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互动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網 教育”时代背景下,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影响到高校课堂。通过将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使其变成更好的学习工具,线上与线下混合。总结在课程的备课环节、理论环节、实验环节与实践环节上运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方式方法,以增强教学互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 药用植物学 互动教学
  进入“互联网 ”的新时代,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代表移动智能终端已全面普及。“互联网 教育”逐步兴起,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使得学习者间、教育者与学习者间开展教学、学习等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明确表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高校移动智能终端及其平台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本文梳理了笔者总结了近十年《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以及近几年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本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
  一、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教育教学
  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日益离不开大众的日常生活。现在比较成熟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SWM、WP,等等。移动数据3G、4G,甚至5G网络的开通,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更加广泛。因此,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研发的在移动终端上应用的程序应运而生。
  将移动智能终端运用到《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将课堂管理融入信息化元素。移动智能终端应到课程教育教学中是目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在中药资源、中药、药学专业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校中药资源专业总学时126,其中理论学时55,实验学时35、实践学时38。中药专业本课程总学时96,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8与实践学时30;药学专业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51,实验学时21。本科层次的不同专业理论课时差异与实验学时差异不大,实践环节在药学专业未设置,中药资源与中药专业为38与3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本科层次的主要任务是鉴定药材基原,确保来源准确;调查研究药物资源,为合理利用与保护奠定基础;根据植物间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扩大药源。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形态、植物解剖与植物分类,其中植物形态与解剖部分为理论与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药材原植物鉴定与植物分类的基础,为后续的药材粉末鉴别与横切面鉴定奠定基础。
  本课程直观性、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特点,多以形态识别相关的专业术语、与系统进化思维为主。因此《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实验与实践三环节。理论知识在本学科相关的重要的专业术语、植物分类系统思维、重要药用植物集中科的形态特征及常见的药用植物,是开展实验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实验重点培养实验技能,如显微镜使用、药材显微鉴定技术、植物分类方法,等等。实践(见习)环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识别植物,是培养综合能力的环节,是对本课程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最直观的体现。
  三、探索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的互动教学
  1.课前准备环节
  将移动网络智能终端运用到课程准备,更加便利教育者对学情的分析与把握,使学习者提前预备课程的相关概括。以互联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对即将开设本课程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如希望从本课程中学到什么?与以前学过的哪些课程有密切关系?马铃薯食用部分是植物的根还是茎?校园常见植物的中文名是什么?你认识哪些植物?等等。对于教育者而言,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对学情的分析更加到位,对学情的把握更加准确;对于学习者而言,在课程尚未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开始预习、思考本课程相关的情况,也对本科课程教授者的风格、特点有了初步的印象。为课程的正常顺利开展实施和新学期第一课创造良好氛围奠定基础。
  2.理论环节
  在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学校已经无法阻止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进入,教学课堂也要时刻做好迎接手机的准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的一种趋势。《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系统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室课堂上进行。传统教学课堂上,教育者难以做到与每名学习者互动,学习者的主动能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出来,因此将移动智能终端运用到资料查阅、练习题、小测验、分组、讨论等均能将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课堂。这是既与“互联网 ”时代发展步伐同步,又符合大学生青年追求新事物、喜欢网络的特征,为课程增添亮点。针对课程不同内容特点,差别化应用移动智能终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植物细胞基本结构部分,由于在中学教育阶段为学习重点,绝大多数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原生质体与细胞分裂部分的相关知识,不需要重复,而是通过线上网络平台运用移动智能终端以课堂小测验形式,回忆以前知识,即刻得到测验结果,在统计分析基础上纠正、补充讲授相关教学内容。针对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与种子的内涵,通过在移动智能终端发表看法、在多媒体平台上汇总展示,得到根据常识对这些定义的理解,并从植物学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准确理解各器官概念。例如,根据常识或生活经验生姜、马铃薯食用部分为地下部分,多判断为植物的根,从植物学角度实际为植物的茎,这纠正常识、准确理解植物器官内涵与外延,是典型的例子。又如,小麦、玉米等在农业上称为“种子”,从产生发育形成角度是植物的果实;对培养学习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辨证思维具有实际意义。在讨论发言中,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每一学习者均可发言,表达分享观点,避免给学习者压力,从而以期形成轻松活跃课堂氛围,以改善课堂效果。   3.实验环節
