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临床结合社区实践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09年起,开展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引入早期临床教学的模式。施行"早期进入科室""早期进入科室+早期接触病人"和"早期进入科室+早期接触病人+社区医疗实践"的早期临床教学。通过对参与学生(525人)及带教教师(120人)的问卷调查,超过70%的带教教师认为学生在医患沟通、临床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提高都明显。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可"早期进入科室+早期接触病人+社区医疗实践"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探索公共卫生医师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对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详细介绍英国公共卫生专科医师培养及准入制度的组成和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从公共卫生医师培养体系入手,提出注重临床基础知识的培养,合理利用行业学会、协会等建议,为推进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依据。
为提高教学质量,寄生虫学教研室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以医学检验专业为例,为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基础上,部分课程内容开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表明,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其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物理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从结合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结合物理药剂学科研成果及注重与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的联系与结合等方面阐述设计实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的创新,并提出不断积累和完善相关素材,建设丰富、共享的素材库等措施。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人文精神和沟通能力欠缺、临床技能训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对临床医学人才能力的实际需要,以岗位胜任力基本概念与内涵为基础,阐述了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外科学实践及培养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并提出通过完善培养规划、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是我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全科医学人才的重大举措。本研究结合重庆市定向医学生的专业培养特点,分析并论述构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缘由,就该模式的内涵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并据此设计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从组织管理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方面总结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探索适合定向医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信息系统,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是改革传统医院教学与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结合教学管理和临床工作的特点,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出发,探索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系统基于B/S结构,设计了内部运行的六大模块;在此还阐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
残疾人教育关系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纳教育已由残疾人的身体接纳步入到精神层面的无歧视。本研究探讨了医学院校利用其资源从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教育途径三方面构建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三合教育"模式(残健融合、医教结合、通专统合),即在教育环境方面构建残疾学生与健康学生融合相处、无歧视的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方面采用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达到残疾生的身心康复;在教
完善的药学资格考试体系对我国药学行业的系统化、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韩国设置了"药学教育入学资格考试"及"药师国家考试"两项药学资格考试。"药学教育入学资格考试"旨在选拔优秀人才接受"2+4"年制药学高等教育,其竞争力呈逐年增长趋势,且考生的大学预科专业涵盖工科/自然/农学、化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等多种专业;"药师国家考试"作为韩国药师踏入药学岗位的通行证,平均合格率仅73.7%,远低于医师和护士,
课程群建设承载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目标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检验医学专业5门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的特点,组建了检验医学基础课程群;并对课程群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组建的课程群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强化检验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中有明显成效。
武汉大学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课程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探索构建临床医学模块化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五大课程模块(包括人文与职业素养课程、医学整合课程、临床实践与思维课程、创新意识与能力课程、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及八门整合课程(包括人体结构学、组织与功能、细胞、分子与基因、损伤反应、神经科学、病原生物学、CPPT、临床技能学)为主要内容。课程实施中,大力推进小组讨论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