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与鲍温样丘疹病、口腔乳头状瘤及舌鳞状细胞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等报告1例免疫缺陷病人于外生殖器和口腔发生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并与舌部鳞状细胞癌有关.本例提示HPV-16在口腔癌的致病原因中起重要的作用.患者男性,33岁,舌右侧肿胀6个月,以往因SLE用强的松治疗14年.后又因隐球菌性脑膜炎经用二性霉素B及5-FC治愈.住院后发现左臂有多发性扁平疣.1981年阴茎及阴囊发生疣状皮疹.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一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发生罕见的大疱性反应.患者男性,45岁,胸部浅色斑进行性扩大伴感觉减退4年.两月前全身突然出现多数红色斑块,整个手、前臂、胫部及面部感觉异常.手足水肿、腕及踝关节疼痛.无全身不适、发热及服药史.检查有许多高起的红色斑块、表面紧张光滑,有些边缘模糊,分布不对称.两侧尺、腓总和桡神经肿大并有触痛.皮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正常,无浸润带存在.真皮水肿,可见散在的泡沫巨噬
期刊
作者选择了6种对青霉素酶稳定的抗生素,即4种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1种半合成青霉素衍生物―替莫西林(temocillin)和1种羟氨苄青霉素与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的合剂―Augmentin,研究了它们在体外对淋球菌的活性,并与羟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作了比较.作者从所在医院的泌尿科就诊的病人中分离出112株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及112株非PPNG菌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
期刊
本文报告了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医院在1981年1月至1985年12月5年间死亡的35例麻风患者尸体解剖的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4岁,病期10~30年,瘤型(包括BL和LL)23例(66%),结核样型(包括BT和TT)12例(34%).
特种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廿烷酸衍生物(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的前体,它有2个系统,即n-3(如α-亚麻油酸和廿碳五烯酸)和n-6(如花生四烯酸和亚麻酸)。3-系列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B5是从廿碳五烯酸衍生而来,这些衍生物的炎症性比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较少。通过饮食增加廿碳五烯酸可以竞争地抑制n-6衍生物的产生,这可能有利于减少免疫反应。
期刊
念珠菌属的传统分型法是以表型特征为主的形态学分型法,作者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念球菌属的DNA,从基因型上对念珠菌进行分型。作者用Z酶(zymolase)破壁,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破膜抽提并纯化念珠菌属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indⅢ酶进行酶切,琼脂糖电泳分析酶谱。
患者男性,1969年曾患Reiter病,2年后发生典型斑块性及指甲银屑病。1983年有膝关节及第1趾间关节炎。最初对镇痛剂、非皮质类固醇抗炎药、维甲酸及光化学疗法有效,但皮损及关节炎日渐恶化。
作者报告1例女性30岁黑人患者.5年前,她第一次妊娠8个月时,眼睛流泪和烧灼感,轻微外伤后皮肤发生水疱,其他部位粘膜无明显皮疹,皮肤病理和免疫荧光证实为瘢痕性类天疱疮(CP).眼睛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口服强的松80mg/d,但仅皮疹有改善,最终左眼失明.2年后经短暂的缓解又复发.应用大量强的松和环磷酰胺50mg/d后,皮疹和眼睛好转,但在右腿胫前发生一片溃疡.
作者对12例麻风营养性溃疡癌变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男10例,女2例;BT8例,BL4例;溃疡病期2~16年不等。12例中,足底溃疡恶变10例,小腿和足背溃疡1例,外踝部溃疡1例。所有患者都有继发感染和局部淋巴结肿大。3例晚期患者因腹股沟淋巴结继发真菌感染而致死。
期刊
作者用228份怀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血清,再次检查了抗基底膜区抗体IgG沉积的部位。皮肤分离术(split-skin technique)即用1.0M的氯化钠处理正常皮肤,使真表皮在透明板下方裂开。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体沉积的部位。结果:212例(93%)与典型的BP一样,荧光呈表度染色型(裂隙顶部)。7例表现为混合型,即荧光位于裂隙的顶和底部,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的病例中
宫内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较为罕见,文献中仅有几例报告.本文报告一例宫内HSV感染伴有继发性营养不良性皮肤钙质沉着症.患婴,男,早产儿,出生体重1300g,身长37cm,头围26cm.其母为一黑人妇女,妊娠14周时曾出现流感样症状及阴道分泌物增多,中期妊娠时阴道内曾三次出现斑点,踝部肿胀.小儿出生时发生呼吸窘迫,体温低和紫绀.背下部、臀部、前臂屈侧、肩部及右?窝处有黄色环状斑块,对称分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