  近年来,本校加强学习者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药用植物学》实验学时在不同专业中约2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与独立动手能力和技能,让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技巧、运用本学科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植物分类等内容,共七项目。在传统实验教学基础上,根据本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正构建VR虚拟仿真实验室,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专业实验项目常用到显微镜,对于显微的正确使用与操作对学习者实验成败与效果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项目实施之前,将显微镜科学规范的操作视频分享给学习者,并强调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对于目镜图像与实验指导者或同伴组员不便利沟通交流(因显微镜目镜一般不能多人同时观看),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照相功能,学习者将自己所看到的目镜图像拍照,把照片与其他学习者或指导教师交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同时也可将较好的图片或视频共享给其他组员或班级群,为班级学习提供好的示范,对其他学习者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将实验效果图片或视频传到网络平台,可长期保存,为实验过程考核提供了依据;更为教学者以后的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如将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或根茎叶的横切面图、或花的解剖等清晰图片或视频保存在手机,观察图像视频更加便于完成实验报告的画图任务,甚至可以将图片直接打印作为实验报告效果展示的一部分,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过程性考核。
  4.实践(见习)环节
  引导学习者正确合理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资源开展学习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植物识别技术上,第三方应用软件App不断涌现,例如,花伴侣、形色、微软识花、花帮主、发现识树木,等等。在微信平台上,关注中国植物志、植物图鉴、植物词典、中国植物图形库、药用植物图鉴等公众号与订阅号,拓展知识面,提高了实践能力。利用这些应用软件或网路平台对植物进行拍照识别,特别是在无法辨认的植物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快速鉴别,并运用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软件识别结果的准确度进行判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QQ、微信已成为当今青年非常受欢迎的社交沟通方式,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这些社交软件方便地进行文字、文件、图片甚至语音视频等实现同步及时互动。还有新浪的UC、易网的POPO、Google的G-Talk、微软的MSN、Net Meeting和Skype,百度Hi、雅虎通、移动飞信等均是移动智能终端通讯应用程序。这既提供一条教学者与学习者、学习者间便捷解决问题的途径,又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了对本专业学科的热爱。
  四、小结与展望
  当然,在广泛实践移动智能终端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也应该注意避免其局限性。如移动智能终端在一定程度地分散学生注意力;网络使用效率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钟情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关注学习者独立学习,弱化教师主导地位;使用目的化,遮蔽了工具性。这可以通过合理化系统设置,规范有效教学管理,提升移动终端技术水平,提高使用效率,培养使用者的应用能力等以克服其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
  [2]黄均艳.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28):68.
  [3]秦梅.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钟卫红,陶倩,喻晓雁.基于校园植物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3):128.
  [5]欧阳蒲月,梁永枢,莫小路,张宏伟,田恩伟,晁志.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在药用植物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16):2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要促进教学不断完善,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教育是重要的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此为基础,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探析,分析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时结合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对具体渗透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渗透策略  中华文化五千年,在历史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党报体制的制度变迁,认为我国党报体制改革整体上是一种“供给主导型”的渐进式变革,其基本的制度变迁模式是诱制性变革与强制性变革相结合的上下合谋。当下,渐进式的党报体制增量改革已走到临界点,推动存量改革,进行更深层次、根本性的体制创新将成为必然。  关键词:党报 制度变迁 体制创新  党报体制既涉及党、政府、市场与党报的结构状况及相互关系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也涉及党报内部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低。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可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比较分离  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需
<正>~~
【摘要】主要以探究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分层次进行德育教育、健全德育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方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为提高初中生综合素养做铺垫。  【关键词】德育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层次性不强。过去我国一直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2012年,报业与社会的交融和冲突日益凸显。本文从中国报业在2012年发生的诸多纷繁复杂的事件中,选取了若干典型事件,涉及舆论监督、市场竞争、娱乐化风气和媒介融合等,并进行了深
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制约秦皇岛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打造本土文化、引人新兴文化等方面具体阐
1949至1966这"十七年"间,新中国出版业在"为人民服务"出版方针指引下,对新文学书籍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其主要手段包括:出版对象身份的重新确认、出版社的整合与分工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的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领悟科学家的思想现点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实践探索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
李佩甫在长篇小说《生命册》中多维度地展现了一批乡土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代造就的罪恶与接受的惩罚。乡土知识分子如何忏悔,如何拯救他们因群体性罪恶而引发的身