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于民族民间艺术的呐喊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化解读的方法,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夏天智进行细读分析。作家以秦腔为载体,充分表现了夏天智这一痴迷于民族民间艺术的呐喊者的形象,以及这一人物的保守性的文化人格,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展现出作家贾平凹在新旧文化面前的惶惑与茫然。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夏天智民间艺术
  在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现代文明兵临城下,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正处于现代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人们的内心深处,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传统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迎接现代文化的到来,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我们应以何种眼光来衡量并最有效地“为我所用”,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一道难题。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有现实意义。二十多年来作家始终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几近被城市人遗忘的古旧乡村(即使城,那个“西京”也打上了农业文明的鲜明烙印)。而《秦腔》,以展示生活的原生态的散漫手法,为作家的故乡——棣花街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忆。然而拨开生活的迷雾,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作家对这场巨变的惶惑与茫然:主观情感上对旧文化即将消亡的惋惜与深深地眷念,对现代性文化到来的无奈;客观理性上对旧文化糟粕的批判,对现代化的接受。而夏天智,这一温饱之后的有更多精神与文化追求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充分表达了作家贾平凹的上述理性与情感的矛盾。
  用贾平凹在一次电视访谈中的话说,夏天智是农村中的“文化人”形象。这个人物,深受中国传统的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人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代代传承。而作家塑造夏天智这一人物,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传统文化——以秦腔为载体——的关系加以展现。夏天智是退休的小学校长,是农村中的文化人,属于“智识者”阶层,他好面子,耍派头,同时也正直善良。作家在塑造其好面子耍派头时,行文幽默、谐趣而略带调侃意味:
  夏天智还在清风街小学当校长的时候,隔三岔五,穿得整整齐齐的,端着个白铜水烟袋去乡政府翻报纸,查看有没有儿子的文章。如果有了,他就对着太阳耀,这张报纸要装到身上好多天。后来是别人一经发现什么报上有了夏风的文章,就会来找夏天智,勒索着喝酒。夏天智是有钱的,但他从来身上只带五十元,一张币放在鞋垫子下,就买了酒招呼人在家喝。收拾桌子去,切几个碟子啊!他这话是给夏风他娘说的,四婶就在八仙桌上摆出一碟凉调的豆腐,一碟油泼的酸菜,还有一碟辣子和盐。辣子和盐也算是菜,四碟菜。夏天智说:“鸡呢,鸡呢吗?!”四婶再摆上一碟。一般人家吃喝是不上桌子,是四碟菜;夏天智讲究,要多一碟蒸全鸡。但这鸡是木头刻的,可以看,不能吃。
  夏天智迂腐可笑的行状,因这一小段意味深长的文字而跃然纸上。村两委会班子宴请县商业局长,为了显示场面的庄严隆重,请夏天智前去陪同,因为夏天智在清风街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夏天智一身西装,在村口烈日下的漫长等待中终于忍受不住而中署;他还经常指责儿子夏雨不四平八稳地走路……这些使夏天智的迂腐可笑更加凸显,一个老派的传统人物在新的时代面前,以喜剧化的形式,显示出思维与行止不合时代节拍的滞后性,一个略带迂腐而可爱的老者形象漫画般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也表现出作家对笔下人物善意的几许温婉的讽刺与调侃。
  当夏天智得知张八家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面临辍学时,毫不犹豫地答应给予孩子经济支持,表现出他富有同情心、为人善良的一面;狗剩在退耕还林事件中,喝农药致死,夏天智敢于正面顶撞行政领导,并且据理力争。夏天智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及家人的经济利益或谋求道德声望,纯粹因为自己的道德准则而做出这一切。他表现出大义凛然而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面。他的上述行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优良品质的一面。作为一个受封建文化教育而成长起来的老一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他身上虽然有一些类似于孔乙己的酸儒之气,但更多的是为民请命、不顾个人利害得失、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与视财如命、一毛不拔最终死在钱财之上的夏天礼形成巨大的人格反差,同时也与趋炎附势,一心想往上爬而失去了作人的尊严与准则的夏中星形成鲜明的人格对照。正是夏天智的迂腐可笑与其善良无私的有机统一,才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形神毕肖、活灵活现。