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足下文化 追寻时间之美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6日,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 Urban Land Institute)在美国旧金山年会上公布2009年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设计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再获殊荣。ULI全球杰出奖被认为是国际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领域的最高荣誉,以最权威、全面和最严格的遴选而著称。这是目前为止中国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2009年全世界共有五个建设项目获奖。这是岐江公园经过近十年风雨检验、经过多位国际评委现场实查后,给设计师和城市建设及管理者的最高肯定。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之里程碑,并在工业综合用地利用中具有开创意义。
  
  人们所追求“文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其具体化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当然是值得珍惜、留恋和尊重。因此设计师们常常需要挖地三尺,需要翻阅那积着尘土的线装本,需要从博物馆中寻求灵感与参照,找到延续文脉的逻辑。为此,现代城市有了众多仿古建筑和景观。或者,把眼光投向异域,投向古希腊、古罗马,投向欧洲的巴洛克、美国的新古典主义。因此,也有了大江南北城市中的欧陆之风。
  文化与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中山歧江公园是一个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验,他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岐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等。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后期。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粤中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而在当今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记忆是稍纵即逝的,由于其中所掺杂的极端的现象,甚至就连亲身经历过的人们也会怀疑其真实性,更不用说他们的后代们。
  中山歧江公园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美。这不是一种背叛,而是设计师的一种理解,一种对人自我的理解,对人生价值和人性的认识;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对这一人类社会群体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一种对自然的理解,对作为人及其整体的存在基础和背景的认识。
  中山歧江公园设计的特点,可以从设计方法及其所表达的含义等方面来认识。
  
  设计揭示人性与自然之美
  
  从方法上,设计曾面临了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第一大诱惑是借用地方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这是方案之初许多专家所推介和崇尚的。优越的临江及含湖环境、丰富的岭南植物以及中山市已有的园艺和工艺技术,加上资金上的保证,为创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创造了条件。
  第二大诱惑是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其理由也相当充分。首先中山作为一个华侨城市,近百年来,受到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其次,近年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也特别注重园艺和工艺之美。再者,欧陆风格广泛获得接纳,在此设计一个强调工艺与园艺及几何图案之美的观赏性景观,也不失为一条颇受欢迎的途径。
  第三大诱惑是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chard Hagg 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 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坦诚地讲,这一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其中的许多方法也借鉴到本设计中来了。
  歧江公园的个性正是在与以上三种设计思路的不同和相同中体现出来的。与岭南园林相比,歧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巴洛克及新古典的西式景观相比,歧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的“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歧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同时,与之不同的是,歧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视觉与空间传递足下之美
  
  歧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足下的文化。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为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等。
  二是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三是人性之真。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广州中山歧江公园,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这些含义都试图通过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形式与传统中国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同,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
  
  (摄影:俞孔坚曹扬)
  (责任编辑:黄荔)
其他文献
中秋节来临之前,持续开展的第21个“周四垃圾减量日”也迎来了“绿色包装月”活动,抵制过度包装,引导绿色消费成为该活动九月的主题。9月2日,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东城区委区政府等共同组织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在百年老店稻香村举行。市市政市容委党组副书记孟令华主持了活动仪式。活动倡议,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商场等流通企业都要积极推广绿色包装,建立包装物回收利用设施,从源头使垃
期刊
扫雪铲冰工作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北京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天气,也暴露出市机械除雪能力不足和应急动员机制不畅的问题。金秋九月之际,北京市政府“未雪筹谋”,于近日出台了《关于依靠科技 广泛动员 进一步做好扫雪铲冰工作的意见》。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市扫雪铲冰工作将以“机械作业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为原则,不断提高机械扫雪
期刊
环境建设一直是城市规划很重要的内容,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近二十年规划建设难的是综合协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说起北京近二十年城市发展,柯焕章如数家珍。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北京城市规划工作,并直接主持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至今为业内人士所称道。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新的《北京
期刊
低强度执法是相对大规模集中执法而言的,是一种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量为主,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力量,通过人性化、近距离、高密度、连续性的执法活动,寓服务于执法,在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冲突和降低行政相对人对立情绪的基础上达到城市管理目的的执法方式。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最终落脚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原来由其他多个部门行使的执法权进行集中后由城管执法局来行使。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无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
期刊
餐厨垃圾是垃圾管理中的重点及难点,如管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实现餐厨垃圾的规范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因此,以餐厨垃圾为垃圾管理的重点突破,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转化奥运成果,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  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从2005年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对餐厨垃圾进行专门管理,喂猪等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餐厨垃圾的主要出路。随着“2003年非典”事件,以及“禽流感”爆发,我国开始重视餐厨垃圾处理,各地陆续开始探索适合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道路。2006年1月,《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正式实行。2009年4月,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对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及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中国城市
期刊
采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副院长刘欣葵教授的当天,正是金秋时节,湛蓝湛蓝的天空让人觉得北京很美。刘教授举止优雅,为人亲切,我们的交谈很随兴。“北京疏朗、大气、开阔,有端庄的美。可是不够亲近,不够方便,不够舒适,因而也不够迷人。”刘教授向记者谈到北京的感受时这样说。这正是北京给人的一贯印象。可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呢?刘教授说,这是因为北京城市建设中,影响城市运行与发展的五种利益群体的力量是失衡
期刊
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日益加大的城市管理压力的背景下产生的。当前,西方国家也在运用基于各种技术手段的城市管理新理念来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美国巴尔的摩市CitiStat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建立外部监督机制来取得城市运行的各项数据,并以这些数据来驱动城市的绩效管理。借鉴其成功经验,数字化城市管理应当逐渐树立起其在整个政府管理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完善其监督机制、引入城市管理成
期刊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国家的工业重镇,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总人口74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00万人。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建城至今已近2300年。这里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 
期刊
位于北京市最东南部的通州区,因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而闻名遐迩,漕运发达时期,“运河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作为漕运、仓储、商贸中心,通州曾是水陆都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州定位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卫星城,而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离北京城区最近、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代化国际化高品位的新城区,是首都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是吸纳高素质人口和承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