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炜,文学有路而无疆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坛一直流传着一个“座次榜”:鲁郭茅巴老曹。6位作家中,鲁迅是无可争议的“老大”,毛泽东都曾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鲁迅逝世后,柳亚子写过一句诗:迅翁逝后屹双峰,这双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他们之后,巴金、老舍、曹禺,或以小说,或以戏剧,确立了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程光炜在北欧

  “其实这几位经典作家,历史早有定评,倒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把他们塑造成主要作家的。但为什么最后会形成这样一个谱系,为什么是这6位,肯定也和之后的调整有关。”北京一家咖啡馆里,从事了多年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程光炜与《环球人物》记者的对谈,首先从这个学术问题展开。
  “学术”正是印刻在程光炜身上的符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平曾说:“在当代文学史研究脉络上,程光炜教授可谓是洪子诚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学者、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之后,这一领域最重要的文学史家。”就在记者采访程光炜前的一个月,他的著作《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刚刚修订再版。一个庞大又复杂的问题,却从小小的时间节点和不经意的细节切入,避开了学术论文的严正刻板,如同历史与当下的喁喁私语。

同情取代了批评


  程光炜的研究,善于把文学“历史化”,在故纸堆中细细描摹每一位文学家所经历的波涛巨浪、心境曲折。
  他写过陈独秀的晚年:“他与潘兰珍所住两间厢房,上无天花板,下是潮湿泥地,若遇大雨,满屋漏水,景观难以想象。室内家具也极简陋,两架木床,一张书桌,几条凳子和几个装旧书的箱子,唯满地堆积的各类典籍杂书及墙上‘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的拓片比较触目。”
  精微的笔墨之外,又不乏对时代的思考:“默思五四当年,陈独秀与另两位影响风气的胡适、周作人相约:同做超越各种政治力量之上人物,倡导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价值标准。卓然人格颇有既无古人、又无来者之高迈恣肆。然时过境迁,胡适正衔国民党之命在美国大使任上,周作人则为汪伪华北文化督办。当年慨诺,竟成一纸空文;同时人物,居然天地之别!世事遽变反映在具体个体上,责任是很难梳清的,执着研究,不免意味深长!”
  虽然身在中文系,程光炜文章里的精准史料和严密分析却更像一位历史学家。“其实文史不分家,我不是在做文学批判,我们过去总是简单地从审美上看一个作品、一位作家,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作家的轨迹、他的人生,怎么去客观评价呢?”于是,他成了一名“历史侦探”,在细枝末节中梳理作家作品,折射时代变迁。
  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里,他曾写道:“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我们无法无视历史的存在,将文学看做一个纯文学的现象,也无法摆脱文学与历史的无数纠缠,将作为研究者的自己置身事外。”
  修订10多年前出版过的《文化的转轨》,更印证着研究者也无法置身于变迁之外。书中以“鲁迅的塑造”“郭沫若之路”等章节,讲述了6位经典作家从1917年到“文革”结束的个人、社会双重变奏。“书的初版本里,我理解得很简陋,对这6位作家的理解和同情少,批评和不满多一些。现在,我更愿意站在一个大的时空去看,把过去严厉的眼光,换成柔和和谦卑的注视。”
1988年,曹禺(左)和巴金在一起。

  比如这些作家最初的“反省”姿态。“过去我认为他们是被迫的,现在觉得有合理性。因为他们从民国时期过来,对未来、对革命是有想法的,是向往的。茅盾最典型,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薪水丰厚,共产党早期的好几次活动,都是在他家里举行的。他有个弟弟,也投身革命,后来还牺牲在了鄂豫皖苏区。再像郭沫若,他更复杂了。他在‘文革’初期说自己写的所有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全部烧掉就算了。我觉得你不必把这看成是一种没有文人气节之类的问题。对新事物,他也有很大的彷徨。对毛、周,他们那代人都是很佩服的。在事情发展的最初,没有人能完全判断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当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的话也有自保的成分。但总的来说,我对他们是同情取代了批评。”

