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理学家刘因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综述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师范大學法政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理学的继承人,不依傍古人,追求至理。刘因的理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天道思索,程朱理学是以理作为最高范畴,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刘因继承了程朱的理本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天道观;二是天人合一,刘因把“化”区分为“天化”和“人化”;三是观物思想;四是心性修养,刘因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之根源,因而也是人性之来源;五是象数思想。本文就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做出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刘因;天人合一;综述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他“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器超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 “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与许衡、吴澄等同为元代三位重要的理学家,创立了北方重要的理学流派——静修学派。黄宗羲称“有元之学者,鲁斋、静修、草庐三人耳。草庐后至,鲁斋、静修,盖元之所籍以立国者也。”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理学的继承人,不依傍古人,追求至理。刘因的理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天道思索,程朱理学是以理作为最高范畴,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刘因继承了程朱的理本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天道观;二是天人合一,刘因把“化”区分为“天化”和“人化”;三是观物思想;四是心性修养,刘因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之根源,因而也是人性之来源;五是象数思想。本文就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做出一个简单的综述。刘因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以天道为依据、为准则,要人道合于天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它起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探索和认知,是一种大智慧、大眼界、大境界。研究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更能深层次的把握他的理学思想。
  谢无量最早提出元代理学有三个流派:程朱学派、朱陆调和派、陆学派,刘因属于陆学派。对于刘因理学思想的研究,也有很多材料可供参考,王素美《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和商聚德《刘因评传》详细的介绍了刘因的理学思想,《刘因评传》是刘因研究的扛鼎之作。虽然没有其他专门编写刘因理学思想的著作,但是在许多学者对元代理学的研究成果的通论性著作中都有提及,如:陈高华《陆学在元代》、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徐远和《理学与元代社会》、葛荣晋《中国实学思想史》、陈谷嘉《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等等。此外,还有多篇论文都研究到刘因的理学思想,进入21世纪,沈莹《元人刘因研究》介绍了刘因的一生及其思想发展,此时期研究刘因主要侧重于刘因的文学思想,在张晶《元代诗人刘因初论》、杨明侠《理学家心境下的词——刘因、姚燧词研究》、胡蓉《论元代燕赵学者刘因》这几篇论文中从刘因诗文特色中研究分析了其理学思想。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以及陈云峰《宋末元初理学北传及其影响》这两篇论文中也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研究了刘因的理学思想。
  一、相关著作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观点
  蒙培元在《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中提到,刘因一面讲天道、天化,一面又讲人道、人化,他很强调人的积极能动作用。他认为,人化来源于天化,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刘因对朱熹的发展是,他强调天化是物质气化过程,强调理不离气,他以天人为体用,却不讲理气为体用。他认为天化是体,人化是用,由天化到人化是由体到用,由人化到天化是由用到体,圣人兼体用,以天道立人极,天道人道无二,这就是天人合一。刘因虽讲“天人合一”之学,但他不同意心即天、心即理的心学思想。
  商聚德在《刘因评传》中提到,刘因在宇宙人生究竟问题的讨论中,常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刘因对《阴符经》很推崇,他采取了引证加发挥的形式,引一段《阴符经》原文,加一段评论,从而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在其短文《阴符经集注序》中,刘因对“天人合一”思想有更多的阐发。在这篇短文中讲到的天道,主要讲自然规律;而人道,则指社会制度、伦理规范之类。刘因认为,这二者是合一的,一致的。从本体上说,天道是人道的根本,即自天而人;从作用上说,须用人道去实现天道,即自人而天。圣人根据天道来确立人道,是天道的体现者和人道的完成者,所以说圣人是兼体用的。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违反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就会出乱子;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就一切都会有良好的秩序。刘因的这一思想,表明了他为解释天人关系所做的努力,他主张的天道不可违反说,具有某些合理因素;他以人事比附自然,特别突出圣人的作用说,则主要是唯心主义的。
  二、相关论文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
  陈云峰在《宋末元初理学北传及其影响》一文中提到,刘因强调“天化”与“人化”的关系,把天地在内的一切事物都看作一个过程。刘因还对前人“天人合一”的观点予以阐扬,认为从天人相类,到天人协调,最终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胡蓉在《论元代燕赵学者刘因》一文中提到,刘因的天道论认为:理是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本源,他说“大哉化也,源乎天,散乎万物,而成圣人。自天而言之,理具乎乾元之始,曰造化。宣化通之,物之付之物,人之付之人,成象成形,而各正性命,化而变也。”人物源自天化,君臣长幼父子等人伦物理皆是天道,人伦合于天道,即天人合一。所以人要顺应天理,生生不息,积极进取,尽人事而达天道。
  三、总结
