量为205.5kg/hm2,种植密度为375×104苗/hm2。  关键词:阜麦8号;施氮量;种植密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