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和陶冶作用总是通过 “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而实现的,而图书馆正是通过优雅的阅读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布局,先进的检索设备,丰富的馆藏文献,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体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来营造美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向无限的思维空间,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净化心灵,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创造美。因此,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导向作用。图书馆的环境优美,制度完善,管理创新等都对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引导、约束作用,这种引导和约束作为内在的心理力量,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起着自我调适、自我管理之功效。这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景象,营造出活泼、竞争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产生的 “共生效应”、“勉励效应”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这种作用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植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有着现实意义。(2)激励作用。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文献信息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精神振奋,奋发向上。正如契诃夫所说:“大學生的精神状态,在大多数情形中,都是由环境培育出来的。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应当不是别的,而只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3)熏陶作用。在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气息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长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犹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见,这种良好的文化环境无疑会对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
三、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思想道德品质不高
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的方面来看,近几年的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因为成绩优异而受到家长格外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知识和智力的成长,而忽略了对孩子思想素质的教育。从社会的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校园周边文化是迎合少部分人需要的社会低俗文化,严重影响了健康思想道德的建立。从学校教育的方面来看,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和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条化、形式化和盲目性,学校教育中出现德育与智育相分离,道义与利益相分离,认识与行为相分离等,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迷茫和扭曲,道德水准、人格水平降低,出现了高学历低道德的反差。例如:期刊阅览室出现期刊被开天窗和撕页的现象,报纸阅览室发现报纸丢失的现象,图书阅览室虽然安装了监测仪,但个别学生仍心存侥幸,偷书敢闯监测仪被当场抓住。还有一些学生在图书馆看书时,边看边在书上涂涂画画,图书馆员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个别的学生竟不以为然。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公德意识欠缺的现状。如果任由这种错误的道德观念继续发展,一方面,它将破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另一方面,它还将破坏社会赖以存在的公共道德精神。他们毕业后往往只注重追求个人享受,缺乏奉献精神、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文史知识功底差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为主,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使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工科大学生中,许多大学生有较强的设计能力,但写不出一份条理清楚的设计说明书和实验报告,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还有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强,却没有基本的计算能力。他们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别是对我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贫乏,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心理素质不稳定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衡量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要想成才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懈的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表现在情绪起伏较大,语言行为偏激,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遇到困难便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缺乏用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剖析挫折的原因,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发生心理失衡。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适应环境及社会,具备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等,是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四、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 丰富的馆藏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新世纪图书馆的文化载体收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系统收集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外,还增购了大量的电子文献以及各类数据库。图书馆拥有国内外文献和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图书馆现代化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环境条件
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图书馆通过本馆局域网与互联网连通,建立电子阅览室,馆藏数目数据库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信息的传递,激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灵感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阅读环境的同时,也应指导和引导他们健康地查找使用网上信息。告诫大学生去伪存真,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的、潜移默化的。人是一种动物,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有意义的网上,大学生就生活在校园文化这张网上,在这张网上学生们积极地组织和参与最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既是参与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创造者和教育者。同时,高校充满着一种由伟大思想、不朽著作和长远观点形成的令人陶醉的功能。而图书馆正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采取各种形式的健康文化活动,向大学生灌输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教育学生自觉地抵制精神垃圾,从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和阅读习惯。同时图书馆在大厅、阅览室、走廊处悬挂名人名言,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对大学生进行了文化素质熏陶和审美情操的陶冶,其间接地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加大图书馆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栏,在新书通报、推荐书目、推荐信息光盘等导读活动的同时,更要加强馆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络感情,以及开辟新书开架阅览室,使图书馆文化资源起到塑造人的灵魂、陶冶人之情操的作用,进一步使图书馆创建出高品味的文化氛围,提高学习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迪其心智,塑造其灵魂,发展其个性,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作用,繁荣校园文化,无形中使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锻炼。
(五)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的第二课堂
新时代创造性教育使教育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现代化教育手段使教育媒体趋于信息化,使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变为以学生运用信息手段,主动获取信息知识为主。学生通过到图书馆阅读书刊,检索数据库,在internet网上查找信息,使用多种工具书查找文献信息,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图书馆通过文献信息对学生进行全社会性的、全知识性的教育,扩展了教育的开放度,成为高校开展教育的第二课堂。
(六)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高素质的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它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现代观念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图书馆业务技能的馆员队伍。(1)推荐好书,指导阅读。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阅读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吸收借鉴人类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获取人类所积淀的文化的过程,是大学生以人类文化成果充实、丰富和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因此,推荐好书,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2)馆员良好的业务素质,能为大学生解答咨询,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解除他们在知识信息海洋中大海捞针、收效甚微的烦恼,培养大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馆员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能筛选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供大学生开发利用。为此,对大学生开展图书馆信息技术教育,把利用现代化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之能利用现代化设备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辟一个新天地。
(作者简介:赵英,青海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研究馆员。)
