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来源 :热带海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
其他文献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对2001—2004年11月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经过后海洋上层的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热带气旋经过后,55.6%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深度会加深,范围在0-6
利用全球大洋二维的自由表面诊断模型并采用气候态Levitus(2001)温盐资料及COADS风应力资料估算印尼贯穿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的Karimata海峡出流量对印尼贯穿流有显著
作者认为,书名对读者有先声夺人的功效。好的书名,应该做到新、切、雅、厚,与之相对的是陈腐、浮泛、鄙俗、浅薄。书是文化产品,作者多少负有提高公众文化品味的使命,让书名放出光
利用在粤西电白附近海域单点系泊浮标站观测的周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Thompson(1983)提出的“4天滤波器”——51G113对海流资料进行低通滤波和低频流分析,并根据观测期间获取的台
以存在缓变背景流的二维缓坡方程为控制方程建立一个计算模型来研究大亚湾长周期波的传播规律。按入射波源形式不同、周期不同和有无背景潮流设计了几个数学试验,分别通过这几
本文基于自组网的应用背景,在分析了传统流媒体协议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组网应用层信令面及用户面的协议设计。该协议以SIP和RTP/RTCP协议为蓝本,针对自组网节点平等,移动性强及
利用英国南安普敦海洋中心(SOC)海一气界面的热量和淡水通量资料以及世界大洋图集(WOA01)的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计算了南海表而各月的有效浮力通量及水型变性矢量场,分析了南海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