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国英语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当前英语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考试导向等方面探讨英语教育中的一些有失偏颇的甚至错误的思想和做法。
  关键词: 中国英语教育 教学理念 教材建设 考试导向
  一、中国自主英语教学理念的缺失
  纵观中国英语教育在各个时期所采用的教学理论,从语法翻译法,到后来在中国盛行的听说法,到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交际法,都是把西方的语言学习理论搬到中国来运用。实际上这些教学理论产生都有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有些理论已经过时而不再出现在语言教学中,某些理论传到中国后,被认为是先进的而奉为至宝。每一时期盛行的教学法,都未能吸取西方语言理论的合理内核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英语用“疯狂”的方式去读、去练,有其合理性,但不适合所有的外语学习者和外语学科的所有领域,“杜郎口”式教学方法也不是中国人学好英语的“经典”。中国的英语教学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在使用一种所谓新的教学方式之后,就否定前一种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被批判为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罪魁祸首。但采用旨在培养有“交际能力”的“交际法”之后,其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各种教学方式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21世纪的中国需要的英语人才不仅仅局限于能“说英语”,而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素养的人才。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教情、学情,借鉴外国的语言教学理论,吸收其精华,创建适合中国的英语教学理念。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而改革还在继续,只要外语教学改革回归理性,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学好英语的道路。
  二、教材建设的弊端
  当前我国英语教材建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教育阶段的教材内容难成体系。小学是自己的一套,不能与中学的教学内容衔接,而大学的内容又不能和中学的有顺承关系,相互割裂。2.教材内容不全面、不充实、内容空洞,总是以听说、对话、情景式居多。这样的教材和内容不但在中小学使用,大学也在使用,势必使大学生儿童化,怎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英语教材不应该只是一个听说法教材,而应该是综合性的教材,还应该有分析性的内容。现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就是为了培养兴趣,不要学音标,不要记单词,不要学语法,也不要考试,什么都不要,对所学知识内容缺乏应有的量化和评价。但英语是正规课程,不是幼儿园游戏。3.教材内容只反映目的语(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培养与引进国外文化,同时还担当着本国文化的输出。在英语教学中,“学了英语丢了母语,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本民族文化,如此,英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只有懂得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外国文化。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21世纪,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三、当前对英语考试、评价的问题
  考试是对教学的检测与反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考试和评价应该相辅相成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国内的英语教学总喜欢走极端,以前四六级考试热的时候一切都以过级考试为目标,如今热度下降,也不以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了,英语科目的考试又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类型单一。总是习惯于以水平选拔考试为衡量标准,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成人,英语考试都以“标准化”形式出现,而不是为提升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考查。2.外语检测方法单调。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对英语科目的能力水平考查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实际上,对英语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检测方式。可以从英语口语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等方面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进行测试,方法多样,不应仅以一张试卷来决定一个人的语言水平。3.考试目的不明确。我们现在都通过同一类型考试考查学生,不管考试目的是什么。事实上,考试目的的不同,考试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考试类型的差异。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英语考试体系,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英语教育教学专家们需要主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比如我国的中、高考主要目的应该是:有利于上级学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入学,并对初中、高中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测,提供反馈,从而促进以后的教学。
  四、缺乏全国性、统筹性的英语教育规划
  我国没有设立类似于国外的具有全国性的外语教育规划机构来统筹规划各个阶段的外语教育。我国现有两个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一个是外语专业的,一个是大学外语的。两个半官方机构各行其是,各自有一套标准和评价体制。尽管我国目前的外语规划具有全国性,但也有一些政策地方性色彩浓厚,地方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从全国战略性进行调整,比如一些省市的高考英语政策,就往往只考虑到本省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全国利益。我国外语政策一个重要问题是小学英语的开设。严重的问题是小学英语教育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没有考虑到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小学英语教育成效低下,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小学生很早就对英语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这与政策制定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个缺乏统一协调规划英语教育的现象是各个教育阶段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不连贯,相互脱节。中国英语教育急需某个政府机构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地域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诊断,问题远不止这些,只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教情、学情,掌握教育规律,不“崇洋媚外”,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和长远的社会发展,实事求是,定能探索出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包天仁.国际新的教学理念和中国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2008.
  [2]包天仁在第三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2009.
  [3]包天仁教授再访孔德惠教授谈话录,2010.
  [4]金范宇.中国高等英语教育的得与失.
  [5]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电大教学,1993(6).
  [6]胡文中,高一宏.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78.
  [7]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外语教学与研究[J].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强化学生数学基本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培养?本文作者就数学基本功的内涵及存在形式、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培养的策略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基本功 内涵 存在形式 培养策略  一、引言  学生数学基本功扎实,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能够牢记数学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法则;能够灵活
新一轮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不论课标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加大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力度。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除了能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外,更可通过直观演示、动态模拟、演算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新课改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1.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提高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真实情境 质疑情境 想象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怎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课堂气氛创新之源头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新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