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庞德和索萝西·莎士比亚书信集(一九○九——一九一四)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庞德和他妻子索萝西的书信集不久前在美国出版,书中收集了正在热恋中的庞德和索萝西在一九○九——一九一四年间的重要信件。
  索萝西是亨利·霍普·莎士比亚和其妻奥立维亚的独生女。亨利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律师和风景画家,奥立维亚则是伦敦文艺沙龙中的活跃人物。庞德曾从奥立维亚研习法国古典诗歌,因而同其女索萝西相识,两人感情日渐加深。但奥立维亚并不希望女儿同一个异国人结合。尽管如此,庞德与索萝西的爱情关系还是继续发展,两人相互倾慕之情洋溢在这部书信集的字里行间。索萝西的信感情真切、文体朴素。从书信集中索萝西涉及诗歌创作的文字看来,索萝西对庞德诗歌观点的形成无疑有所影响。庞德在一九一三——一九一六年间曾替当时已闻名遐迩的叶芝作过秘书,而在这以前两人就通过奥立维亚而过往甚密。虽说叶芝比庞德大二十岁,庞德早期的诗歌创作曾得益于叶芝的指教和影响是为批评家所众所周知的。但从书信集索萝西的信件中可看出,索萝西对庞德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针对庞德在信中使用的一些生僻、华丽、冗烦的词语,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的一封信中,索萝西写道,“原本简单明了的意思,你竟然花费了不少笔墨——我以为,就书信文体而言,这是不能容忍的,虽然,由于叶芝的影响,还不算太晦涩。”对这种观点,庞德是接受并赞同的。在诗歌中避免使用冗词陈调,忌讳夸张、模糊、抽象,追求高度鲜明、准确、含蓄、凝炼的意象,这正是庞德所主张的意象派诗歌的精髓。
  索萝西像她父亲一样,喜欢作画,不过,她更为高明之处在于不仅仅只用色彩,而且用文字。她极富于想像力,且极少陈腐的学究气。这正是作为诗人的庞德所欣赏的;索萝西也钦羡庞德的才气、博学以及一旦投入创作和阅读时的那种善于排除干扰的专心致志的毅力。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二日,在给庞德的一封信中,她写道,“我无法理解你当时的心境——捧着洛卜·德·维迦的一出剧本,竟会那样如醉如痴。”的确,在这种时候,庞德会忘记一切,即使他心爱的索萝西就在身旁。索萝西具有女性敏锐的鉴赏和判断力,她总是对庞德的作品提出坦率的、甚至挑剔式的批评,“在我看来,你的散文不如亨利·詹姆士,让人失望。”有一次,索萝西收到庞德赠送给她的一些诗作,其中有好些是为索萝西写的情诗,在一九一三年三月五日的一信中,她写道,“你想知道我对于你的诗作的意见,我认为,它们不那么出色,——虽然,其中一、二首颇为动人。”
  庞德曾醉心于希腊、拉丁、法国、盎格鲁·撒克逊的诗歌,对中国、日本的古典诗歌也作过专门研究,一九一五年他所翻译出版的《汉诗译卷》,包括《诗经》、汉乐府以及古诗十九首的若干古诗,译笔流畅,且较为忠实,被T·S·艾略特称誉为“二十世纪诗歌中的样板”。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翻译这些中国古诗的时期正是庞德与索萝西热恋并行将结成伉俪的时期。庞德的诗歌创作根基于西方文化的熏陶,同时又从东方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吸取营养,一反浪漫主义派及维多利亚时期的诗风,他树起了意象派诗歌的大旗。意象派诗歌鼎盛的二十年代,曾影响过诸如T.S.艾略特、W.H.奥登这样一大批诗人。艾略特的长诗巨作《荒原》是在庞德的悉心修改下定稿的,卷首的献词是“献给诗歌巨人庞德”;而奥登则这样说过,“倘若没有庞德的诗作,我的作品将会停留原地而毫无进步。”他还说,“至今活着的诗人无一不感受到庞德的影响。”这足以说明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在西方当代诗歌中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庞德支持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电台发表过攻击美国的言论,也撰写过为法西斯主义唱赞歌的文章。一九四八年因叛国罪被捕送回美国。而且在私生活上,庞德还有外遇,这在夫妻间曾投下过阴影,不过即使如此,索萝西仍未离弃庞德。由于精神病理学家作证庞德患有精神失常症而免受法庭审判,被送到华盛顿的圣·伊丽莎白医院就医,一直呆了二十年,正是在此段岁月中,庞德写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一些诗作。一九五八年在罗伯特·弗罗斯特、T.S.爱略特以及一些有声望的美国诗人名流的努力下,他才得以恢复自由,夫妇俩于一九五九年重又回到意大利定居。
  
  (EzraPoundandDorothySha-kespeare,TheirLetters,1909-1914,editedbyOmarPoundandA.Wa1tonLitz,NewDerections,NewYork.)
其他文献
我院肿瘤普查48,000人次,发现早期直肠类癌14例,11例无任何症状,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早期直肠类癌14例,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在24~75岁间,平均年龄44.7岁,11例无任何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Cytology,FNAC),是应用细针(7号)吸取病灶处细胞作细胞学诊断。早在20年代,美国Memorial-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已用针吸作为诊断
本文报道住我院诊断为肺癌者1037例,其中55例经尸检病理证实,有颅脑转移者占11例(20%)包括鳞癌8例、腺癌4例、小细胞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各2例;6例系经术后病理证实有颅脑转移,
五费格森明确指出:“现代优秀批评家”注重精细的文学分析,而忽略了“行动”。无疑的,在他书中的某些章节中提出的那些抒情诗所没有的戏剧物质,已越出了艺术整体的范围,或至
患者,男,20岁。主诉声音嘶哑1年余,于1985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何诱因有咽痛和声嘶,咯痰中偶带血丝,1984年11月份加重,先后咯血3次,每次约70~80ml。无发热及呼吸困难和
我科1987年12月至1989年1月共收治7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0~60岁。全部病人均经CT与X线检查确诊,4例有病理证实为鳞癌3例,低分化腺癌1例。病变位于额顶
在戏剧理论里,有关悲剧角色、悲剧性格和喜剧角色、喜剧性格的区别已判然划出。悲剧性格所必备的特点已为人熟知。他必须能唤醒我们的同情。他的罪恶与清白,美德与恶行,必经
在头面部短时间内发生三种原发癌瘤者罕见。观就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9岁,农民,住院号:(新编)4858,放疗号:00141。右颊部肿物伴溃疡一年,肿物大小约2.5×3cm,溃
我院在86年4月至87年7月间,联合应用CO_2激光刀与YAG激光器,对20例体表和近体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亚根治性及扩大切除的手术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From April of
英国作家特罗洛普又被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忙的写信人。他几乎天天写信,这些信逐日纪录了他的生活,为研究这位颇为奇特的小说家的创作、性格、思想和外人鲜知的私生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特罗洛普生前曾发表过一篇颇具匠心的自传,试图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好形象。而《书信集》中的一千七百多封书信以其比有意为之的正式作品多得多的坦率,向读者展现了特罗洛普的另一面。  特罗洛普在作品中歌颂爱、善和美,抨击虚伪、市侩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