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不同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944 446例次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本次住院预后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高钾血症定义为静脉血钾≥5.5 mmol/L,分析患者血钾水平以及血钾变化速率对住院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高钾血症患者15 771例,高钾血症发生率1.7%(15 771/944 446)。但出院诊断率仅为11.0%(1 735/15 771),漏诊率为89.0%(14 036/15 77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钾者相比,入院时血钾<3.5 mmol/L(HR=1.338,95%CI:1.164~1.537,P<0.001)和≥6.5 mmol/L(HR=1.421,95%CI:1.158~1.744,P=0.001)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与患者血钾上升速率0.01~0.10 mmol/d者相比,入院即达到峰值血钾水平(HR=1.251,95%CI:1.077~1.453,P=0.003)、0.11~0.51 mmol/d(HR=1.499,95%CI:1.315~1.709,P<0.001)、>0.51 mmol/d(HR=2.431,95%CI:2.105~2.807,P<0.001)均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高钾血症患者未及时复查血钾也会增加死亡风险(HR=1.656,95%CI:1.434~1.914,P<0.001)。

结论

本研究住院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约1.7%,出院时漏诊率高。入院时低钾血症、重度高钾血症、血钾快速上升或高钾血症患者未及时复查血钾均可增加住院患者死亡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7q11.23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且经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芯片)检测诊断为7q11.23微缺失/微重复者的产前诊断指征、胎儿超声检查情况、染色体核型、变异溯源、妊
目的:通过临床表型分析、n NHS基因变异检测明确1个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n 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母亲、外祖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高通量技术测序。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变异位点的致病性,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提取先证者母亲mRNA,用逆转录-PCR检测其转录水平
目的探讨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对其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市11个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HD患者,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标准将患者诊断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损伤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
目的分析22q11.2不同区域拷贝数变异病例的产前超声表型、拷贝数变异的亲代来源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基因型-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为单纯22q1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25例产前病例(13例为22q11.2拷贝数缺失,12例为22q11.2拷贝数重复),分析其产前表型,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溯源分析,并随访其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25例22q1
篮球运动是广受青年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教学项目,对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体育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整个教学流程提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改变固定的教学步骤,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融入教学范围内,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篮球运动的竞争意识,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优秀篮球技巧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了解战术配合的重要性.
肝癌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5%,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中,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效能仍不甚满意,而超声对小病灶不敏感,CT存在放射暴露的问题,因而亟需探索新的肝癌诊断相关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肝癌患者血清中就已存在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AAB),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有抗p53、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