对家人及子弟威严有加,对外人谦虚忍让,截然相反的态度却表现出其人格操守的统一。即他就是那种受儒家伦理文化教育长大的典型传统知识分子。作为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的继承者以及上述刚正不阿的品质,使夏天智在村人心中已成为庄严神圣、德高望重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二哥家的孩子们对父亲的不孝行为以及其它的家族事务,总能看到夏天智的身影,他在夏家人中仅仅行四,比夏天礼还小,但是仍由他出面解决。原因就在于其外在行为与内在威望,均能做到以传统的价值规范来衡量与约束自身,从自律中去律他。这也非常符合传统儒家对知识分子的修、齐、治、平的内在要求。于家族外部,夏天智仍能以自己的这套伦理规范去律人。比如他给村人分家,本来兄弟俩你争我夺,但由于夏天智的到场,事情得以干净利索地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夏天智在村人心目中的伦理地位:没有半分私心与偏袒,顾全大局。故而不怒自威而德高望重。这样的事件充分体现出在中国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农业社会群体,为何经历了无数次内部与外部的冲击而依然较完整地保留了它固有的基本特征,就在于社会群体内部对这种规范的自觉认同,同时这也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优秀之处。它重血缘亲情,道德伦理,以充分亲仁温婉的姿态,成为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准宗教的伦理律求。
  乡土中国社会中,有如此之多的夏天智的支撑,才更加稳固和谐,也正是他们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自觉遵守,才有了中国农业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更大的体制内外的变化,老大的乡土中国在滞重的进步与落后并存的现实景况中,艰难地缓步前进。儿子已经在省城有体面的工作以及不菲的收入时,夏天智便劝诫儿子夏风在清风街置地买房,“叶落归根,根是啥,根就是生你养你的故乡,历史上多少人物谁不都是梦牵魂绕的是故乡,晚年回到故乡?”落叶归根、衣锦还乡而光宗耀祖,这是正统的夏天智人生的终极理想。人若一旦富贵发达,便返还家乡置办房产、修缮祖坟,以后或许再为乡邻、家族谋福,周济百姓,富贵者从而得到巨大的心理满足,晋商在当代中国保存下来的恢弘的大宅院,温州人的祖坟,豪华一如别墅,均是此种观念之体现。故而劝诫儿子不成,略爱虚名的夏天智深为儿子感到如锦衣夜行般的可惜,进而变为对四婶的迁怒,自己心中也茫然若失,抑郁寡欢。此次父子的侧面冲突,也凸显出二人在文化观念上的矛盾。夏天智主动地保持着对传统文化伦理的自觉认同并身体力行。然而在这样的文化规范之中,仅靠个别人的维系是不足以支撑起这座以伦理情感为根基的社会 大厦的。整部《秦腔》中,夏天智兄弟的关系是极为融洽的,仍然健在的兄弟三人,每当有好的茶饭时总是兄弟三人共同享用,虽然三人各自代表的传统文化方向不尽相同,但始终关系融洽。这种传统的兄弟仁爱,倒是与当今年代的兄弟关系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夏天义家的金玉满堂及瞎瞎五兄弟,他们的兄弟亲情的为人之道已经被市场化的社会加以极大的改变,兄弟关系也揭去了那层亲情血缘笼罩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一切都围绕着经济利益的中心旋转,为了一丁点儿的利益而兄弟失和。其实作品中的父子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已经成了金钱的奴隶。以仁义礼智四兄弟为代表的传统人伦道德,已经或将成为日薄西山的昨日黄花。
  夏天智有抽烟的嗜好,然而它拿的是白铜的水烟,打火的是纸煤。这一副烟具即象征出他的文化精神及人格的高古奇貌,他更多的是代表着过去或即将成为过去的那个时代,他的烟具简直可以进入博物馆留作历史的纪念。作为下一代的同时也略带保守思想的大清堂的大夫赵宏声,“拿过水烟袋也要吸,吸一口,竟把烟水吸到嘴里,苦得就吐”,其生活用具都已跟社会脱节,无人使用。这些细节都象征性地说明,以夏天智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衰败,注定要成为历史的必然。夏天智早睡早起,每天清晨都要去敲那些贪睡的年轻人家的大门,不是别的,而是从小所受的传统教育使然。仔细审视夏天智的传统伦理的恪守,所有的一切美好的或不美好的心理及行为,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烙印。人永远摆脱不掉他自己那个年代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缓慢的、渐进的、无所觉察的,然而一俟其某种文化观念得以成形,便永远铭刻上了那个年代的深深印痕。人的悲剧性也往往在于此,时代越是迅猛发展,越会带来更多的文化的嬗变。旧有的文化精神内核便会越来越明显地处在某种尴尬的境地,如果旧有文化持有者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以寻求自己文化人格的改变,那么其个体文化人格的悲剧性灭亡命运再所难免。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种例子已经太多。
  夏天智对秦腔的爱好,已经达到极为痴迷的程度,他听秦腔、唱秦腔,还经常拿笔在马勺上勾画秦腔人物脸谱,在儿子夏风的帮助下,出版了有关秦腔脸谱的专著。夏天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秦腔。秦腔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地方剧种,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深深浸润在夏天智的身体与心灵之中,其生活与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经过心灵的化合与分解,均以秦腔的形式表达出来。自从他与秦腔相遇,他的一生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家说:“四叔唱得这好,啥时学的?”夏天智说:“‘文化大革命’中学的。