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父母都能“科技养老”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当年在晋西北乡下的窑洞里生杨扬时,落下了无法治愈的“月子病”。后来,作为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的研发和管理人员,杨扬在尽孝的同时,带领团队根据不同老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多种智能设备,帮助老人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近日,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养老机构对此做了推广。
  病痛缠身,眼见妈妈受辛苦
  “母亲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生我时在月子里落下的。这种病是免疫性疾病,不能根治,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杨扬说。
  母亲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到只能扶着东西慢慢走;从能拄一根拐杖走,到拄两根拐杖都走不了;后来干脆被困在了床上,又从能在床上坐着到只能躺着,还要不时地翻身,否则就会浑身疼痛难忍。
  杨扬硕士毕业后,进入腾讯公司当程序员。由于牵挂着老家的母亲,他经常两头跑。2012年年底,在征得妻子和父亲的同意后,他把母亲接到了深圳一起住。
  “把我妈接到深圳时,她已经基本上失能了,甚至自己上不了轮椅。但我妈这个人特别要强,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求人。在拄双拐和上轮椅时,她多次摔得鼻青脸肿。有一次她想自己洗澡,还在卫生间摔断了胳膊。我们要请个保姆照顾她,她坚决不答应,说自己已经拖累了孩子,如果还要请保姆照顾她,她就回老家。”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杨扬实在没办法,只好将她送进了养老院。
  在养老院,杨扬才知道像母亲这样的失能老人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告诉他,对这些老人来说,防摔跤、防走失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母亲已经摔断过胳膊,杨扬就在母亲的房间里像装修幼儿活动场地一样,把有棱有角的地方都用泡沫塑料包起来,并在屋子的四周,特别是在洗手间里装上了扶手。当时母亲还能坐,但她的骨头已经严重变形,坐不了多久就得变换姿势,不然就会疼痛难忍。为了让母亲打发时间,杨扬给她买了个平板电脑,还在床上装了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让母亲可以躺在床上变换着姿势看电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都夸他孝顺。
  2018年,杨扬的母亲去世了。同年,杨扬当上了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运营经理。
  鞭长莫及,智能养老最科学
  一天,杨扬在养老院做义工时无意中得知,有位老人半夜起来如厕,不料突发脑梗。因为没有被及时发现,老人在坐便器旁头朝下蜷缩了一夜,最后以植物人的状态在床上躺了半年多后去世。医生说,如果早发现、早送医,老人是不会变成植物人的。
  这让杨扬一下子又想到了母亲,于是他向主管领导提议,把智能系统的研发向病患和老人护理的方向延伸,让千千万万老年人活得更有质量和尊严。杨扬的提议得到批准后,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表示将全力配合。
  既然解决老人摔跤和走失问题是养老院的难点,杨扬和他20多人的团队就从这里着手。他们首先研发了一套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只要摄像头监控到有老人摔倒,便会自动报警。但老人和家属提出了异议:“这种监控效果应该是有的,但装个摄像头对着床,老人还有隐私吗?”
  杨扬也觉得这样确实有问题。他们一边征求医护人员的意见,一边倾听老人和家属们的呼声。有老人提出:“有没有一种东西,能看到老人的动静、判断老人是否摔倒,但看不清楚人呢?”杨扬灵机一动,想到了热感应技术。
  热感应技术是利用人体在37℃左右的体温下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采用被动式红外探头,就可以探测到人体的体温。这种探测只能看到人体轮廓,也就是热源的大概模样,而看不清具体形象。老人纷纷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监控。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来了:有位76岁的老人晚上拄着拐杖上厕所时不幸摔倒,虽然医护人员马上赶了过去,但老人还是受到了严重的脑震荡,没多久便去世了。
  杨扬想:很多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的毛病,一旦摔倒就很容易骨折,能不能发明一种东西,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帮老人一把,防止他们摔伤呢?
  “有一天下班路上,我无意中目击了一起车祸。车祸虽然并不严重,但安全气囊全都打开了。我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根据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发明一种工具,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像汽车安全气囊那样及时打开,保护老人不受伤呢?”