渐渐变化的朋友圈


  记者眼前的程光炜,周身透着一种低调、沉稳的气息,言语中的博识,则是甘做冷板凳、勤于思的人才有的。很难想象,这位在故纸堆里漫漫求索的文学史家,最早的出身会是一位诗人。
  程光炜是77级大学生,1978年3月进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就读。那一年的下半年,他的诗作就在甘肃文学杂志《飞天》的“大学生诗苑”栏目上发表了,和后来成名的诗人王家新、韩东等一样,是最早的一批校园诗人。那时的他,“只想把自己满腹的感情和思考倾吐给时代”。他写过这样的诗句:“曾有过被天空压扁的岁月/ 苟活于一个角落就能使你含泪感戴/ 曾有过一汪死水般苍白的人生/ 清醒中的麻木更叫人不胜悲哀。”也出版过诗集,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
  毕业后,程光炜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受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在1987年之后渐渐停止写诗,尤其是在1992年拜入武汉大学陆耀东老师门下读博后,由诗歌创作转向诗歌批评。北大教授谢冕曾评价程光炜是 “新诗潮诗的一位重要发言人”,可见他在当时新诗评论和理论研究界的影响力。
  “大学毕业后包括后来读研究生,我都和诗界的人交往。1996年到1998年,好几年都是一堆人一起在欧阳江河家过年,听古典乐、看电影,完全是在那个诗人、艺术家的圈子里。”   1999年,程光炜编选了《九十年代文学书系·岁月的遗照》。这本世纪末的诗歌选集,因为对知识分子诗歌评价甚高,引起关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大讨论,直接导致了当时诗坛的分裂。在这场论争中,程光炜受到一些著名诗人的抨击,其中几位还是他的朋友,这给他带来了不小打击。原先对诗歌怀有的浪漫想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此后,他放弃了诗歌批评,转向文学史与当代小说研究。
  “后来交往的圈子也变了。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李陀、刘禾,哈佛的王德威,北大的洪子诚,批评家孟繁华、陈晓明和张清华等同行,有一些工作方面的合作,当然也有一些私人的情谊。”

