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淮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27题,融知识、能力考查与价值引领于一体,令人回味。我们从试题赏析中感悟到,应指导学生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精彩展示信息素养;疑中拨雾,授之以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亮点赏析;核心素养;教学启示
乍看2016年淮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27题,似显平淡无奇,但仔细品读,却真有点越品越有“味”的感觉,其开阔的视野,深远的命题立意,突出的问题意识,巧妙的问题设计,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鲜明的价值取向,令人回味无穷。
一、真题再现
建设家乡,人人有责。淮安青少年应该关心淮安发展,了解淮安大事,献计淮安建设。淮安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思想品德探究小组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搜集了如下几则材料。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严治党】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淮安市决定从2016年3月开始,用一年时间对村长、站长、所长、校长、院长等基层“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1)为什么淮安市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科学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淮安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创造了淮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
(2)表格中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战略、国策?
【文化传承】
2015年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成国家最高等级5A景区,实现苏北5A景区“零”的突破。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跻身全国顶级旅游景区的行列,极大地提升了淮安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成为一张新的闪亮的城市名片。
(3)作为淮安的小主人,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将这张“城市新名片”打造得更闪亮?
二、亮点赏析
(一)核心素养的气息扑面而来
试题的信息及立意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该题从对基层“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市“十二五”期间部分成就、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实现苏北5A景区“零”的突破等地方性素材中选取丰富鲜活的话题,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等方式融合呈现,深度挖掘了素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因子,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时事素养、信息素养、探究素养、思维素养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从中让人感到有一股浓浓的核心素养气息扑面而来。
(二)思维品质的考查如影随形
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该题充分挖掘材料信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考查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融汇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三个设问分别从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角度)、经济建设(我国的国策和战略——“是什么”角度)、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怎么做”角度)三个层面来设置问题,立意深远,每一问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将学生阅读能力、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提取能力、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有序地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思维品质的考查如影随形地渗透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
(三)立德树人的功能浸入心灵
思想品德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科。该题把握时代脉搏,问题设置有效贯彻了“大主题、小切口”的命题理念,并从中把有价值意义的真问题摆出来,回归“考试即生活”“考试即育人”的本真,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应有的价值追求,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该题三个问题的设置,融知识、能力考查与价值引领于一体,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外显,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使立德树人的功能悄无声息地浸入他们的心灵,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教学启示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精彩展示信息素养
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一道亮眼的、高质量的试题,命题者都会精心选取信息、精彩呈现信息及精致设计问题。对学生而言,“死记硬背”已不太可能得到高分,学生要读懂信息,并捕捉信息中的有用成分,将教材内容与之整合,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可见,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单一的信息源——教师那里获得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教师可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热点问题,关注自身的生活世界,采用多渠道从生活这一最丰富的百科全书中捕捉信息,并通过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信息素养的舞台,提升学生搜集与处理、评价与运用、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如,建立班级资源库,在班级张贴并经常更换学生制作的“时事快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时政播报”“时事点评”“话说身边事”等活动;通过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时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消化信息,以此寻找到信息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悄悄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之花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精彩绽放。
(二)疑中拨雾,授之以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指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的品格、素养。”在学生诸多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习品质的核心。
关键词:亮点赏析;核心素养;教学启示
乍看2016年淮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27题,似显平淡无奇,但仔细品读,却真有点越品越有“味”的感觉,其开阔的视野,深远的命题立意,突出的问题意识,巧妙的问题设计,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鲜明的价值取向,令人回味无穷。
一、真题再现
建设家乡,人人有责。淮安青少年应该关心淮安发展,了解淮安大事,献计淮安建设。淮安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思想品德探究小组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搜集了如下几则材料。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严治党】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淮安市决定从2016年3月开始,用一年时间对村长、站长、所长、校长、院长等基层“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1)为什么淮安市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科学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淮安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创造了淮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
(2)表格中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战略、国策?
【文化传承】
2015年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成国家最高等级5A景区,实现苏北5A景区“零”的突破。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跻身全国顶级旅游景区的行列,极大地提升了淮安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成为一张新的闪亮的城市名片。
(3)作为淮安的小主人,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将这张“城市新名片”打造得更闪亮?
二、亮点赏析
(一)核心素养的气息扑面而来
试题的信息及立意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该题从对基层“小五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市“十二五”期间部分成就、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实现苏北5A景区“零”的突破等地方性素材中选取丰富鲜活的话题,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等方式融合呈现,深度挖掘了素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因子,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时事素养、信息素养、探究素养、思维素养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从中让人感到有一股浓浓的核心素养气息扑面而来。
(二)思维品质的考查如影随形
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该题充分挖掘材料信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考查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融汇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三个设问分别从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角度)、经济建设(我国的国策和战略——“是什么”角度)、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怎么做”角度)三个层面来设置问题,立意深远,每一问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将学生阅读能力、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提取能力、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有序地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思维品质的考查如影随形地渗透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
(三)立德树人的功能浸入心灵
思想品德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科。该题把握时代脉搏,问题设置有效贯彻了“大主题、小切口”的命题理念,并从中把有价值意义的真问题摆出来,回归“考试即生活”“考试即育人”的本真,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应有的价值追求,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该题三个问题的设置,融知识、能力考查与价值引领于一体,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外显,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使立德树人的功能悄无声息地浸入他们的心灵,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教学启示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精彩展示信息素养
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一道亮眼的、高质量的试题,命题者都会精心选取信息、精彩呈现信息及精致设计问题。对学生而言,“死记硬背”已不太可能得到高分,学生要读懂信息,并捕捉信息中的有用成分,将教材内容与之整合,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可见,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再被动地从单一的信息源——教师那里获得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教师可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热点问题,关注自身的生活世界,采用多渠道从生活这一最丰富的百科全书中捕捉信息,并通过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信息素养的舞台,提升学生搜集与处理、评价与运用、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如,建立班级资源库,在班级张贴并经常更换学生制作的“时事快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时政播报”“时事点评”“话说身边事”等活动;通过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时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消化信息,以此寻找到信息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悄悄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之花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精彩绽放。
(二)疑中拨雾,授之以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指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的品格、素养。”在学生诸多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习品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