  杨扬带着团队开始了新的攻关。他们根据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专门供老人穿的服装。服装的双肩、胸前、脑后、臀部和双膝等处都有气囊,只要老人的身体倾斜到一定角度,气囊就会立即打开,起到保护老人的作用。
  研发时,他们发现打开气囊的临界点特别难掌握:如果打开过早,很容易判断失误;如果打开迟了,又起不到作用。
  研发人员亲自穿上服装,在养老院当着老人们的面,反复尝试在各种情况下、以各种姿势倒下时,在哪个瞬间打开气囊更合适:“每个人都至少摔过几千次。而且因为故意摔倒和不由自主地摔倒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同事们还不得不趁试验者不注意时突然将他绊倒。”
  一些老人不忍看他们摔了又摔,甚至劝他们放弃,但杨扬说:“谁家没有老人?我们还年轻,只要能让天下父母的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和提高,我们摔得再重也无所谓!”
  经过数万次的摔倒试验,老人防摔服终于研发成功。不少老人表示:“这样的监控装置和防摔服比儿孙在身边都管用。即使我们跟儿孙生活在一起,他们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
  科技助力,养老院不是终点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现有高龄老人117位。他们有的是被120救护车直接从医院送到了这里,有的来自因为长期照护而身心俱疲的家庭。
  医护人员介绍:“一个老人倒下了,一个家庭就失能了。有些老人虽然还没有倒下,却比倒下还要人命。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走失是常有的事,一旦走失,全家就乱了套。在养老院,有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知道大门出不去,甚至会像孩子似的翻墙逃跑。”
  针对这种情况,杨扬的团队研发了一套电子跟踪系统,只要老人离养老院的直线距离超过100米就会报警,并且可以进行追踪。
  “很多老人认为,进了养老院,就意味着接近了人生的终点,这也是不少人不愿意进养老院的原因之一。”杨扬说,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延续老人的生命,确保他们的安全,还包括用科学的手段,让大家在这里活得好,好好活,有体面,有尊严。
  在他们的努力下,养老院里到处都是高科技装置,最显眼的就是一楼办公区的信息大屏,它向工作人员滚动显示着院内老人的各种信息。老人一入院,工作人员就会到老人的屋里做科学评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习惯吃什么东西,习惯从床的哪边起身……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方案。
  老人的身体护理只是一部分,杨扬他们还建议护理院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科学的照护。比如不少老人要从1、2、3开始重新学数数。有些老人自尊心特别强,杨扬就建议护理院分别对待,比如不能用伸指头让他们认的方法,因为那样对他们的自尊心伤害很大。最好能拿来时钟,用时针指的数字对他们进行引导。研发人员还专门为老人研发了可以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笑话的机器人。
  除此之外,養老院在管理上也全部智能化了。以护理端为例,它可以自动安排好每一位护理员每天的任务,还可以记录老人的异常情况,与医生、家属共享。当老人每天的健康状况都数据化之后,管理人员能更直观地看到老人身体的变化,出现问题可及时预警。
  杨扬和深圳养老护理院的管理和智能养老办法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将其推荐给了全国。杨扬说,虽然母亲享受不到这样的服务了,但看到那么多父母能在智能化的帮助下有质量、有尊严地养老,他觉得同样可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摘自《家庭》2021年第3期,夏之炎荐)
其他文献
两年前,顺德名厨马惠良遇到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看起来也最无厘头的一次挑战:收一群机器人做徒弟,教它们做饭。  马惠良16岁出道,迄今已从业26年。他是国家级烹饪大师,成名后游走各国,除了粤菜,还很擅长做东南亚菜。  记者问:“当你知道你的新徒弟是一群机器人时,你第一时间想的是什么?”  马惠良答得很干脆:“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炒作。”  这种情绪,在马惠良亲眼看到那些高达3米、方中带圆,看起来更像炉
期刊
猪肉 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果横切,炒熟后会变碎,而斜切既可以使肉不碎,吃起来也不会塞牙。  牛肉 牛肉要横切,因为牛肉中的筋腱较多,而且沿着肉纤维的方向夹杂其间,如果顺着纤维方向切,筋腱便会整条保留在肉丝内,炒出来的牛肉丝很难嚼动。  羊肉 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烂膜硬,嚼起来很费劲。  鸡肉 鸡肉要顺着纤维方向切,因为鸡肉细嫩,含筋少,只有顺着纤维方向切,炒后才能
