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植被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解决好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环境治理方面,植被的保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故而比较常用、且效果显著的是生物技术,运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植被的保护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本文将对生物技术在植被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被保护;应用
  生物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形成了包含微生物发酵技术、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多种现代综合性的生物技术体系,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如:医药、工业、农业等,而在植被保护方面,更是可以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发酵技术等,实现植被的保护,因此,生物技术对于植被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概况
  所谓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将基因通过必要手段,转移进植物的生长细胞当中,使植物的生长获得更为优秀的细胞,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一项工程技术。对植物的基因转移或者转换,通常会使用到物理化学技术或者生物方面的技术。在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植物基因转化的成果检验,可以通过染色体DNA进行Southen分析或者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直接转移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的相关特点,利用多聚物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技术,进行植物细胞的基因转移;而间接的转移方式,则需要选择一个载体,如一些植物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先将需要转移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病毒或细菌当中,在整合到植物的DNA上进行复制,最终实现基因的转移目的。
  2.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研究出了转基因植物,首次培育出来的转基因植物为马铃薯和烟草类植物。随后,在转基因植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家进一步研发出了多种农作物的新品种,借助基因的转移,实现了多种能够抗病虫害植物的新品种。在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的环境下,转基因技术开始在多个植物品种中推行和应用,如早期在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普遍的经济种植类植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美国在1989年陆续批准了47种植物的转基因工程,主要具有抗除草剂、抗病、抗害虫等优势。
  3.微生物农药
  在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微生物技术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农药技术,开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其研发出来的农药对自然和人类没有污染与危害,是著名的“无公害农药”。这种无公害的微生物农药,相较于以往的化学农药来说,不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方防病虫害的效果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微生物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会产生抗药性,对病虫天敌的伤害很小。在种类上,微生物农药可以划分为生长调节剂、杀属剂、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在除草杀虫过程中,生物农药技术利用枯草杆菌、莓力菌、假单胞杆菌等杀虫除草剂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止,同时又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产生的负面效果。除了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农药还被应用至污水、废水的处理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用途。微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化学农药造成的严重土壤污染与水污染问题,利用其中的抗病虫害生物技术,扰乱病虫生陈代谢,以达到灭虫的目的。总而言之,微生物农药技术在当下应用广泛,作用重大,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植物组织培养
  关于植物组织的培养,在生物学术界,也将其叫做植物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利用无菌的操作方式,对植物体的结构和材料进行相关处理,并接种转移到事先由人工培育好的培养基上面。整个培养的过程都需要人工操作与控制。总之,植物组织培养,就是一套关于植物离体培养的方法和技术。
  通常来说,在生物学上,类病毒与植物病毒不能通过人工培养的培养基进行生长与培育,对植物的组织培养形成一定阻碍。但是,生物学家进一步发现,植物的组织可以通过离体进行培养,在离体培养的细胞或者组织中进行培育与繁殖。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利用寄主细胞同类病毒、研究病毒等之间的关系,寻求组织培养的新的途径。采用这种途径,能够有效帅选新的抗源以及抗病虫材料,从而产生无病毒的育苗,最终实现抗病毒植物的产生与繁殖。这种植物不会受到病毒的侵害,实现体植物的体外栽培,之后生长成一颗完整的植物。等植物生长成熟,长出种子,再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栽培,后续生长出来的植物都具有无病毒性质。这种植物的产生不仅能够有效抵抗病毒,还能够避免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于植物的保护具有重大作用与意义。
  三、发酵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当中的发酵技术,从当前来看,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的保护方面。1959年,我国就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发酵技术。当时在发酵技术中比较常见的发酵菌是苏云锦芽孢杆菌,简称Bt。随后不到十年时间,我国就建成了第一家专门制作Bt发酵菌的工厂。不久之后,我国开始了发酵技术的自主研发,自主筛选菌株,并生产应用。Bt菌的无害性,在食品发酵生产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当前,我国主要生产和应用的发酵技术为阿维菌素以及井冈霉素,是世界上生产这两种发酵菌的最大国家。阿維菌素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我国农田的病虫害防治,井冈霉素主要专治水稻的纹枯病,有效减少水稻在生长期间产生的病害,极大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环境日益严重,加强对于植被的保护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若运用好生物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酵技术等,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势必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崔玉霞.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7(7).
  [2]张露文.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7(14).
  作者简介:
  王超群,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发展的突飞猛进,直接掀起了建筑业经济增幅的走势。土木工程的多元化功能形式也随之广泛运作起来,针对当今建筑工程形式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分析各种CAD设计图纸虚拟环境下的不足之处。结合建筑新兴信息模型BIM技术,集成适应当代建设市场需求设计而发展的功能特征,分析研究出对土木工程设计方法的冲击展望,利用新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摒弃传统建筑设计方案,将BIM技术应用于复杂的土木工程建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他们的
摘 要: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钱学森说:“思维科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智力开发的基础。”高士基说:“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数学思维在思维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理解出发,试着解析当前初中生面对数学学习时思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自己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性策
摘 要:梦工厂的动画作品在创作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从梦工厂动画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以梦工厂推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梦工厂动画长片在叙事内容以及艺术风格上的特征。  关键词:梦工厂;动画;叙事主题;艺术风格  二战后的西欧和北美迎来了文化批判浪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解构主义的兴起使美国从社会秩序到社会道德到个人意识方面都进行了转型。文化浪潮逐渐影响到美国动画产业,
根据2016年徐州市区7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臭氧(O_3)与气象要素的连续观测数据,探讨了徐州市区大气中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徐州市区O_(3-8h)浓度为12~206μg/m~3,年均值为122μg/m~3;O_3浓度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O_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性,与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性;当气压25℃,相对湿度
工程造价模型设计是环境污染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工程造价模型能够积极推动环保工程发展。对环境污染整治中工程造价模型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环保工程造价模型的各个
摘 要:电子游戏是科技和網络发展的产物,其游戏内容、游戏形式都带有明显的当代社会文化的表征。作为女性,从小被自己或他人告知自己需要变得“美丽”,穿上各种现实中无法驾驭的“漂亮”衣服的情感空缺一直埋在了心里。直到出现了魔鬼身材天使面庞的二次元完美女孩——暖暖。《奇迹暖暖》其成功之处就是在于满足了女性内心深处“爱美心”的需求,塑造了暖暖女孩的国民女性IP。而这样的女性的内心需求也正是在男权社会下催生的
摘 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学生的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乡村;数学;渗透;心理;健康  乡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
摘 要: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特种行业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形状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加工技术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如何使用热加工技术来达到材料加工的高质量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作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到工艺流程的开发以及新型模具制造等方面。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计制造;加工方向  本文以材料呈现与控制工程目前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为落脚
本文以 S 学院近五年辅导员队伍数据为样本,进行辅导员队伍特征分析,探究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辅导员聘用、专项机制设立、培养、职级晋升、学缘结构等方面探究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