那一阵我被关在牛棚里,一天三晌被批斗,我不想活啦,半夜里把绳栓在窗脑上都绾了圈儿,谁在牛棚外的厕所里唱秦腔。唱得好得很!我就没把绳圈子往脖子上套,我想:死啥哩,这么好的戏我还没唱过的!就把绳子又解下来了。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秦腔成为夏天智生命的寄托,是他生命与精神追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夏风白雪的婚宴上,有人拿走夏天智的秦腔脸谱,赔了钱物的夏天智极为高兴,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被人欣赏,既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更主要的是他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秦腔、喜爱秦腔。他想使他人获得这种艺术的认同感,以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官场政治路线的夏中星热情地帮助夏天智,在随着秦腔剧团下乡演出时举办脸谱展览,夏天智极为认真地倾其所有收藏,交予夏中星。然而这只不过是夏中星为谋取官位的跳板,实质上是对夏天智、对秦腔艺术的极大的侮辱与亵渎。通过秦腔这个媒介,夏天智与夏中星人格之美丑加以凸显。
  白雪即将临产生子,夏天智激动之情无以言表,竟高兴的在院子里拉起胡琴,奏响了秦腔。激动、狂喜之情以音乐的形式流淌而出;狗剩含冤而死,夏天智打开扩音器,给他播放《纺线曲》以表达自己无尽地悲伤与哀痛;儿子夏风终于要与白雪离婚,作为父亲的夏天智视儿子对婚姻的背叛为无耻行径:
  “把喇叭打开,放秦腔。”夏雨说:“放秦腔?”他说:“《辕门斩子》,放!”
  简单的对话,把夏天智复杂愤怒的心境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秦腔之中的戏文及人物的价值标准已经潜移默化地变为了夏天智人生的精神坐标,秦腔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夏天智,夏天智也在生活中完善着这种秦腔的文化精神。而在作品中,这种秦腔精神正是转喻着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精神向度的集合体,附着在一代代的中国人身心之中,进行着文化的薪火传承,精华与糟粕同在,光明与黑暗共生。浸淫于秦腔艺术之中,夏天智做到了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化的有机对接,无怪乎连他家的狗来运也会吼几声秦腔,夏天智生活在一个秦腔蕴育而化的艺术、文化的气场之中。他死后不能瞑目的原因不是人事放不下,而是自己终其一生难以割舍的秦腔:头枕着自己的秦腔脸谱专著,脸上盖着用马勺做的脸谱,这样才安然地与世长辞。
  正是夏天智们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与继承,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顽强地生存扎根于中华大地而根深叶茂,历经风雨而常盛不衰。然而在社会日新月异迅速发展变化的年代,秦腔以及它所代表的古老的传统文化,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秦人咋能不爱秦腔”,夏天智的这一观点,首先表现的是由于他对秦腔文化的痴迷而爱之切切,我们可以理解、尊重他对秦腔艺术的顶礼膜拜:然而他的这种情感的巨大投入,却同时也充满了狭隘的文化保守意味,没有更具开拓性的文化视野和吸纳其它文化精华的开放意识与批判精神。留恋痴迷于传统的旧有文化而没有将之进行改造的决心与勇气,就不可能使传统文化长久地发展以期老树发新芽,那么这种旧有文化以及这种旧有传统文化的持有者,都最终避免不了被历史所淘汰的悲剧命运。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秦腔进行简单地文化分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基本都会经历这样一种情景,在它的出生及成长、成熟阶段,由被轻视、蔑视甚而是敌视开始,进而被了解熟悉并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引人注目,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它的成熟阶段大放异彩,受到人们普遍地追求与热爱。然而一旦它走过了成熟的顶峰,便只能由波峰滑向浪谷,走到颓败、衰亡的阶段。秦腔作为传统的戏曲艺术,仍然脱离不了这样的发展规律,它本生于秦地而充满地域性文化色彩,高亢激越的唱腔,充分地体现了这块贫瘠土地中的苍莽与雄浑,以及由此地缘因素生就的勇武好胜,吃得大苦,也享得大乐的民众的心理素质,秦腔可以说是充分显示人的原初生命力激情的艺术。而一旦秦腔由民间市井走向文化知识分子的怀抱,它就容易变成案头没有了生命力的高雅的摆设。如同郜元宝所言,秦腔“作为一种俗而又俗的大众艺术和艺术化了的民间节日庆典,只能在古风犹存的秦人秦地盛演不衰,一经文人插手,当作意识形态或者流行观念的传声筒,供养于庙堂,叫嚣于通衢,就可能变味”。再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也 同样适用于作为艺术形式的秦腔,它是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中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故而秦腔适应的是彼时代旧的封建社会中民众的娱乐及艺术要求,当代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而上层建筑必定要随着发生变化,那么秦腔的衰败是大势所趋,在所难免的。它如同传统京剧一样,缓慢的节奏,过度程式化的表演已经适应不了当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它只有被新兴的娱乐方式(艺术方式)所取代。因此,当县剧团的秦腔表演面对陈星流行歌曲的挑战时,显示出了它的无力与脆弱。人们纷纷涌向陈星的面前,连秦腔剧团的一些演员都去听流行歌曲。这样作品以象征性的形式,宣告了秦腔艺术作为过去旧有的文化载体而渐趋衰败,以致最终会走向灭亡。即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及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保护、保存、发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各种传媒也热情有加,“梨园春”、“秦之声”、“戏苑乡音”等栏目纷纷上马,一时间倒也掀起了传统戏曲的高潮,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倒更可以认为这是传统戏曲走向衰亡之地的回光返照。作家贾平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悲哀地表示,秦腔的衰败是注定的,它的生命中都透着凉气。