心中立着一块纪念碑


  2000年,程光炜做过一段“十七年文学”研究(十七年文学指新中国成立之后、“文革”开始之前的文学),很快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洪子诚老师上大学时正好是1957年开始的反右时期,‘十七年文学’整体的呈现、怒放及落幕,洪老师是有体验的,在这段文学史中具有当事人的身份,而我没有。”于是,他转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带着博士生“重返八十年代”。
  “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170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制高点。而文学作为历史最形象最深刻的反映,是我们回溯之前和展望后来文学发展的一把钥匙。”从这个角度说,对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研究,其实是一种“社会学研究”。
  如果说跟我个人有关,“那就是寻找我们那代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寻找所谓的现场,或者是寻找我们的精神来路。1985年,举国上下兴起‘文化热’。甘阳主编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金观涛主编的《走向未来》等呼啸而来,在我们这代学人里掀起头脑风暴。这么多年,我书柜上的书再怎么换,这两套书都不曾换过。”
  后来无论是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创作,现代派文学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热的兴起,还是“文学主体性”的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争论,都可以看出这种“文化热”所留下的难以抹去的历史痕迹。“我们这代人是在大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心里是有纪念碑的。这可能是我们和后来几代人最大的不同。”
  新世纪至今,市场化和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裹挟着当代中国,思考与阅读正在消退,严肃阅读与理论思辨更是逆于时代潮流。程光炜曾担忧过:“现在大众娱乐文化所主导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培养一代审美趣味低下、情感冷漠的人。”
  但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让程光炜重拾信心。“我的一个学生讲,汶川大地震有10万志愿者都去,这带着很大的表征意义啊,年轻人还是愿意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的。‘80后’并不是没有历史感,只是他们还在寻找。现在社会处在巨大的转型过程中,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很虚空的东西,因为还没有尘埃落定。‘80后’还没有机会去检测、去沉淀自己的历史感。”
  这种历史感,对于程光炜来说,就是“一定要体贴历史,同情历史”,话题转了一圈,又回到他所钟爱的专业——文学史研究,“那些作家和作品已经成为历史的亡灵,我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在跟这些亡灵对话。”他这样笑着对记者说。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17日,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岸信夫在东京出席仪式。  9月16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病辞职。他的“内阁大管家”——官房长官菅义伟顺利当选自民党总裁,出任日本新首相。  菅义伟对安倍最大的报答,就是邀请他的弟弟岸信夫“入阁”,担任防卫大臣,掌管25万日本自卫队,此事出乎多数人的预料。虽然岸信夫当过防卫省政务官和外务副大臣,毕竟是第一次“入阁”,一上来就担任“军中统领”,他是否有这个能力
1963年8月28日,逾25万民众聚集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  1968年4月3日,马丁·路德·金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前方的路并不平坦,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我已抵达峰顶……今晚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一定会抵达那应许之地。”  然而直到52年后的今天,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活动席卷美国,黑人种族似乎
人物介绍:王继才,1960年生,江苏省灌云县人,曾出任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自1986年起,他和妻子王仕花一起守卫开山岛,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我回到岛上,他就不在了……”王仕花没想到,7月25日,竟是她最后一次同丈夫王继才道别。那天,她乘坐渔船离开距离连云港市燕尾港12海里的开山岛,回到灌云县医院看病。27日下午4点,她赶回开山岛,本以为
李开周  林语堂《苏东坡传》写道:  苏东坡父子二月抵达京师,他们在仪秋门附近买了一栋花园住宅,占地半英亩左右,远离热闹的街市。房子四周有高大的老槐树和柳树,朴实的气氛很适合诗人一家。  这段话交待了月份,没有交待年份。不过联系《苏东坡传》的上下文可以看出来,林语堂写的是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农历二月,苏家父子守丧期满,从四川返回开封,在仪秋门附近买房定居。  苏家父子为何要守丧?仪秋门又是
夏季是各大手机厂商推出新产品的重要节点。6月底,华为率先推出了新一代的NOVA5系列手机;7月初,小米和vivo在同一天举行了新品发布会;接下来的7月底,荣耀手机也将推出新产品。更令人关注的是,刚发布的NOVA5和即将发布的荣耀9X都采用了华为的麒麟810芯片。  手机厂商为什么喜欢在夏天来这么一波操作?直接原因是9月初的开学季,很多年轻人有购机、换机需求。考虑到年轻用户的购买力,厂商一般主打性价
2019年6月4日,傅东育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穎 / 摄)  时隔近一年,导演傅东育和《环球人物》记者说起《破冰行动》拍摄的日子,语调里依旧带着兴奋和激动。  剧里密不透风的塔寨村,入口狭窄,小道纵横,石板房一栋紧挨着一栋,家家户户都没有门牌号,宛如一个层层防护的堡垒。一天晚上,整个村落被瓢泼大雨冲刷,东山市禁毒大队警员李飞带队友硬闯,人赃并获准备撤退,却被上百个手持棍棒铁锹的
“网红”市长当选萨尔瓦多总统  去年与中国建交的萨尔瓦多,2月3日举行总统选举。民族团结大联盟候选人纳伊布·布克雷击败执政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并将于6月1日上任,任期5年。  37岁的布克雷出身法律专业,曾代表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选参选首都圣薩尔瓦多市长,胜选后自2015年任职至去年4月30日。  布克雷擅用社交媒体,赢得许多年轻人的青睐。他曾拒绝参加总统候选人电
路遥最后的时间,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如果他仍活着,今年70岁。对一个作家来说,正是沉入丰满、深刻的年纪。  陕西作家大多是写作的“苦行僧”。柳青写《创业史》扎在皇甫村3年,陈忠实写《白鹿原》一直蛰伏在西蒋村。相比而言,路遥的“苦”,是一种殉道式的残酷劳动。  写《人生》时,他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写《平凡的世界》的6年里,他找来
加州新州长,顶着特朗普上台  1月7日,51岁的加文·纽森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曾发誓要把加州作为对抗特朗普政府的制衡力量,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我们的政府将变得进步、有原则,也将始终站在人民这边”。  加州有近4000万人口,拥有硅谷、好莱坞、农业三大经济支柱,2018年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加州政治立场偏向自由化,历来是亲民主党的大州。纽森的上任被
人物简介:管峻,1964年出生,江苏滨海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等。  当“丑、怪、新、特”成为书坛的一种审美追求时,他却始终怀抱着执拗的古典情结  《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管峻,年轻,儒雅。拍照时,他特意戴上一条围巾,用来平衡衣服的配色,也会配合摄影记者的要求,摆出种种姿势,找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