期刊
在各种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标题:“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0倍,为何你早没发现”“冬天多吃这种菜,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8倍……”单纯看数字,这些“10倍”“8倍”的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是,这就能说明这种食物“营养价值高”吗?  和苹果比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跟武大郎比身高  苹果是一种大家熟悉的水果,而维生素C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维生素,所以当人们看到“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0倍”,就会下
期刊
“古有神笔马良,今有‘烧火棍大娘’。”近日,山东聊城一位50岁的农家妇女走红网络。她以烧火棍为笔,以大地和墙壁为纸,以白石灰为颜料,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风格各异的画作。  ◆ 辍学在家,幸遇“恩师”教画画  这位“烧火棍大娘”名叫丁春梅,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王化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说她普通,是因为她跟其他村民一样,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说她不普通
期刊
“大家好!俺孙子回来了,今天炒个辣子鸡给俺孙子吃。”视频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的一段视频里,83岁的老人王冬朝镜头挥着手,咧嘴笑着,眼睛眯成两条缝。  这是王冬第一次在B站露面。这段视频播放量9.7万,点赞数超过5000,获得“硬币”2000余个,评论500多条。目前,王冬在B站已有粉丝33.7万。  2019年4月,老人的二孙子八斤从山东烟台回到了老家枣庄,正式将爷爷的生活在B
期刊
幸福完全没有任何外在的表征,它只存在于幸福的人心中。  我发现过往最吸引我、最感动我的,并不是享受过最甜蜜、最強烈的乐趣的时刻。那种短暂的心醉神迷太过强烈刺激,不过是生命中稀稀疏疏的点。我所怀念的幸福是一种简单持久的境界,本身并无强烈刺激之处,但它持续愈久魅力愈增,最终在时间中让人得到一种极致的幸福。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任由光阴流逝而仅仅掌握
期刊
在鼓浪屿玩的时候,我一边沿着海边溜达,一边跟我妈聊天。夜里的风景正让人感觉惬意无比,我妈突然要回酒店。我问她要干吗,她说出来的时候没带手机。我说:“没带就没带。一会儿就回去了,丢不了。”她却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说10点还没回去的话,就赶不上了。  我听得一头雾水,最后还是和她一起回去了。结果一进门,就见她拿起手机,点开活动页面捐步数。她还回头问我:“你今天给你弟捐了吗?”我这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是这
期刊
日本的北海道有个只在夏日开放的十胜云海餐厅。这里海拔1088米,坐在餐厅中俯视山下,漫天云海触手可及。  但云海并非随时可见,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现身。云海一般出现在清晨,所以不同于一般晚餐时间人会比较多的其他餐厅,云海餐厅总是一大早就人气爆棚。  虽然要起个大早,不過,当云海如约而至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如绸缎般的云海让你宛如置身大海之滨,波起浪涌、浪花飞溅,非常壮观。果然,大自然是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当时,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联合胞弟章锡珊以及王伯祥、范洗人等人,发起成立了一个“酒会”。  经过协商,葉圣陶被推荐为会长,同时立下“章程”:一顿能喝5斤以上绍兴黄酒者,可以成为酒会会员。平素喜好饮酒的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听说后也很想入会,奈何自己只能喝3斤半,于是请已入会的丰子恺出面“通融”,介绍他入会。  丰子恺碍于情面,便请示会长叶圣陶。
期刊
老年性痴呆如今困扰着全球的老人。为了帮老人留住记忆,2013年,英国的利物浦博物馆专门建起了“记忆之家”。  博物馆教育项目执行主任卡罗尔·罗杰斯介绍:“记忆之家承载了一座城市、一个年代的历史记忆。”和传统博物馆布局类似,“记忆之家”设置了不同主题。在“记忆漫步”展室,陈列了英国各时期的服装、物品以及历史影像,当人们在馆中穿行时,如同放电影般放映着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记忆旅行箱”展室则以特定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