  夏风与白雪的婚姻被清风街的人认为是最为郎才女貌的搭配。夏风是省城的记者,无冕之王,社会地位与名望以及由此而来的金钱可想而知。白雪是村里乃至整个县剧团的漂亮女子。然而两人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注定婚姻不能长久。作品中夏风与白雪第一次交谈,其实已经表现出二人貌合神离的尴尬的婚姻关系。
  隐约里谁在说话:“你瞧你瞧,人不少嘛!”“说到底也就是个农民的艺术么。”“你少说这话,让人听着了骂你哩!”“你要是在省城参加一次歌星演唱会,你就知道唱戏的寒碜了!”“我可告诉你,王才娃演戏的时候,咱县上倒流行一句话:宁看才娃《挂画》,不作民国天下。”“那是在民国。”“现在有王老师哩!”“不就是一辈子演个《拾玉镯》,到哪儿能披个红被面么。”“你,你……”“我说的是事实。”“到了后台你不许这么说!”“我才不去后台,我嫌聒,我找宏声口片呀。”
  夏风是由乡而城的,在他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城市化的现代文明,是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几分清醒认识的当代知识分子。他对于传统文化是否定的,虽然他身上还有一些农民的传统习气,但骨子里他已经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人了,作家并没有对此人物做简单的否定,而是对其进行更多地文化关照,从而使人物形象复杂而深刻,从这一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作家本人的影子。如果说夏天智对秦腔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的互相浸淫的过程,那么白雪则直接地就是秦腔的化身,秦地之声的无瑕的精灵。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显现。她从小学习秦腔表演,成为县剧团的台柱子,为了能够表演,她宁愿与丈夫两地分居,甚至工资的多少她也不在乎。她美丽善良、温柔贤惠。白雪与夏风的结合是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强行扭结,故而二人的婚姻不能长久,因此白雪所生的孩子即是一个“没屁眼儿”的怪胎,这象征性地表现了以二人为代表的两种文化观念的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在夏天智的家中,情感上最为相知的,倒是夏天智与白雪。作品有很多次写到夏天智对儿媳白雪的直接赞美,这其实是与他一贯的儒家伦理道德相矛盾的,然而正是对惯常伦理的超越——因为二人具有极为一致的文化认同感——以至于白雪与夏风离婚后,夏天智毅然把白雪当作义女看待,从情感与道义上把儿子夏风予以放逐。
  而白雪最终沦落为最低层的秦腔的卖唱者,只能为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清唱几段折子戏,这便已经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尴尬。传统的文化,只能等待它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败命运了。夏天智作为衰老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最终走向了死亡,然而年纪尚轻,正处在人生怒放的鲜花般年龄的白雪,她将向何处去,这是作家邀请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传统文化的更生,应该以怎样的方法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夏天智终于带着他的诸多人生遗憾,无奈地与世长辞,只有头枕的专著,脸上的脸谱与他一同被埋葬于坟墓之中。他的死亡,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文化人格的哀悼,他在一种尴尬的文化冲突中死去,他的死亡,也象征性地表明了在中国农村那种最有活力的文化的消亡。作家对夏天智的态度依然是含混的、矛盾纠结的:有对其持有的文化立场的极大的感性肯定。夏天智身上有贾平凹已故父亲的影子,“父亲的去世使贾氏家族在棣花街的显赫威势开始衰败”。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秦腔唱段与剧目,作家甘冒被人诟病的危险,就已说明了他对秦腔及传统文化的态度。然而作家在字里行间,又有理性地对秦腔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反思。感情与理性的矛盾,使作家陷于更深的思考,面对二元对立的问题,无法作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然而正是这样的矛盾与犹疑,才使得夏天智这一人物形象本身充满了巨大的张力,更为丰富完整,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适应表现自己和创新艺术的需要,闻一多表现了对于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契合点的无止境的追求。他发现中国传统诗歌含蓄蕴藉的美学风格与西方象征主义神秘的美学特点的内在相通,从而完成了对新诗抒情方式和美学风格的民族化建构。[关键词]全球化本土化现代性民族性闻一多蕴藉神秘民族化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诗坛上,欧化之风日盛,盲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成为当时最时髦的一件事情,但在这种盲目欧化的狂潮中,闻一多
期刊