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和陶冶作用总是通过 “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而实现的,而图书馆正是通过优雅的阅读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布局,先进的检索设备,丰富的馆藏文献,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体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来营造美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向无限的思维空间,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净化心灵,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创造美。因此,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导向作用。图书馆的环境优美,制度完善,管理创新等都对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引导、约束作用,这种引导和约束作为内在的心理力量,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起着自我调适、自我管理之功效。这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景象,营造出活泼、竞争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产生的 “共生效应”、“勉励效应”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这种作用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植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有着现实意义。(2)激励作用。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文献信息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精神振奋,奋发向上。正如契诃夫所说:“大學生的精神状态,在大多数情形中,都是由环境培育出来的。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应当不是别的,而只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3)熏陶作用。在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气息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长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犹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见,这种良好的文化环境无疑会对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
三、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思想道德品质不高
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的方面来看,近几年的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因为成绩优异而受到家长格外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知识和智力的成长,而忽略了对孩子思想素质的教育。从社会的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校园周边文化是迎合少部分人需要的社会低俗文化,严重影响了健康思想道德的建立。从学校教育的方面来看,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和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条化、形式化和盲目性,学校教育中出现德育与智育相分离,道义与利益相分离,认识与行为相分离等,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迷茫和扭曲,道德水准、人格水平降低,出现了高学历低道德的反差。例如:期刊阅览室出现期刊被开天窗和撕页的现象,报纸阅览室发现报纸丢失的现象,图书阅览室虽然安装了监测仪,但个别学生仍心存侥幸,偷书敢闯监测仪被当场抓住。还有一些学生在图书馆看书时,边看边在书上涂涂画画,图书馆员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个别的学生竟不以为然。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公德意识欠缺的现状。如果任由这种错误的道德观念继续发展,一方面,它将破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另一方面,它还将破坏社会赖以存在的公共道德精神。他们毕业后往往只注重追求个人享受,缺乏奉献精神、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文史知识功底差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为主,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使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工科大学生中,许多大学生有较强的设计能力,但写不出一份条理清楚的设计说明书和实验报告,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还有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强,却没有基本的计算能力。他们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别是对我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贫乏,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心理素质不稳定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衡量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要想成才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懈的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表现在情绪起伏较大,语言行为偏激,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遇到困难便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缺乏用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剖析挫折的原因,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发生心理失衡。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适应环境及社会,具备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等,是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四、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 丰富的馆藏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新世纪图书馆的文化载体收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系统收集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外,还增购了大量的电子文献以及各类数据库。图书馆拥有国内外文献和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图书馆现代化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环境条件
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图书馆通过本馆局域网与互联网连通,建立电子阅览室,馆藏数目数据库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信息的传递,激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灵感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阅读环境的同时,也应指导和引导他们健康地查找使用网上信息。告诫大学生去伪存真,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的、潜移默化的。人是一种动物,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有意义的网上,大学生就生活在校园文化这张网上,在这张网上学生们积极地组织和参与最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既是参与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创造者和教育者。同时,高校充满着一种由伟大思想、不朽著作和长远观点形成的令人陶醉的功能。而图书馆正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采取各种形式的健康文化活动,向大学生灌输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教育学生自觉地抵制精神垃圾,从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和阅读习惯。同时图书馆在大厅、阅览室、走廊处悬挂名人名言,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对大学生进行了文化素质熏陶和审美情操的陶冶,其间接地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加大图书馆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栏,在新书通报、推荐书目、推荐信息光盘等导读活动的同时,更要加强馆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络感情,以及开辟新书开架阅览室,使图书馆文化资源起到塑造人的灵魂、陶冶人之情操的作用,进一步使图书馆创建出高品味的文化氛围,提高学习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迪其心智,塑造其灵魂,发展其个性,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作用,繁荣校园文化,无形中使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锻炼。
(五)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的第二课堂
新时代创造性教育使教育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现代化教育手段使教育媒体趋于信息化,使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变为以学生运用信息手段,主动获取信息知识为主。学生通过到图书馆阅读书刊,检索数据库,在internet网上查找信息,使用多种工具书查找文献信息,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图书馆通过文献信息对学生进行全社会性的、全知识性的教育,扩展了教育的开放度,成为高校开展教育的第二课堂。
(六)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高素质的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它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现代观念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图书馆业务技能的馆员队伍。(1)推荐好书,指导阅读。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阅读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吸收借鉴人类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获取人类所积淀的文化的过程,是大学生以人类文化成果充实、丰富和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因此,推荐好书,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2)馆员良好的业务素质,能为大学生解答咨询,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解除他们在知识信息海洋中大海捞针、收效甚微的烦恼,培养大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馆员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能筛选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供大学生开发利用。为此,对大学生开展图书馆信息技术教育,把利用现代化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之能利用现代化设备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辟一个新天地。
(作者简介:赵英,青海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