  唐宇元同志在《元代刘因的思想》一文中,提出了“元代思想家的思想是宋到明之间的过渡环节”的新颖见解。作为过渡思想家的刘因,世人对其研究不像对其他大家的研究那样广泛,只不过从近十年开始,对刘因的研究逐渐的多了起来。本文只就刘因理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根据上述所例举的著作及论文中可以看出,刘因“天人合一”的思想既对前人的思想予以阐扬,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明]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作者简介:
  白蕊欣(1993.10—),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历,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哲学研究。
其他文献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候鸟式”养老模式是最近几年在国内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本文从旅游、医疗、养老服务供给和政策资源四个方面分析了北海市“候鸟式”养老的现状,认为其具有小众性、营利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候鸟式”养老模式顺应了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候鸟式”养老;模式;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
期刊
(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中共小金县委党校 四川 阿坝州 624299)  摘 要: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慵、懒、散”的精神状态值得我们深思,这不仅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干部声誉,也侵害了人民的权益。  关键词:党员;思想;建议  一、抓好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集中学习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教育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
期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京 100040)  摘 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新时期与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传播工作如能落实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具有众多好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际广播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受到技术上的某些限制,难以扩大其傳播力。建设好我国的国际广播并提升其传播力,不仅对于我国的对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对
期刊
(青岛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开始应用至今,方法和手段受到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伴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设计领域中传统手绘设计的位置逐渐被以计算机制图的方式慢慢取代。手绘与计算机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快速地展现设计内容,而且手绘是表达设计理念的最基本的手段,从这层意义上讲,手绘具有其不
期刊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04)  摘 要:当前的媒介融合不仅仅是媒介的合并与相互交流,媒介对于新闻行业的影响更具意义。在新闻行业中,新闻主体与受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群众不再是简单的观众、看客,而是融入到了新闻报道中,并且能够在新闻平台或评论区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新闻业务受媒介融合产生了新的整合与重组。在传统新闻业务领域中,大多是针对单一新闻在某媒体上展开信息加工,并进行新闻报道。而
期刊
(青海盐湖化工分公司机修厂 青海 格尔木 816000)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继续拘泥于传统工作思路和方法,将会失去其原有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保持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中央
期刊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二者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现代设计更富有内涵和深度。本文从我国传统思想、传统书法、传统图案、传统色彩等入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交融特点,希望能够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
期刊
(1.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2.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3.云南民族大学民研所 4.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在《中华竹枝词·湖南篇》中,描写湖南的竹枝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为后人留下来宝贵的研究资源,本文对《中华竹枝词·湖南篇》中有关描写湖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诗篇进行研读和分析,希望能给窥探出当时湖南少数民族风俗习
期刊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5)  摘 要:师徒制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着重要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智慧传承和结晶,在传统的师徒制中保留了众多的艺术文化以及艺术瑰宝。保留了传统的技艺,至今为止,人们都在探访古人的多项技能虽然部分技能已经失传,但是文化的魅力仍然让然着迷。因此,探究师徒制在我国意识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徒制;艺术设计;教育;应用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文学院16编辑班 湖南 衡阳 421002)  人间四月,爱意芳菲。你手执一轴长卷,从悠悠的江南水湄逶迤而来。是谁,点亮你楚楚的明眸,将瓣瓣桃红,洒落在你洁白的裙袂之上?一枚词语,从你的唇边轻轻地吟出,就那样不经意之间,摇碎一池春水,也醉了你诗意的芳菲。  我在四月的芳菲里独自歌吟着,在通向你心灵深处的雨巷里。你迈着灵动的舞步,尽情地挥洒着年轻的心曲与浪漫,那些深深浅浅的花屐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