[摘要]本文力图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意大利到导演乔塞普·托纳托回家三部曲之一的《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背景,道具,人物等符码,进行涉及边界性的惶恐,以及工业化都市新传奇等问题的阐释。  [关键词] 船 罗兰·巴特 叙事语码 烟 边界 异世界 传奇  1900,挥别了堂吉诃德的长矛,带着瘟疫般蔓延的世纪病的余温,以及可能不那么虚妄的企望,人类进入第三个千年。这些都是导演在《1900的传奇》(又译《海
期刊
[摘要] 由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电影《茉莉花开》自公映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当下文艺界,小说和影视携手、作家和导演“联姻”已成普遍之势。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较之小说,《茉莉花开》在题旨、基调、风格等方面皆有改变。  [关键词] 题旨 风格 基调 改编的得失  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被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搬上了银幕。当下文艺界,小说
期刊
[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1856--1939)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对我们进一步阅读和理解《哈姆雷特》大有帮助。本文将这两位巨人的思想通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城巿社会学角度出发,运用人类生态学、消费社会学、城市符号互动理论、媒介社会学等理论,探讨《手机》作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化电影所表现的城市生活方式。《手机》是一种符号象征,是社会分层的标志。它给社会主体带来利益时也带来压力。  [关键词]城市性 生活方式 异化 交易  手机是当代城市社会的象征。手机是一种工业化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化进
期刊
[摘要]《喜福会》(1989)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沉默和打破沉默是《喜福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试图运对该书中反复出现的压迫性沉默加以分析,以此来揭示《喜福会》的沉默主题以及在沉默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气与力量。  [关键词]谭恩美 压迫性沉默《喜福会》    一、谭恩美和《喜福会》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AmyTan)是继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之后美国华
期刊
[摘要]电影营销能够造就出其不意的娱乐体验效果和巨大的市场价值,整合营销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显示出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借鉴美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手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些营销手段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影营销 整合营销品牌衍生产品    引言  作为创意文化产业首要的载体,电影总是成为占据媒体最新最快的话题,它甚至可以比一部成功的电视连续剧创造更广更长的社会效应。比如《十
期刊
[摘要]1、我们为什么要动择几亿去拍一些可怕的电影怪物呢?如果用相同的钱去支持电影,我们是否也会像韩国一样,用电影产业富国强民呢?2、在国内独立发行的利润分配原则通常是制片人和发行人各得50%。这个原则跟主流制片厂三七开分配原则最大的差别是在于,从中扣除的费用比例不同,预付费也是平均分摊。  [关键词]数字媒林 原生态 独立制片人  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各种传统媒体已经数字化。包括数字摄影、数
期刊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在众多热播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中,《江塘集中营》选材独特,表现手法细致,人物塑造血肉丰满。除了活着的英雄值得人们记忆和尊敬外,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遇难英雄,更值得人们永恒的铭记。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此。  [关键词]:《江塘集中营》就义 英雄 不朽  “死亡之隶属于生命,正如诞生一样。”这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在诗人的笔下,
期刊
[摘要]日本民族虽然接受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但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审美物质。表现在电影中是一种有文化个性的民族美学,并体现出含蓄淡雅、静谧幽玄之美。  [关键词]日本电影 民族性 幽玄  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电影均是作为“舶来品”被接受的。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电影的功能和美学观念上形成了或同或异的理念和审美情趣。不可回避的或者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